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5-09 來源:互聯網
從1905年,“塑料”**次被發明。至20世紀五六十年代,袋子和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已經比同類紙制品更便宜、更方便,也更普及。
短短50年,進入21世紀,世界各國開始對塑料的使用加以限制,對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限用。
我國也再次發布“限塑令”,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范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為什么是塑料吸管?
今年9月1日起,我國將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未遵守國家有關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規定的,將處以一萬至十萬元的罰款。此舉意味著真正開始對塑料產品“動手”了。
美國海洋保護組織(Ocean Conservancy)海岸清理報告,發現海灘上*常見的垃圾是煙頭,然后才是塑料瓶、塑料瓶蓋、塑料包裝紙和塑料袋。吸管和攪拌棒在榜單上位列第七,占海灘垃圾總量的3%。彭博新聞估計,塑料吸管大概只占塑料垃圾總量的0.03%。
然而,各國都拿塑料吸管“開刀”。專家解釋,塑料吸管回收利用的難度很大,我們從塑料吸管開始,去實施禁限是比較容易入手的。
我們每年要使用多少根塑料吸管?
媒體報道,麥當勞僅在中國內地的塑料吸管的年均使用量約400噸;星巴克中國地區塑料吸管年均使用量為200噸。我國2019年全國塑料制品累計產量8184萬噸,其中塑料吸管近30000噸,約合460億根。
每年460億根塑料吸管,千萬噸的廢棄量,也讓塑料成為當前全球**大污染。全球一年使用接近4億噸塑料,而一次性塑料就占了1.7億噸。
科學研究,一次性塑料真正降解至少需要500年。
塑料作為人工發明的一種材料,無法生物降解,它不能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便于二次利用的化合物。時間一長,大塊塑料就會分解成微小顆粒,即微塑料。塑膠微粒可以輕易地吸收有毒化學物質,上面也會沾滿有害的細菌。
越來越多人關注到塑料濫用的威脅性,因此,禁用吸管只是開始。
無處不在的塑料污染
在馬里亞納海溝深處10927米,地球南北*,甚至是地球表面幾乎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塑料的存在。
相信很多人看過一個從海龜鼻孔中拔出塑料吸管的視頻,為了拔出10公分長的吸管,工作人員足足花費了8分鐘。整個過程中海龜痛苦萬分,血流不止。
相信很多人看過鯨魚因塑料污染死亡,胃里仍殘留塑料制品的新聞,這些塑料垃圾使鯨魚患病,無法捕獵食物。
此外,33%的海龜和90%的海鳥都吃過塑料,很多生物因為被塑料勒住或噎住,窒息而死。每年大約有10萬只海洋生物被塑料殺死。
由于洋流的原因,大量的塑料垃圾在太平洋上聚集。這個太平洋上的 “第八大陸”全部是由塑料堆成的,其面積比法國還大,相當于5個英國,200個上海市,而且還在不停地擴大。環保人士甚至在聯合國申請成立新的國家:垃圾群島共和國(Garbage Islands Republic)。
由塑料帶來的污染不僅正在威脅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對人類的生存也正提出挑戰,塑料等廢棄垃圾的處理不當,污染土、水、食物等,尤其是癌癥等疾病的爆發與之或有關聯。
“在太平洋的一些地區,塑料碎片比浮游生物多出6倍。因為碎片太小了,看起來像食物,它們被小魚吃掉了,而小魚又被大魚吃掉了,而這些魚反過來又被我們吃掉了。所以,塑料破壞了海灘,堵塞了海洋,毒害了我們的食物鏈。”DailyMail曾報道稱。
科學家們相繼在土壤、海鹽、水產品等食物中發現“微塑料”的存在,而研究首次確認,人體內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
我們每天與塑料朝夕相處
我們離不開這種發明材料
地球會將它變成一部分
而人體卻不能承受它帶來傷害
“塑料時代”何時結束?
“限塑”政策僅僅是開始
企業、組織、個人以至全世界都必須行動
因為
“地球從來不需要被拯救,真正需要的是人類”
以上【使用 百多年的塑料,為何突然就限用了?】文章內容為部分列舉,更多檢測需求及詳情免費咨詢機構在線顧問:15201733840(電話及微信),做檢測上百檢網-出具權威檢測報告具有法律效力。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