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咖啡雖簡單,卻可以變幻出各種模樣。周末,在位于重慶新南路的慌張咖啡店,文青氣質濃郁的劉女士說,她喜歡這里的清新森系裝修,有特色的臟咖啡,老板會特別叮囑別攪拌,富有層次的口感,讓人耳目一新。
重慶原本是一座快節奏的大都市,近年來,網紅咖啡館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從商業街到文創店,或清新或淡雅或濃烈,喜愛咖啡人士延伸到各個年齡層次。喜愛者眾,便成就了一個新興產業。
“一帶一路”和長江黃金水道聯結點的優勢,讓重慶在對外開發中獲得先天優勢,而這對于“無中生有”的咖啡產業來說,表現得尤為明顯。記者從位于兩江新區的重慶咖啡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了解到,2018年咖啡交易額達到152 0173 3840億元,重慶成為新的咖啡貿易樞紐。
不產一粒咖啡的重慶,在國內咖啡行業中卻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放眼全國,正掀起一場熱鬧的咖啡市場爭奪戰。參與角逐的除了原有的競爭者外,還有多個不屬于咖啡這個飲品領域的飲料品牌,也高調宣布進軍咖啡市場。其中,不乏諸如農夫山泉、可口可樂等飲料行業的巨頭們。
業界人士表示,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咖啡文化認知程度不斷增長,加之巨大的人口紅利,咖啡市場已經成為飲料行業新的增長點。同時,即飲咖啡的利潤之高也讓巨頭們心動不已。
飲料巨頭進軍咖啡市場
日前,農夫山泉相關負責人透露,他們將推出一款新產品,正式進軍咖啡界。據介紹,該產品是一款碳酸飲料,其中結合了咖啡成分,定價在5~6元。
《工人日報》記者了解到,在農夫山泉宣布進軍咖啡界前,已有喜茶、奈雪的茶推出咖啡產品,后來可口可樂、維他奶等不屬于咖啡飲品領域的飲料企業,也紛紛宣布進軍咖啡界。
除此之外,咖啡新貴瑞幸咖啡發展迅猛,近期在美國申請IPO。同時,友飲咖啡、連咖啡、咖啡零點吧等咖啡新興品牌來勢洶洶。傳統咖啡巨頭雀巢和星巴克近期也是動作頻頻。
例如,雀巢自去年8月與星巴克正式聯手并建立全球咖啡聯盟后,今年2月一股腦推出包括咖啡豆、研磨咖啡以及膠囊咖啡在內的24款星巴克咖啡新品。4月,雀巢再度推出3款果味冷萃系列咖啡新品,還在北京開出京味咖啡快閃店。
瑞幸咖啡也發展迅猛。這家被稱為“咖啡圈里資本玩得*好的企業”在玩資本的同時,也沒忘記推出咖啡新品。瑞幸咖啡稱,截至2018年末,以旗下門店數量和去年全年出售咖啡杯數計算,瑞幸是中國第二大也是增長*快的咖啡運營商。
而在線上,更有亞馬遜、京東等電商企業試水咖啡市場,想要分食“咖啡”這塊蛋糕。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多個巨頭逐步加碼咖啡領域,新興市場以及傳統咖啡領域即將進入新一輪的快速廝殺階段。
咖啡領域“錢景”可觀
“咖啡飲品已經成為年輕人*喜愛的飲品之一,呈現出高銷量、高利潤的發展趨勢。”重慶江北區一網紅咖啡店的負責人程偉坦言,近兩年來,他店里咖啡的銷量逐年增加,特別是下午,到店購買的和通過外賣點單的消費者多到讓六七個店員都難以招架。
程偉說,重慶不生產一粒咖啡豆,卻有全國*大的咖啡交易中心,給他們這些從事咖啡行業的人提供了眾多原料選擇,*大地節省了成本,并且依托這個交易市場,人們也越來越認同“咖啡文化”。“我之前有兩個店員,在店里學了一年多,現在自己在老家縣城也開起了咖啡館。”
重慶另一咖啡企業的負責人透露,一杯300多毫升的咖啡一般只需要5克烘焙過的咖啡豆,兩頭意式咖啡機*多是裝20克,所以,每杯*多也不會超過10克咖啡豆。按照以1公斤出廠價69元計算,5克咖啡豆的成本應該是0.345元。“現在每中杯平均售價算25元,1公斤的咖啡豆就可以賣到5000元,出廠價還不到70元,就算再加上稅收、運輸、人力、店租等成本,每公斤咖啡豆的成本也不會超過200元,這就可以看出咖啡的利潤空間究竟有多大。”
從市場角度來看,中國咖啡市場正在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瑞幸咖啡招股書顯示,2018年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6.2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僅為美國的1.6%。2018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達569億元。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咖啡文化認知程度不斷增長,加之巨大的人口紅利,刺激國內咖啡消費。預計2023年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10.8杯,咖啡市場規模1806億元。
抓住國內咖啡消費市場快速增長對集成服務平臺的需求,重慶咖啡交易中心快速成為國內*大的**具有金融結算功能的咖啡電子交易平臺,還與埃塞俄比亞國家商品交易所、咖啡與茶葉局等機構開展合作,促進國外精品咖啡通過交易平臺進入亞洲市場。
據重慶咖啡交易中心總經理彭德介紹,咖啡中心成立后,很快吸引會員企業300多家,覆蓋咖啡種植、收儲、貿易和深加工等全產業鏈。此外,咖啡交易中心還引發“虹吸效應”,和咖啡相關的產業配套紛紛布局重慶,使得重慶的咖啡產業鏈日趨完善。
“大市場、高利潤,巨頭們沒有理由忽視咖啡領域這個‘聚寶盆’。”業界專家認為,中國咖啡市場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狀態,其“錢景”十分廣闊,未來或許還會有更多行業、企業進軍這一領域。
“快消時代”線下企業出路何在?
“雖然各大飲料巨頭紛紛進軍咖啡界,讓咖啡又‘火了’一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一二線城市的咖啡館數量是負增長。”在咖啡圈的資深從業者羅鋼看來,當前中國的咖啡市場發展比較畸形,知名咖啡店關門大吉的案例比比皆是,“很多從業者離開了這一行當,不少‘新勢力’又擠破頭想入局,從臺前轉向‘幕后’,從線下轉到線上……原本適合細品的咖啡進入了快消時代”。
據了解,近幾年來,新零售風不斷吹進了咖啡領域,先是神州優車高管自稱攜10億元入局。緊接著,咖啡外送品牌連咖啡宣布獲得1.58億元B輪融資,從給星巴克送外賣的“跟班”華麗轉正,自己做起品牌。再加上此前自助咖啡機運營商,如萊杯咖啡、咖啡零點吧、小咖、友飲等紛紛融資。一時間,一股新零售拯救咖啡行業的故事即將上演,行業似乎一片繁榮景象。
羅鋼認為,盡管行業看似繁榮,但回歸咖啡本身,咖啡口感核心在于原材料而非制作工藝,其中咖啡豆質量決定約60%口感,供應鏈成熟穩定且足夠商業化即咖啡豆產區穩定、熟豆加工工藝成熟,開店成本主要來源于租金和人力而非咖啡豆本身,咖啡行業進入門檻低、核心壁壘不高,咖啡不見得真的是一門好生意。
他建議,目前線下咖啡館需要主動向快消品靠攏,提前布局以謀求在未來的快消賽道上占據主動地位。“若本身經營效益較好的企業,則需在保障咖啡質量的同時,走差異化競爭道路,進一步挖掘潛在消費者。”
此外,采訪中,多位從業者告訴記者,盡管當前咖啡市場在不斷擴大,但還是面臨著消費剛需不足的問題。
盡管市場還遠不成熟,但不代表這個市場沒有機會。有專家建議,咖啡行業的原生者們在做好咖啡主業,確保口感、質量的同時,還可以通過開發衍生產品擴大其銷售領域,非咖啡飲料企業能進軍咖啡界,其自身也可以拓寬經營范疇。再者主動融入其他行業,使之成為子業態,并與母業態相互導流。(記者 李國)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