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5-19 來源:互聯網
人工智能的各類應用場景,從云端溢出到邊緣端,或下沉到終端,都離不開人工智能芯片對于“訓練”與“推理”任務的高效支撐,5G技術推動人工智能芯片行業發展。
5G技術推動人工智能芯片行業發展
5G是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和大連接特點的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技術,是實現人機物互聯的網絡基礎設施。
隨著人工智能產業的持續高速發展,AI在智能安防、無人駕駛、智能手機、智慧零售零售、智能機器人等幾大行業不斷落地,工信部發放5G商用牌照,人工智能和5G將引爆下一輪智能化熱潮。
當前,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創新活躍,加速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正驅動社會進入萬物互聯時代,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作為人工智能行業的基礎,未來隨著我國5G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的普及,人工智能芯片行業有望乘勢而上。
人工智能芯片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石;是驅動智能產品的大腦;是數據、算法、算力在各類場景應用落地的基礎依托,近年來,我國制定相關政策發展人工智能芯片行業。
政策支持,國產人工智能芯片市場發展迅猛
芯片產業是整個信息產業的核心部件和基石,是國家信息安全的*后一道屏障,我國芯片高度依賴進口使得整個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因此,近年來國家高度關注人工智能芯片產業的發展,相繼發布一系列產業支持政策,為芯片行業建立了優良的政策環境,促進芯片行業的發展。
具體來看,2015年,《 中國制造2025》提到,2020年中國芯片自給率要達到40%,2025年要達到50%;《“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中,支持發展核心芯片、高端服務器研發和云計算、大數據應用;2016年,《“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對人工智能芯片發展方向提出多項要求,井促進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的推廣落地;
2019年,《關于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中,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特點,結合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特點,探索創新成果應用轉化的路徑和方法,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
2021年,《“十四五”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到,“十四五”期間,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將著重構建開源算法平臺、并在學習推理與決策、圖像圖形等重點領域進行創新,聚焦高端芯片等關鍵領域。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人工智能芯片行業快速發展,“中國芯”正在崛起,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人工智能芯片是面向人工智能領域而專門設計的芯片,其架構和指令集針對人工智能領域中的各類算法和應用作了專門優化,可高效支持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和傳統機器學習等智能處理任務。
如今,人工智能芯片已成為科技、產業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學界力爭從各種不同的技術路線對AI芯片性能提升進行探索,世界各地也涌現出了諸多各有側重點的AI芯片公司,從算法、架構、硬軟件等不同的維度去實現高能效的AI計算。
隨著大數據的發展,計算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近兩年迎來了新一輪的爆發。2020年我國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約為184億元。未來5G商用的普及將繼續催生人工智能芯片的應用需求,中國人工智能芯片行業將快速發展,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因此,在5G技術、政策、市場等合力作用下,人工智能芯片行業有望乘勢而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