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fb 時間:2022-11-17 來源:互聯網
1 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的內容和流程、評估指標體系、評估方法等。
本標準適用于全國及省級行政區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其他自然地理區域可參考本標準執行。
2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2.1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ecosystem services
指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的防風固沙、土壤保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持等方面的功能。
2.2
水源涵養 water conservation
指生態系統通過其結構和過程攔截滯蓄降水,增強土壤下滲,涵養土壤水分和補充地下水,調節河川流量,增加可利用水資源量的功能。
2.3
土壤保持 soil conservation
指生態系統通過其結構與過程保護土壤,降低雨水的侵蝕能力,減少土壤流失,防止泥沙淤積的功能。
2.4
防風固沙 sand storm prevention
指生態系統通過增加土壤抗風能力,降低風力侵蝕和風沙危害的功能。
2.5
生物多樣性維持 biopersity conservation
指生態系統為野生動植物提供棲息地,以維持物種多樣性水平的功能。
3 總則
3.1 原則
本標準規定的內容遵循規范性、可操作性、性和經濟技術可行性的原則。
3.2 目標和范圍
本標準以遙感和地面調查數據為基礎,結合生態系統長期監測數據,定量評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狀況,了解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變化趨勢。時間范圍為有數據支撐的一年或多年, 空間范圍為評估區。
3.3 內容
針對評估區范圍,評估生態系統的土壤保持、水源涵養、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維持功能,分析其空間格局和變化情況。
4 評估技術流程
標準制定了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的技術流程,見圖1。
圖 1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總體技術流程圖
5 評估指標體系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指標體系
評估科目 | 評估指標 | 指標定義 |
水源涵養 | 水源涵養量 | 生態系統通過攔截滯蓄降水,涵養土壤水分、調節地表?徑流和補充地下水所增加的水資源總量 |
土壤保持? | 土壤保持量 | 生態系統減少的土壤侵蝕量(潛在土壤侵蝕量與實際土壤侵蝕量的差值) |
防風固沙 | 防風固沙量 | 通過生態系統減少的因大風導致土壤流失和風沙危害的風蝕量 |
生物多樣性維持 | ?生境不可替代性指數 | 不可替代性指數是0-1之間的連續值,值越高代表所在規劃單元的保護價值越高,能夠替代該單元完成保護目標的其他規劃單元數量越少 |
物種豐富度 | 生態系統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 |
珍稀瀕危物種數量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物種名錄中及IUCN紅色名錄中的*危、瀕危級別物種的數量 |
6 評估技術方法
6.1 水源涵養量
運用水量平衡法計算水源涵養量,具體方法參見附錄A。
6.2 土壤保持量
運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計算土壤保持量,具體方法參見附錄A。
6.3 防風固沙量
運用修正風力侵蝕模型(REWQ)計算固沙量,具體方法參見附錄A。
6.4 生境不可替代性指數
運用Marxan選址運算模型計算生境不可替代性指數,具體方法參見附錄A。
6.5 物種豐富度
采用樣方調查方法統計生態系統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6.6 珍稀瀕危物種數量
采用調查統計的方法,統計區域內國家重點保護野生物種名錄中及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的*危、瀕危級別物種的數量。
7 評估結果
以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和生物多樣性維持的評估結果為依據定量評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空間格局和總體變化趨勢,明確不同類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變化情況及變化關鍵區域。
更多標準征求意見稿內容點擊以下鏈接獲取標準意見稿全文: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