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8 來源:互聯網
化纖企業光靠生產賺大錢的日子已經過去,而產業用紡織品生產企業不可能全部延伸到前道工序中去。摒棄惡性價格競爭,上下游合作共贏才能取得更大的發展。化纖產業和產業用紡織品產業的競合之勢已經初見端倪。
5月25日~26日,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主辦,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滌綸工業絲專業委員會、國家紡織化纖產品開發中心、浙江古纖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揚州惠通護工技術有限公司、大連新海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2012年產業用纖維創新發展論壇年會在浙江紹興舉辦。在大會上,化纖企業代表和產業用紡織品企業代表一起商談產業用纖維發展大計,他們一致認為,產業用纖維發展必須步入競合時代。
形勢嚴峻
“中國化纖行業已經進入深度調整期”
今年紡織行業運行情況并不樂觀,特別是出口市場萎縮情況讓人擔憂。數據顯示,1~4月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工業產值1.67萬億元,同比增長13%,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7%。行業運行效益方面,近1/5的企業虧損,虧損額度的增長達到120%,銷售利潤只有4.5%,比去年下降了0.66個百分點。
生產下降主要來自內銷下滑和外需市場疲軟兩方面。內銷總額今年1~4月份增長15.6%,增速下降7.9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零售額實際增速只有11.6%。外銷情況則更為嚴峻。1~4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是710億美元,同比增長只有1.07%,而去年全國的增速是19%。
對于這些情況,身處紡織服裝產業中的化纖企業感同身受。浙江古纖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金革說:“外部競爭環境差,國內內需拓展緩慢,我們都有所體會。”
而化纖產業對此也有反映。以滌綸工業絲為例,2011年1月~2012年3月,滌綸工業絲維持著相對比較平穩的
“去年的化纖行業運行總體呈現前高后低、有驚無險和苦樂不均的情況。但是具體分析每個行業,我們就會發現,越是過度發展的行業遇到的問題越突出,其調整起來的難度加大,周期加長,幅度加深。”中國化纖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說,“中國的化纖行業目前已經正式進入深度調整期。”
與化纖行業運行不對稱的是產業用紡織品企業對于產業用纖維材料的需求不斷增加。以土工合成材料為例,其需求的增長潛力就不可估量。21世紀是水資源問題和環境問題突出的世紀,土工合成材料在輸水渠、蓄水池、水庫以及環境工程中的防滲方面將發揮很大的作用。而現實的機遇是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土工合成材料已經廣泛應用于水利、交通、環保、冶金等許多領域。
化纖企業光靠生產賺大錢的日子已經過去了,產業用紡織品生產企業又不可能全部延伸到前道工序中去。至此,化纖產業和產業用紡織品產業的競合之勢初見端倪。
發展之道
“化纖企業應該發展產業用紡織品專用纖維”
端小平認為,化纖行業目前已經正式進入深度調整期。在這樣的調整時期,了解市場,了解用戶的需求非常重要。
作為化學纖維的下游用戶,產業用紡織品生產企業雖然也有很多困擾,但總體上來說仍然有很大的利潤空間和發展潛力。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對于化學纖維發展提出的諸多建議都透著一種誠懇的態度。他說:“產業過度擴張導致比較優勢被侵蝕,在這個時候,企業基本沒有餓死的,全是撐死的。”他認為,不了解下游產品的方向和重點,盲目擴大生產,讓很多纖維生產企業陷入了困境。他建議化纖企業可以考慮發展產業用紡織品專用纖維,并對此進行了深度分析。
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的發展方向為研究開發醫用組織器官材料,發展高端醫用防護用品,推廣新型衛生用品。與此相關的專用纖維是生物醫用纖維,醫療或衛生級別的PPT紡粘專用切片和短纖維,生物可降解型、抗菌型、超吸水型等功能性纖維和差別化纖維。
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發展方向為發展耐高溫、耐腐蝕過濾材料,提高中空纖維液體過濾材料性能,發展醫藥、化工、食品、造紙等加工領域用過濾材料。與此相關的專用纖維是耐高溫、耐腐蝕的高性能纖維(PPS、PTFE、P84等),丙綸、錦綸、滌綸的單絲,各種規格的中空纖維,差別化濾料專用纖維。
土工與建筑用紡織品發展方向為加快功能性機織或經編土工布、土工膜(格柵)開發應用,注重新型土工用紡織品的生態化開發,突破輕型建筑用永久性膜結構材料的產業化技術,開發新型高技術土工合成材料加工技術。與此相關的專用纖維是高強、定伸長、超耐磨、耐酸堿纖維、可降解、耐老化、隔音、阻燃等功能纖維。
交通工具用紡織品領域的發展方向是發展高性能車用內飾面料、發展多功能蓬蓋材料、開發生態型超細纖維仿皮革面料。與此對應的相關專用纖維是安全氣囊專用長絲,強吸附、防異味、抗菌、阻燃、防霉防蛀、自清潔等差別化纖維,高強細旦可紡玻璃纖維、功能化超細纖維。
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的發展方向是發展防彈防刺材料注重新型土工用紡織品的生態化開發以及發展阻燃防護面料和服裝。與此對應的相關專用纖維是新一代性能優化的防刺纖維,芳綸、聚酯亞酰胺纖維、玄武巖纖維等高性能纖維,金屬纖維的功能化差別化產品。
結構增強用紡織品的發展方向是發展傳統結構材料替代產品、開發新型結構增強用紡織材料。與此對應的專用纖維是玻璃纖維及碳纖維,熱塑性纖維和新型骨架用材料纖維。
從這些建議我們可以看出產業用和化纖是兩個能夠“對得上”的產業。而研究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方向將有利于化纖產業的結構調整。
競合前景
“企業之間不僅要
競爭,更要合作”
競合的共識讓企業代表非常興奮。浙江海利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葛駿敏認為,價格競爭讓很多化纖企業的日子越來越難過。“過去的差別化纖維一噸比普通纖維的利潤高6000多元,但當大家都做起來,價格就與普通纖維相差無幾了。”葛駿敏說。
對于價格競爭和定價權缺失問題,產業用紡織品生產廠家也非常苦惱。河北博格鳳凰織帶有限公司總經理曹耀峰說:“我們生產安全帶的廠家,上游是大型化纖企業,下游是汽車制造商。我們和這兩方相比,議價能力就很差。”
在會議討論中,多數企業代表表示,摒棄惡性價格競爭,上下游合作共贏才能取得更大的發展。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副會長葉永茂也向記者表示:“企業之間不僅要競爭,更要合作。”
競合的形式有很多種,而交通工具用紡織品及復合材料產業決定以成立聯盟的形式促進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在會上,來自交通工具紡織品及復合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工程師于范芹介紹了交通用紡織品級復合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路線。交通工具紡織品及復合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員一共有18家,涵蓋了研究機構、行業協會、大學、化纖企業和產業用紡織品生產企業等單位。
據于范芹介紹,成立聯盟、組建技術創新支撐體系有利于建立產學研用完整的產業鏈,突破制約行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企業的贏利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產業用和化纖這兩個上下游產業將更多的以競合方式迎接市場挑戰。
記者 胡占莉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