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檢 時間:2022-12-09 來源:互聯網
近日發表的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全球成年人肥胖率自1975年以來增長了3倍,主要原因是飲食習慣的改變和缺乏鍛煉,但基因也發揮了一定作用。研究人員在《BMJ》上發表報告稱,對于那些天生腰圍較大的人來說,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劇了這一問題,導致體重增加的比例更高。
肥胖的標準測量方法--身體質量指數(BMI)--是根據體重和身高計算的。體重指數在25到30之間意味著一個人超重。對30歲及以上的人而言,肥胖是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和某些癌癥的主要危險因素。
上世紀70年代中期,約有4%的成年人的BMI指數在30或更高。根據WHO的數據,到2016年,這一比例已升至13%(男性為11%,女性為15%)。目前大約有20億18歲及以上的人(占所有成年人的39%)的身體質量指數超過了"超重"閾值25,其中7億人在臨床上屬于肥胖。在兒童中,超重的患病率上升得更為顯著,從1975年的4%上升到2016年的18%以上。
為了梳理出環境和基因對肥胖的相對影響,挪威科技大學的Maria Brandkvist領導的科學家們梳理了挪威近12萬人的數據,這些人的身高和體重在1963年至2008年間被定期測量。他們發現,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成年人的體重開始明顯增加。1970年以后出生的人在年輕時的身體質量指數要比前幾代人高得多。
"致胖"環境
一半被監測的人根據他們對肥胖的遺傳易感性被分成五組。例如,研究人員將兩組處于*端情況的人進行了比較,發現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擁有已知有利于體重增加的基因變異的35歲男性,已經比沒有這些導致肥胖的基因的同齡男性更重。40年后,即使肥胖率在全球范圍內都在上升,這一差距也幾乎翻了一番。女性也表現出同樣的趨勢,盡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增幅略小。
Brandkvist解釋說:"在20世紀60年代,一個平均身高3.9公斤的35歲男性的遺傳傾向會使他比那些受基因保護的同齡人重3.9公斤。在今天的挪威,他脆弱的基因會讓他重逾6.8公斤。此外,僅僅因為生活在'致肥'的環境中,他就會增加7.1公斤。這名男子13.9公斤的超重主要是由當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但也與他的基因如何與環境相互作用有關。"
作者警告說,雖然基因圖譜和肥胖程度之間的相關性很強,但這項研究本身并不能確定兩者之間的直接因果關系。只有臨床試驗才能突出因果關系,但對許多感興趣的領域來說,由于實踐和倫理上的原因,在人類身上做這樣的實驗是不可能的。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