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日前,第115屆廣交會**期關于機電和五礦化工產品的展會已經結束。
據了解,中國外貿進出口商品大致分為七大類,機電、五礦和化工、紡織和服裝、輕工、食品和土特產、對外承包工程、醫藥保健品。其中,出口額排名前三位的是機電產品、輕工產品和紡織服裝產品。
機電是中國*大的出口行業,海關一季度數據顯示,中國機電產品占外貿出口總值的56.9%。
根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機電商會)的統計,截至4月18日,展會期間,機電產品累計成交124.9億美元,較上年春交會同期小幅下降6.1%。
參展機電企業人士均表示,出口額受匯率影響大。這個匯率不僅僅指人民幣匯率,還有新興市場國家匯率。
機電商會認為,機電產品出口還面臨著貿易摩擦、產業轉移、經營成本上升的影響,由于進出口體量*大,今后這個行業將會保持低速增長。
機電產品出口低速增長成常態
機電產品一直在中國貨物貿易中占比很高。機電商會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中國機電產品貿易連續4年位列全球**,2013年占全球出口份額預計可達到17%。
從152 0173 3840年到2013年,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額從72.1億美元增長到2.1萬億美元,增長了290倍。這么大體量的機電產品,在金融危機之后,“兩*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品牌企業接單能力相對較強,中小企業則較為困難。
機電商會對參加第115屆廣交會企業的成交情況統計顯示,品牌展區成交占據5成,第115屆廣交會**期期間,品牌展位占總展位數19.92%,但品牌企業成交高達70.3億美元,占比為56%。
但佛山市機靈電器有限公司國內營銷中心總經理梁啟明表示,現在他們還是給全世界500強企業做OEM,做自有品牌很難。
據了解,做自有品牌和做OEM不同。自有品牌意味著工廠、技術、工人等一系列要素都要進入海外市場,技術壁壘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坎,而且海外經銷商也不太愿意賣中國品牌,嫌風險大。
“我們在歐美地區參展,都是在一些次館。主館進不去,攤位也很小。”梁啟明道出了海外參展的辛酸,“我們的外觀設計和質量都不比國外的差,但品牌很難獲得認可。而且(自有品牌)出口有很多壁壘,一些市場會通過技術證書設關卡。”
此外,匯率波動則是企業出口面臨的另一個不可抗拒因素。
廣東宏宇陶瓷有限公司負責出口的總經理伍劍鋒表示,“匯率風險是國際貿易不可回避的一部分,只要做國際貿易,就必須面對這個問題。”
“企業受匯率影響很大。”梁啟明也說,除了金磚四國,其他發展中國家市場也受到了匯率影響。“大家都在觀望人民幣的走勢、外匯的走勢。”
除了匯率之外,機電商會認為今年行業還面臨貿易摩擦的影響。
“近年來,針對中國產品的貿易摩擦有增無減,并且貿易摩擦呈現出由低端行業轉向電力、通信、光伏、汽車等高端行業。”該商會負責人說,提出訴訟的國家由發達國家轉向印度、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發展中國家,而限制手段也由傳統手段向技術標準、環保等方面延伸,并有逐步從經濟層面向政策體制層面拓展的趨勢。
在2008年之前的制造業產業轉移大潮中,擁有勞動力優勢的中國機電行業深深受益,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產品。
目前,全球產業轉移現象逐步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延伸到高端制造業,轉移目的地也不僅限于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部分行業正在向發達國家轉移。這對核心技術依然受制于人的機電行業來說,加大了競爭壓力。
曾經是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也逐漸成為了中國制造的“阻力”。
機電商會負責人談到未來幾年的進出口趨勢時說,中國機電產品貿易額還將毫無爭議地繼續保持全球**的位置,但隨著全球制造業向中國轉移的增速減緩、紅利效應減弱、機電產品體量龐大及在國際市場份額幾近飽和,過往高速增長的態勢將****,與國際貿易同步低速增長將成為常態。
輕工和紡服尋求轉型門路
輕工行業是中國第二大出口行業。
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輕工商會)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包括鞋、家具、玩具、箱包、陶瓷、塑料制品、紙張紙漿和珠寶首飾等在內的18類輕工產品進出口額,從1988年的29億美元增至2013年的近7565.7億美元。
據了解,跟機電產品一樣,我國輕工產品貿易劇增以及在全球市場份額中的擴大,都受益于入世。入世前夕的2000年,中國輕工產品出口額為1000億美元。2002~2013年出口年均增長率為18.6%。
2013年,輕工產品出口額達6134.9億美元,占中國年出口額的27.76%,其中有16種商品出口超過100億美元;2013年其進口額為1430.8億美元,占全國進口總額的7.34%,其中紙張紙漿和珠寶首飾進口突破了100億美元。
上述輕工商會負責人說,“行業以前主要以貼牌生產為主,近幾年來,由于金融危機、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貿易摩擦,越來越多的輕工企業意識到成本危機,許多企業開始走品牌之路,出現一批品牌企業,雖然自主品牌企業利潤高,但總量不是很大。”
輕工行業的問題體現了中國傳統制造業的發展瓶頸。“成本攀升比較高,比如人工成本。”上述輕工商會負責人表示。
隨著市場份額變大,外部市場空間也開始變得有限。“很多產品占的市場份額很大,超過一半以上。比如鞋類在美國市場占75.6%的份額,在日本占73%,占俄羅斯市場的70%,占歐盟的47%,市場趨于飽和,國外經銷商的銷售速度明顯放緩。”上述輕工商會負責人說。
這也造成摩擦逐漸增多。入世初期的2002年,輕工行業的貿易摩擦案件有8起,涉案金額不到2500萬美元。到2013年,涉案13起,涉案金額達7億多美元,而且貿易救濟種類越來越多,原來主要是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現在還有反補貼、特殊保護等。
輕工商會負責人說,企業為了改變貼牌生產利潤低、風險大的特點,開始拒絕接大單,逐步擺脫國際大買主的控制,接小單和短單,通過生產高質量和小批量的時尚產品,占據高端細分市場,掌握價格話語權。
在出口市場方面,企業在繼續保持傳統的美歐日市場的同時,向新興市場拓展。2012年,輕工產品對東盟出口增速為42.7%,對南非出口增速達30%,對巴西增速為21.7%,對俄羅斯增速為17.5%,彌補了傳統市場下降的份額。
此外,作為中國第三大出口行業的紡織品服裝,去年出口突破了2800億美元。
據中國海關統計,2004年~2013年間,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由951.3億美元增長至2840.7億美元,累計增幅近2倍(199%),年均增長率12.9%,僅在2009年金融危機爆發時出現負增長。目前占全國貨物貿易的比重12.9%,位居機電和輕工產品之后。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 (以下簡稱紡織商會)負責人對記者說,據WTO統計,自1994年以來,中國已連續19年保持全球紡織服裝出口**,所占份額從12.5%上升至2012年的36%。
2008年,美國次貸、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后,外商將訂單部分轉移至南亞、東南亞地區,致使中國紡服在美、歐、日等傳統市場的份額下降了3~5個百分點,但此后3年間中國紡服占全球的貿易份額仍上升了4個百分點。
此外,據了解,改革開放后,為擴大出口創匯、增加出口品種,國家鼓勵紡織品服裝出口進行 “兩頭在外”。隨著30多年的貿易發展,中國面料、鋪料生產加工能力強。
多位紡織企業負責人表示過,雖然簡單的T恤衫類產品訂單轉移到了東南亞,但面料和輔料的加工能力還是中國強,轉移不走。
據中國海關統計,1995年紡織品服裝一般貿易出口額所占比重為56.6%,加工貿易占43.3%;到2013年,一般貿易所占比重高達75.4%,加工貿易只剩14.7%。
在激烈競爭下,中國紡織服裝企業也在探索適合自身的轉型升級之路。紡織商會負責人說,中國經過多年的OEM代工經驗,目前已經能出口各種高檔次、高附加值、高要求的紡織服裝產品,隨著技術和人才越來越向中國匯聚,中國紡織服裝的品牌建設、自主品牌走出去以及收購國際品牌,正成為行業趨勢。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