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fb 時間:2022-11-21 來源:互聯網
1 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環境γ輻射劑量率測量要求以及應遵守的技術規定。
本標準適用于輻射環境質量監測、監督性監測以及應急監測中環境γ輻射劑量率的測量,輻射工作場所環境γ輻射劑量率監測可參考執行。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以下標準和規范所含條文,在本標準中被引用即構成本標準的條文,與本標準同效。凡是不注明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18871 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
HJ/T 61 輻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HJ 1009 輻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運行技術規范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輻射環境質量 radiati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指環境中輻射水平的優劣程度。本規范中將其具體到環境γ輻射劑量率,作為衡量輻射環境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3.2 輻射源radiation source
可以通過諸如發射電離輻射或釋放放射性物質而引起輻射照射的一切。例如,發射氡的物質是存在于環境中的源,γ輻照消毒裝置是食品輻照保鮮實踐中的源,X射線機是放射診斷治療中的源,核電廠是核動力發電實踐中的源等。
3.3 源相關的環境監測 sources relate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指測量某一特定的源或實踐所導致的環境γ輻射劑量率水平,以確定特定源或實踐所給出的貢獻。
3.4 人相關的環境監測man relate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指在可能有幾個源照射同一人群組的情況下進行的環境γ輻射劑量率測量,主要目的在于估算全部的源或實踐致人群組有效劑量。
3.5吸收劑量D absorbed dose
式中:
D——吸收劑量,Gy;
dε——電離輻射授予某一體積元中的物質的平均能量,J;
dm——在這個體積元中物質的質量,kg。
能量可以對任何確定的體積加以平均,平均劑量等于授予該體積的總能量除以該體積的質量而得的商,吸收劑量單位為J/kg,簡稱戈瑞(Gy)。
3.6 吸收劑量率D absorbed dose rate
D=dD / dt
式中:
D——吸收劑量率,Gy/h;
dD——時間間隔dt(h)內吸收劑量的增量,Gy。
3.7 環境γ輻射劑量率 environmental gamma radiation dose rate
測量點位周圍物質中的天然核素和人工核素發出的γ射線在測量點位空氣中產生的吸收劑量率。環境γ輻射劑量率可通過連續和即時等手段開展測量,無特殊說明時,本規范指的是即時測量。
4 測量目的和要求
4.1 測量目的
環境γ輻射劑量率測量是輻射環境監測工作的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為:
a)為核設施或其他輻射源正常運行和事故情況下,在環境中產生的γ輻射對關鍵人群組或公眾成員所致外照射劑量的估算提供數據資料。
b)驗證釋放量符合管理限值和法規、標準要求的程度。
c)監視核設施及其他輻射源的狀況,提供異常或意外情況的警告,為應急情況下劃定污染范圍提供數據資料。
d)獲得環境γ輻射天然本底水平及其分布資料和人類實踐活動所引起的環境γ輻射水平變化的資料,估算公眾成員因環境γ輻射所致有效劑量。
4.2 測量方案的制定
4.2.1 環境γ輻射劑量率測量,可分為源相關的環境監測和人相關的環境監測中γ輻射劑量率測量。
4.2.2 人相關的環境γ輻射劑量率的測量內容一般包括:
a)調查全國或一定區域內的天然γ輻射水平與變化趨勢;
b)調查為數甚多的源或廣泛分布、擴散的源產生的累積影響,例如大氣層核武器實驗或者地下核實驗泄漏以及核事故擴散至大氣對公眾產生的煙云浸沒γ照射和地表沉積γ照射劑量。
4.2.3 源相關的環境γ輻射劑量率的測量,測量方案根據輻射源的性質制定。
4.2.3.1 核動力廠等日常流出物的排放量較大和可能產生較高劑量率的源,應著重于連續測量γ放射性煙云和地表沉積物產生的γ輻射劑量率水平,還須獲取當地某些氣象參數,如:風向、風速和降雨 量等,以便于區分天然輻射變比對環境γ輻射劑量率的影響。
4.2.3.2 核燃料循環設施、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設施等測量方案可適當簡化。
4.2.3.3 某些實踐中使用的各個獨立的密封源,以及射線裝置等,在合適的屏蔽與嚴格保管控制下,不 需制訂環境γ輻射劑量率測量方案。
4.2.4 測量方案的內容一般應包括測量的目的、規模和范圍,測量的輻射源類型,頻次,點位布設原 則和要求,使用的儀表和方法,測量程序,數據處理方法及統計學檢驗程序,工作記錄和結果評價,質 量保證等。測量點位的布設取決于測量目的,需根據源和照射途徑以及人群分布和人為活動情況仔細選 擇。
4.3 測量要求
4.3.1全國性或一定區域內的環境γ輻射水平調查,通常以適當距離的網格均勻布點, 網格大小一般可選25km×25km、10km×10km、5km×5km或更小區域,對同一網格點的建筑物、道路和原野,環境γ輻射劑量率的測量可同時進行。
4.3.1.1 原野測量點位選擇
a)城市中的草坪,公園中的草地以及某些島嶼、山脈、原始森林等不易受人為活動影響的地方, 可適當選設輻射環境質量測量點位,定期測量。
b)點位應遠離高大的樹木或建筑,點位與建筑物的距離應該為其高度的 10 倍以上或點位與建筑物的距離應盡量保持在 30m 以上。
c)點位地勢應平坦、開闊,無積水、有裸露土壤或有植被覆蓋,避免選擇環境中表層土壤改變的位置(如草、污垢、礫石、混凝土和瀝青)。
4.3.1.2開展道路測量時,點位應設置在道路中心線或者人群停留較多的人行道等位置。
4.3.1.3 開展室內測量時,點位應設置在居住人停留時間長的位置,或者室內中心位置。
4.3.1.4 其他
a)測量結果與地面(包括周圍建筑),地下水位,土壤成分及含水量,降雨,冰雪覆蓋,潮汐,放射性物質地面沉降,射氣的析出和擴散條件等環境因素有關,測量時應注意其影響;避免周圍其他一些天然或人為因素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如湖海邊、磚瓦、礦石、燃煤垃圾等堆置場附近等。
b)測量時間的選擇應該具有代表性,野外測量時,雨天、雪天、雨后 6 小時內一般不開展測量。
c)避免電磁干擾對儀器讀數的影響。
4.3.2 連續測量點位選擇應注意以下幾點:
a)點位位置和數量應具有代表性,兼顧區域面積和人口因素布設,充分考慮陸地代表性和居民劑量代表性。
b)應充分結合所在區域建設規劃,位置一經確定,一般不得變更,保證測量數據的連續性和可比性。點位設置應優先利用生態環境系統現有基礎設施,以及氣象、地震臺站等基礎設施和長期穩定性好的地方。
c)應綜合考慮點位供電、防雷、防水淹、通訊、交通、安全等保障條件。點位原則上采用市電,電壓穩定性好于±10%;具備防雷施工條件;具備電信部門穩定的有線數據通訊鏈路和無線通訊信號;應利用柵欄等手段建立相對獨立的站點空間。
4.3.3 核電廠等大型核設施,以反應堆為中心按不同距離和方位分成若干扇形進行布設,近密遠疏,包括關鍵人群組所在地區,距反應堆近的廠區邊界上,盛行風向的廠區邊界上,人群經常停留的地方以及地表γ劑量率平均高的地點。核電廠外圍連續測量點位一般以反應堆為中心, 在煙羽計劃區內16個方位角布設(沿海核電廠靠海一側根據需要布設)。為了對照還需包括一些不易受核設施影響的測量點。
4.3.4 核燃料后處理設施測量點位通常布設在主導風下風向廠區邊界,以及 <10km范圍內的8個方位角內。同時,應布設適當數量的連續測量點位。
4.3.5 中低放射性廢物處置場測量點位通常布設在處置場場界墻壁外、處置場場界周圍四個方位、處置場場界外主要居民點等位置。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