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fb 時間:2022-11-25 來源:互聯網
1 項目背景
1.1 項目來源
2017 年 11 月,為滿足排污許可制度實施工作需要,進一步完善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體系,生態環境部規劃財務司開展了 2019 年度排污許可技術規范項目承擔單位征集工作。 2017 年 12 月,經過遴選,終確定由中國鑄造協會作為項目承擔單位,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作為協作單位,共同編制《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 金屬鑄造工業》。
1.2 工作過程
為確保按時完成金屬鑄造工業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試點工作,本次技術規范的制定工作過程及安排如下:
成立編制組,制定工作方案。2018 年 2 月初,由中國鑄造協會牽頭,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原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參與,成立金屬鑄造工業排污許可規范研究工作小組,會議對各單位進行了工作分工,并討論通過了標準制訂工作計劃。
開展企業調研。2018 年 3 月至 10 月,工作組赴山東、天津開展了調研工作, 驗證相關文件的適用性。
開題論證。2018 年 5 月,組織召開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開題論證會。審查委員會通過該標準的開題論證。
采集數據。2018 年 10 至 11 月,到不同工藝企業進行原始數據采集,通過數據計算標準相關績效。
征求意見稿技術審查。2019 年 8 月 9 日,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組織召開標準征求意見稿技術審查會,審議專家就標準內容進行質詢評議,一致認為符合標準要求,同意公開征求意見。
2 行業概況 據中國鑄造協會統計報告顯示,2017 年中國各類鑄件總產量 4,940 萬噸,鑄造企業數量目前約有 2.3 萬家,規模鑄造企業產量集中度不斷提高,其中排位靠前的 4500 家企業鑄件產量占總產量的 70 %以上。
鑄造企業主要分布在江蘇、山東、山西、河北、河南、浙江、遼寧和廣東等地區。從產業結構看,既有從屬于主機生產廠的鑄造分廠或車間,如汽車、機床、發電及電力、泵閥、市政、礦山冶金、重型機械等行業,還有大量的專業鑄造廠。就規模和水平而言,既有工藝、機械化程度高、年產數萬噸鑄件的大型鑄造廠,如重型工業、汽車工業、航空工業等一些的鑄造廠;也有工藝落后、設備簡陋、手工操作,年產鑄件百余噸的小型鑄造廠。 鑄造生產工藝主要分為兩大類:砂型鑄造和特種鑄造。兩大類別又可細分多種不同鑄造工藝。 砂型鑄造工藝包括:粘土砂濕型工藝、樹脂自硬砂型工藝、水玻璃自硬砂型工藝等。 特種鑄造工藝包括:離心鑄造、熔模鑄造、壓鑄、低壓鑄造、金屬型鑄造、消失模鑄造、V 法鑄造、連續鑄造、擠壓鑄造、差壓鑄造、石墨型鑄造、陶瓷型鑄造、石膏型鑄造等。其中消失模鑄造和 V 法鑄造因存在砂處理的工序,常稱為“特種砂型鑄造工藝”。
上述不同鑄造工藝又由多個不同生產工序構成。其中金屬熔煉、爐前處理、澆注、清理和后處理是兩大類別各種不同鑄造工藝共有的通用工序。
3 標準制定的基本原則
保證法規一致性。即本技術規范要與我國現行的環境法律、法規、政策協調一致, 起到相互補充,相互支持的作用。主要以《鑄造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排污許可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政策為依據藍本,制定本技術規范。
凸顯行業針對性。在適用范圍和工作原則滿足相應環保政策和環保標準的同時, 本規范應該具有對金屬鑄造工業排污許可工作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對金屬鑄造企業申請排污許可證和相應機關核發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具備實際可行性。在制定本技術規范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根據金屬鑄造企業的特點,結合實際生產工藝技術情況,查找每一個污染源,梳理每一個排污點,終按照《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 總則》提出本技術規范的技術要點,保證本技術規范與實際情況吻合,使本規范具有實際可行性。
體現企業普遍性。要對相關典型金屬鑄造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對每一種技術工藝進行深入研究,對涉及到的每一個設施進行詳細調研,確保本規范能夠涵蓋國內主要金屬鑄造企業,具有行業權威性、普遍性和代表性。
更多標準編制說明內容點擊以下鏈接獲取標準編制說明全文:
下載地址:《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 金屬鑄造工業(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