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2-05-31 來源:互聯網
百檢網: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從國家、政府到企業、科研人員,上下齊心,奮發圖強,在走過40年曲折艱難的發展之路后,迎來了*好的發展時機。
我國集成電路產品是*大宗進口產品
芯片是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和核心,關乎信息安全、產業安全、外匯安全,更關乎國家安全,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然而,從2013年至今,每年我國集成電路產品進口額都逾2000億美元,是*大宗進口產品。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2-7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有不同程度的浮動,整體呈上升趨勢;2018年7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為386億個,同比增長14.2%。2018年8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有小幅度下降,2018年8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為382億個,同比增長10.4%。
在進口金額方面,2018年3-8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整體呈增長趨勢,2018年8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為27436百萬美元,同比增長12.3%。
政策頻繁出臺,助力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2011年1月,國務院出臺《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在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等方面為企業提供便利。
2014年6月,工信部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9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設立,募集千億資金用于集成電路產業企業的股權投資,發展龍頭企業。
2018年兩會期間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擺在推動制造強國建設的重要位置。
國家戰略和利好政策提供了產業*大的發展機會。與此同時,中國集成電路的市場縱深、資本縱深和人才縱深的形成,也將持續推動產業發展。
設計制造是產業突破關鍵
紫光集團早在2013年就開始布局芯片產業,現已發展壯大成為中國*大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之一。2017年,紫光集團總資產超2000億元,收入超600億元,芯片年供應量超30億顆。
放眼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具有資金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全球化競爭等特點,而全球集成電路產業也正經歷重大變化:摩爾定律幾近失效,技術瓶頸日益凸顯,產業發展不確定性因素增多。
如何在瞬息萬變的芯片產業發展中有所突破,是紫光一直以來不斷思考和探索的課題。集成電路產業鏈復雜,簡單講就有芯片設計、EDA工具軟件、芯片制造、封測、設備和材料這六大環節。在產業全球化的今天,很難有一家企業包攬芯片鏈條的全部環節。紫光實踐中的經驗就是抓住其中產業影響力*大、價值*大的兩個關鍵環節,做強、做大。這兩個環節就是芯片設計與制造。
在芯片設計上,紫光**選擇以移動通信芯片設計為突破口,是因為手機芯片數量大,并且有通用的ARM構架和成熟的軟件生態及代工模式;而同時聚焦安全芯片設計,是因為中國身份證、銀行卡等安全芯片設計市場廣闊,且國內在安全芯片領域技術已成熟,可迅速實現市場化。
從2013年開始,紫光通過收購全球第三的通信基帶芯片設計公司展訊通信,和全球第四的芯片設計企業銳迪科微電子,搶占下“橋頭堡”,迅速站穩腳跟。如今,在手機芯片、物聯網芯片、FPGA和身份證、金融卡等智能安全芯片等諸多芯片設計領域,紫光的市場份額均居中國**。
在芯片制造上,紫光瞄準的是存儲芯片,因為存儲芯片是個“大糧倉”,市場增長迅速。2017年,中國進口的集成電路中約1/3是存儲芯片,而且存儲芯片產品接口標準化,生態成熟;其中閃存芯片更是有發展歷史短、技術壁壘低、國內有專利積累等優勢,并且閃存不僅廣泛應用于移動端,而且正取代磁盤進入云計算數據中心,在AI和大數據驅動下,應用前景廣闊。
2016年7月,紫光牽頭組建長江存儲科技公司,設計制造三維閃存芯片。長江存儲核心廠區占地面積約1717畝,將建設3座全球單座潔凈面積*大的3D NAND Flash FAB廠房。之后,紫光也陸續在南京、成都等地開工建設存儲芯片制造基地。2018年第四季度,長江存儲首批64Gb三十二層三維閃存芯片將在新廠房實現量產。
創新是**發展**動力
科技創新是紫光發展的原動力。紫光展銳研發出國內**、全球第二家擁有自主嵌入式CPU關鍵技術的手機芯片平臺SC9850KH;紫光國微研制出國內**獲得國際CCEAL5+證書的IC卡安全芯片THD88;紫光同創推出目前中國**一款自主產權千萬門級高性能FPGA產品PGT180H。
2017年,長江存儲耗資1800億元、千人團隊研發兩年的32層三維閃存芯片研發成功,填補中國閃存芯片空白。
芯片產業的發展必須形成系統化的體系,不僅要有前端的技術創新,還要有后面應用端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被用戶所接受,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紫光創造性地打造了**紫光特色的“從芯到云”內生鏈,通過集團內企業的相互配合,逐步形成了自身的芯片產業系統。以存儲芯片為例,長江存儲設計制造的三維閃存顆粒,可以由紫光宏茂等公司進行封裝測試,經紫光存儲做成模組板卡等產品,再應用于紫光展銳的手機系統,或是紫光旗下新華三集團的服務器及存儲系統,進而延展至紫光云等數據中心。
芯片內生鏈的建成,不僅找到了新產品**批“吃螃蟹”的人,更解決了應用測試、優化等一系列問題,確保了產品上市后的競爭優勢。這就好比是菜還沒上來,先把客人找好,并和廚師一起對好了口味。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下一篇《防腐涂料發展分析》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