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fb 時間:2022-11-17 來源:互聯網
1 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直流輸電工程合成電場限值及其監測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直流輸電工程合成電場的監測、評價和管理。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標準內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條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HJ 24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輸變電工程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直流輸電工程 DC transmission project
將直流電從電能供應地輸送至電能需求地的工程。直流輸電工程包括直流輸電線路、換流站和接地 *系統。
3.2 合成電場 total electric field
直流帶電導體上電荷產生的電場和導體電暈引起的空間電荷產生的電場合成后的電場。度量合成電 場強度的物理量為電場強度,其單位為伏特每米(V/m),工程上常用千伏每米(kV/m)。
3.3 累計百分合成電場值(En) percentile level of total electric field(En)
將監測點合成電場連續測量數據(等時間間隔采樣值)按**值從小到大排序,第 n%個數據稱為累計百分合成電場值 En,其含義是測量時間內有 n%的測量數據**值小于等于 En。如 E95、E80分別表示 95%、80%的測量時間內測量數據**值小于等于 E95、E80。
4 限值
為控制合成電場所致公眾曝露,環境中合成電場強度E95的限值為25kV/m,且E80的限值為15kV/m。直流架空輸電線路線下的耕地、園地、牧草地、畜禽飼養地、養殖水面、道路等場所的合成電場強度E95的限值為30kV/m,且應給出警示和防護指示標志。
5 監測技術要求
5.1 監測儀器
合成電場的監測儀器應能同時測量出合成電場的大小和*性,并具備自動連續測量和記錄功能。一般采用場磨來監測合成電場,場磨應使用面積為 1 m×1 m 的正方形且導電性能良好的金屬平板作為接地參考平面,并需可靠接地。
場磨應在校準有效期內,其校準方法見附錄 A。
5.2 環境條件
合成電場的監測應在風速(離地2m處)小于2m/s、無雨、無霧、無雪的天氣下進行。
5.3 監測方法及頻次
監測點應選在地勢平坦、無障礙物遮擋處,場磨應直接放置在地面上,上表面與地面間的距離應小 于200mm,其上表面放置面積為1 m×1 m的正方形且導電性能良好的金屬平板,場磨外殼和金屬板應良好接地。監測報告應清楚標明具體位置。
場磨與監測人員的距離應不小于2.5m,且與固定物體的距離應不小于1m。監測頻次參見HJ 24。
5.4 監測布點
5.4.1 直流輸電線路
直流架空輸電線路正負*兩側合成電場監測點應選擇在檔距間*導線弧垂低位置的橫截面投影線上,如圖 1 所示。監測時兩相鄰監測點間的距離一般取 5m,在監測大值時,兩相鄰監測點間的距離可取 2m。一般監測至距離*導線對地投影外 50m 處即可。除在線路橫截面投影線上監測外,也可根據監測需要在*導線下其他位置進行監測。
對敷設于地面以下或水體中的直流電纜輸電線路可不監測合成電場。
圖1 直流架空輸電線路下方合成電場測量布點圖
5.4.2 換流站
合成電場監測點應布置在各側圍墻外(含進出線線下)距離圍墻 5m 處。
合成電場衰減監測以距離換流站圍墻外 5m 處為起點,在垂直于圍墻的方向上布置。兩相鄰監測點間的距離可取 5m,一般監測至距離圍墻 50m 處。
5.4.3 建筑物
在建筑物外監測,合成電場監測點應布置在建筑物靠近直流輸電工程側,且距離建筑物不小于 1m處。
在建筑物的陽臺或用于居住、工作或學習的平臺處監測,應在距離墻壁或其他固定物體(如護欄)不小于1m的區域內布點,但不宜布設在需借助工具(如梯子)或采取特殊方式(如攀爬)到達的位置。
5.5 數據記錄與處理
5.5.1 數據記錄
監測時,應記錄監測時間段的風速、風向、溫度、相對濕度、氣壓、天氣情況等氣象條件。除記錄每個監測點監測數據外,應記錄監測點的具體位置和每次監測的開始與結束時間。
對直流架空輸電線路監測時,還應記錄監測點或監測路徑所在處*導線的線路參數,如導線高度、*間距離、導線型式、運行電壓、運行電流、桿塔編號、線路走向、同桿線路回路數和線路排列方式。對換流站監測時,還應記錄換流站的運行方式、換流閥功率、直流電壓等。
對于每個監測點,至少監測 30min,監測時間段內等時間間隔采樣,至少記錄 100 個數據。
5.5.2 數據處理
在合成電場的連續監測中,監測數據分散性較大,應用累計概率的方法進行數據處理。
6 質量保證
監測單位應當具備與所從事的合成電場監測業務相適應的能力和條件;并應建立完整的監測文件檔案。
監測人員應經業務培訓,現場監測工作須不少于2名監測人員。 監測儀器的頻率、量程、響應時間應與監測對象相符合。
監測儀器應定期校準,并在其證書有效期內使用;每次監測前后均應檢查儀器,確保儀器在正常工作狀態。
監測點位置的選取應具有代表性。
監測時盡可能排除干擾因素,包括人為的干擾因素和環境干擾因素。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