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fb 時間:2022-11-10 來源:互聯網
本標準規定了環境信息系統建設以及日常工作經常涉及的術語與定義。
本標準適用于全國各級環境保護部門的環境信息系統建設與環境信息資源開發利用。
本標準內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條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 5271.1-2000 信息技術 詞匯 第1部分:基本術語
GB/T 5271.6-2000 信息技術 詞匯 第6部分:數據的準備和處理
GB/T 5271.8-2001 信息技術 詞匯 第8部分:安全
GB/T 5271.9-2001 信息技術 詞匯 第9部分:數據通信
GB/T 16706-1996 環境污染源類別代碼
GB/T 17694-1999 地理信息技術基本術語
GB/T 18391.1-2000 信息技術 數據元的規范與標準化 第1部分:數據元的規范與標準化框架
HJ/T 417-2007 環境信息分類與代碼
SDS/T 1003.2-2004 科學數據共享 概念與術語 第2部分:術語
3.1
環境信息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環境管理、環境科學、環境技術、環境保護產業等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數據、指令和信號等,以及其相關動態變化信息;包括文字、數字、符號、圖形、圖像、影像和聲音等各種表達形式。
3.2
環境信息術語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erms
在環境信息領域中一般概念的詞語指稱。
注:本標準選擇收錄了環境信息系統建設以及日常工作經常涉及的環境信息術語,依據HJ/T 417-2007一級類目進行分類。
4.1
環境質量 environmental quality
環境系統客觀存在的一種本質屬性,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環境系統所處狀態。
4.2
環境功能區劃 environmental functional zoning
依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和不同地區在環境結構、環境狀態和使用功能上的差異,將區域合理地劃分為不同的功能區。
4.3
生態功能區劃 ecological function zoning
分析不同區域的生態系統特征、生態問題、生態敏感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類型及其空間分布格局,明確不同區域生態系統的主導生態服務功能及生態保護目標,將區域劃分成不同生態功能區的過程。
4.4
空氣污染指數 air pollution index(API)
將常規監測的幾種空氣污染物濃度簡化成為單一的概念性指數值形式,并分級表征空氣污染程度和空氣質量狀況,適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氣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根據我國空氣污染的特點和污染防治重點,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暫定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或總懸浮顆粒物。
4.5
空氣質量指數 air quality index(AQI)
綜合計算四種主要空氣污染物濃度而得出的污染總量指標。這四種主要空氣污染物包括: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臭氧。
4.6
水污染指數 water pollution index
用數字模式對水體中各種污染物進行歸納和統計,并以一個簡單數值來綜合反映水污染的程度。是綜合了幾個水質指標的結果,用以比較幾個水體或同一水體在不同地點或不同時期的水質狀況。
4.7
土壤污染指數 soil pollution index
評價土壤污染程度或土壤環境質量等級所用的一種相對的無量綱指數。
注:以單因子表示土壤污染程度或土壤環境質量的等級為單項污染指數(Pi),也稱分指數。數學表達式是土壤污染的實測值(Ci)與評價標準(Si)之比。Pi=Ci÷Si。Pi≤1 時,表示土壤未受污染,Pi>1 時,表示土壤受到污染。直接反映超標倍數和污染程度。是確定土壤環境管理時的重要依據。綜合污染指數(P)由單項污染指數綜合而成。在簡單處理時,一般采用單項污染指數相加,或相加后再平均的方法。
4.8
環境背景值,環境本底值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lue
在不受污染的情況下,環境組成各要素,如大氣、水體、巖石、土壤、植物、農作物、水生生物和人體組織中與環境污染有關的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學成份。
4.9
環境承載力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在一定時期,一定的狀態或條件下,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在維持區域環境系統結構不發生質的變化、環境功能不遭受破壞的前提下,區域環境系統所能承受的人類各類社會經濟活動的能力,或者說是區域環境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支持能力。
5.1
生態系統 ecosystem
特定地段中的全部生物和物理環境的統一體,即生態系統是一定空間內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過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交換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構成的一個生態學功能單位。
5.2
生態平衡 ecological balance
在特定時間內,由于物質和能量的輸入和輸出接近相等或各自幾乎恒定,生態系統處于一種以自調控來對抗外來干擾而結構相對穩定的狀態。
5.3
濕地 wetland
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體者,也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 6 M 的水域。
5.4
生物多樣性 biopersity
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基因和生存環境。它包含三個層次: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5.5
生物安全 biology safety
一定時空尺度上,生物(包括人)的生存和發展不受自然力量和人類活動侵害或損害的狀態。
6.1
環境污染源 sourc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環境污染的發生源,通常指能產生物理的、化學的及生物的有害物質或能量的設施、裝置或場所等人類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發生源。[GB/T 16706-1996]
6.2
國控重點污染源 key pollution sources under national monitoring program
為加強對重點污染源的監督管理,依據環境統計數據,經與各地反復核對,篩選出各地區廢氣、廢水的重點污染企業和需要重點監管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原則上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部企業排放量65%以上的企業為基礎確定國控重點污染源。
注:省控重點污染源為占全省主要污染物工業排放負荷65%的污染源和城市污水處理廠。
6.3
工業污染源 industrial pollution source
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污染物的一些環節,如原料生產運輸、加工過程、燃燒過程、加熱和冷卻過程、成品整理過程使用的生產設備或生產場所。
6.4
農業污染源 agricultural pollution source
農業生產過程中排放對環境造成有害影響污染物的各種農業設施或行為(如秸稈燃燒)。
6.5
生活污染源 domestic pollution source
居民日常生活排放污染物的設施和設備。
6.6
交通運輸污染源 transportation pollution source
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的交通運輸設施和設備。
6.7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 centralized pollution treatment facility
為防治污染、節約資源和提高效率,采取社會化、市場化、企業化建設運營模式將污染物進行集中處理處置的設施和場地。
6.8
天然輻射源 natural radiation sources
天然存在的電離輻射源。它們產生的輻射也稱天然本底輻射,來源于下面三個方面:宇宙輻射,宇生放射性核素,原生放射性核素。
更多標準內容點擊以下鏈接獲取標準全文: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