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fb 時間:2022-11-29 來源:互聯網
1 項目背景
1.1 任務來源
為提高環境影響評價預測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進一步完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體系, 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將《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 汽車制造》列入 2018-2020 年自主課題。2018 年 1 月,評估中心建議原環評司商請原科技司將汽車制造、陶瓷等 15 個行業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納入綠色通道項目。2018 年 3 月,原環評司商請原科技司,經部領導同意將汽車制造、陶瓷等 15 個行業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以綠色通道形式納入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計劃,經費由評估中心自行統籌。機械工業第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作為協作單位,共同參與編制工作。
1.2 工作過程
1. 項目啟動。2018 年 1 月,組建標準編制組,召開討論會確定階段工作任務,開展文獻和相關標準調研,編寫完成標準初稿和開題論證報告。
2. 開題論證。2018 年 6 月 12 日,環評司組織召開標準開題論證會。審查委員會通過了開題論證,并形成如下工作建議:1)進一步細化本標準適用范圍;2)進一步提高標準的可操作性;3)細化標準實施方案工作內容
3. 調研座談和實測工作。2018 年 1 月、10 月,編制組赴江蘇、安徽、山東、遼寧、和河南等多地進行調研,調研涵蓋乘用車、客車、中重型載貨汽車、輕型貨車、輕型客車、中大型客車、改裝汽車、特種車、農用三輪車、發動機等產品制造,以及變速箱、橋箱、車架、車橋、底盤等零部件的制造,并對部分企業廢氣和廢水污染源進行了驗證性實測。
4. 征求意見稿技術審查。2019 年 5 月 28 日,環評司組織召開標準征求意見稿技術審查會。審查委員會通過了標準征求意見稿技術審查,并形成如下工作建議:1)標準**需滿足環評要求,以及與各要素導則銜接的要求;2)進一步校核標準表 1、2 內容。
2 行業概況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年度報告》,自 2013 年以來,中國汽車產量連續四年超過 2000 萬輛,連續 10 年穩居世界**。中國在全球汽車制造業中的市場份額已從 2000 年的 3.5%提高到 30.3%,中國汽車工業已經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 年我國產銷各類汽車分別為 2811.9 萬輛和 2802.8 萬輛,汽車商品零售總額為 40372 億元,占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 12.2%。截至 2016 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 2.9 億輛。
根據統計,2016 年我國汽車制造業共有相關企業 14110 家,其中汽車整車制造企業 523 家、改裝汽車制造企業 830 家、汽車零部件企業 12757 家。其中,汽車整車制造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重慶、上海、吉林、廣西、湖北和等省市;改裝汽車企業主要分布在山東、湖北和江蘇等地;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化發展,已經形成長三角、京津、珠三角、東北、華中、西南等六大汽車零部件集群區域,六大產業集群區域零部件產值占全行業約 80%,上海為全國大的零部件產業基地。
3 標準制訂的基本原則
依法依規。在污染源源強核算方法研究過程中,應貫徹執行我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標準,依法依規開展源強核算工作,使核算方法能夠滿足環評工作的需要。
科學合理。在標準的編制工作中,科學分析汽車制造業污染源源強核算體系,通過多方面對比和識別,終篩選出合理的核算方法。
把握重點。在污染源識別過程中,結合生產工藝盡可能全面識別污染源及污染物,污染源包括有組織排放源及無組織排放源、點源及非點源等,按環境要素涵蓋廢氣排放源、廢水排放源、噪聲排放源和固體廢物排放源,考慮到汽車制造業涵蓋范圍非常廣,現階段,污染物主要考慮汽車制造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主要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
逐步完善。污染源源強核算方法的選擇,**應該充分考慮我國國情,“因地制宜”的制訂一套能夠有效核算我國各行業的污染源源強的方法。隨著污染源源強核算方法的不斷推進和積累,在工作過程中逐步完善無組織源強核算方法和產排污系數等,不斷提高污染源源強核算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4 標準主要內容說明
4.1 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汽車制造污染源源強核算的基本原則、內容、核算方法及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汽車制造新建工程污染源和現有工程污染源源強核算。
本標準適用于汽車制造正常工況和非正常工況下污染源源強核算,不適用于危險物質泄漏、火災、爆炸等突發性事故伴生或次生的污染物釋放源強核算。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