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4-11 來源:互聯網
藥物的結構決定藥物的性質,藥物的性質決定藥物的作用,同時也會受到所處環境影響,進而影響藥物的吸收。今天百檢網來講一講藥物理化性質及環境pH對藥物吸收的影響。理化性質主要包括藥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數、滲透性、酸堿性、解離度以及pKa等。
人體內生理pH
一般來說,人體大多數組織的生理pH值在7 ~ 7.4左右,但也有一些例外,例如我們熟知的胃液pH值為1 ~ 3,小腸的pH值為4 ~ 7,血液的pH值為7.3 ~ 7.45。由于我們身體各部分組織pH不同,因此,同一種藥物在身體的不同區域可能以不同的電離程度存在。
對于pKa在6~8之間的藥物,在生理上重要的pH值為7,此時它們始終與至少10%的離子處于平衡狀態。從pKa一端的pH轉變為另一端的pH值后,藥物的電離程度將變化十數倍。對于pKa為7的藥物,將環境pH從6改變到8,會導致其電離度從9%變為91%。
因此,即使溶液的pH值發生很小的變化,藥物的電離度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從而可能導致顯著的生物效應,影響藥物的吸收。
藥物的吸收
口服后,固體藥物形式如片劑或膠囊崩解成較大的顆粒,然后進一步崩解為細顆粒。藥物的崩解及溶出受劑型影響,如片劑、膠囊劑、顆粒劑或細小顆粒崩解及溶出速度是不同的。而藥物崩解后,具體溶出多少則受到藥物固有的pKa以及所處環境的pH所影響。
由于患者依從性、成本效益以及劑型的靈活性,口服給藥仍然是病人**和*方便的途徑。然而,口服藥物吸收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受藥物性質、劑型、患者胃腸道生理狀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溶解度、分配系數以及滲透性對藥效的影響
對于固體口服藥物,藥物**需要溶解為藥物分子形式,然后吸收入血。藥物溶解為藥物分子以及后續的吸收入血與藥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數以及滲透性是息息相關的。下面來說一說溶解度、分配系數以及滲透性對藥效的影響。
1、溶解度
藥物的親水性或親脂性過高都會對藥物的吸收產生不利的影響。我們知道藥物的水溶性是藥物口服的前提,因為我們需要藥物先溶解于體液中,這就要求藥物需要具有一定的親水性。而藥物如果想吸收入血,那么常規情況下是需要穿過磷脂生物膜,所以這又要求藥物需要具有一定的親脂性。
所以綜合來講,藥物的溶解度要適度,過高或過低的溶解度都不利于固體口服制劑的開發。
2、油水分配系數
油水分配系數是我們用來評價藥物的脂溶性與水溶性強弱的一個參數。
那么我們思考個問題,藥物的脂溶性越高,吸收會越好么?答案當然不是,一般情況下藥物的吸收與脂溶性是呈拋物線關系的,即在一定范圍內,隨著藥物脂溶性增加,藥物的吸收逐漸增加,而當增加到一定的界限,藥物的吸收反而下降。
3、滲透性
藥物的親水性可以保證藥物分子溶于水相,而藥物的親脂性則可以保證藥物分子成功滲透進入細胞膜。
而我們知道,根據BCS分類系統我們將藥物分為四類。關于BCS分類,藥渡過往文章中有過詳細介紹,文章傳送門:淺談:BCS分類對原料藥溶解度、滲透性及溶出的影響
對于高水溶性、高滲透性的BCS Ⅰ類藥物,體內吸收取決于胃排空速率,代表藥物有普萘洛爾與依那普利;
對于低水溶性、高滲透性的BCS Ⅱ類藥物,體內吸收取決于溶解速率,代表藥物有卡馬西平與雙氯芬酸;
對于高水溶性、低滲透性的BCS Ⅲ類藥物,體內吸收取決于滲透效率,代表藥物有雷尼替丁與阿替洛爾;
對于低水溶性、低滲透性的BCS Ⅳ類藥物,體內吸收比較困難,代表藥物有酮洛芬等。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