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fb 時間:2022-11-30 來源:互聯網
1 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近岸海域突發性應急事故和專題監測的基本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近岸海域突發性應急事故監測和專題監測的方案和預案制定與修訂、樣品采集、分析和質量控制等工作。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標準內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條款。凡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 12763.2 海洋調查規范 第 2 部分 海洋水文觀測
GB/T 12763.3 海洋調查規范 第 3 部分 海洋氣象觀測
GB/T 17826 海洋生物分類代碼
HJ/T 82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分技術規范
HJ 442.1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部分 總則
HJ 442.3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第三部分 近岸海域水質監測
HJ 442.4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第四部分 近岸海域沉積物監測
HJ 442.5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第五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質量監測
HJ 442.6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第六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監測
HJ 442.7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第七部分 入海河流監測
HJ 442.8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第八部分 直排海污染源及影響監測
HJ 589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
HJ 730近岸海域環境監測點位布設技術規范
HY/T 069赤潮監測技術規程
HY/T 095 海洋溢油生態損害評估技術導則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赤潮 red tide
指海洋中的一些微藻、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環境條件下暴發性增殖或聚集達到某一水平,引起水體變色或對海洋中其他生物產生危害的一種生態異常現象。赤潮具有多種顏色。
3.2
赤潮生物 red-tide organisms
能夠大量繁殖并引發赤潮的生物稱之為赤潮生物。赤潮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原生動物和細菌等,其中有害赤潮生物以甲藻類居多,其次為硅藻、藍藻、金藻、隱藻和原生動物等。
3.3
潮毒素 HAB toxins
由有毒赤潮生物產生的天然有機化合物。危害性較大的毒素包括麻痹性貝毒、腹瀉性貝毒、神經性貝毒、西加魚毒素、失憶性貝毒和藍細菌毒素等。
3.4
赤潮跟蹤監測 tracking monitoring
指對已形成的赤潮全過程的跟蹤、取樣、分析工作,目的是了解赤潮生物的發生、發展和飄移情況以及赤潮毒素的分布與變化狀況。
3.5
型海藻 marine macroalgae
大型海藻指肉眼可見的、絕大多數是多細胞的絲狀體、膜狀體、管狀體或葉狀體植物, 主要分為紅藻、藍藻、綠藻和褐藻 4 大門類。
3.6
綠潮 green tide
海洋中一些大型藻類在一定環境條件下漂浮增殖或聚集達到某一水平,導致海洋生態環境異常的一種現象。
4 近岸海域應急監測
4.1 應急監測預案
為做好近岸海域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相關監測機構應將近岸海域環境應急監測準備工作納入到環境應急監測預案中,根據近岸海域監測和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型特點,做好及時調動人員、儀器設備和監測保障的準備。對負責區域較大的監測機構,在編制預案時,應考慮區域內其他監測機構共同參加應急監測的整體計劃。當發生近岸海域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時,按照預案組織開展應急監測工作。
4.2 應急監測方案基本要求
4.2.1 方案編制與修訂
按照 HJ 589 和 HJ 442.1 相關要求,編制具體應急事故的監測方案;根據事故發展和處置進程,對監測方案進行適時修訂,直至事故應急狀態結束。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