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07-08 來源:互聯網
GB1103—2012《棉花細絨棉》中異性纖維的定義為混入棉花中的非棉纖維和非本色棉纖維,如化學纖維、毛發、絲、麻、塑料膜、塑料繩、染色線(繩、布塊)等[1]。雖然目前棉花異性纖維檢測方法較多,各種異性纖維清除裝置也得到廣泛使用,但是都不能徹底地清除棉花中所含異性纖維,影響布面質量及后續產品的制成率。目前我國棉紗交易中未對棉紗中異性纖維含量進行約束。棉紗、棉布在交易時一般由雙方協商決定,生產控制環節也沒有統一的異性纖維檢測方法和表征指標。近年來國內外因棉紗、棉紡織品異性纖維問題造成的索賠案件不勝枚舉,對棉紗中異性纖維進行有效檢測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目前,電子清紗器已實現對異性纖維的檢測,但是異性纖維的出現具有偶發性,十萬米的異性纖維統計結果代表性有限,必須加大檢測樣品量以保證檢測結果精確性,而以目前電子清紗器檢測異性纖維的速度來說,紗線檢測配臺量過大,并不符合現實情況。在實際生產交易中,往往是將棉紗織成織物后,觀察并計數異性纖維個數。這種織布法與電子清紗器法相比有很多優勢。**,棉紗異性纖維含量是否符合產品質量要求,*終要通過其在布面上的顯露情況來評定,織布法檢測更貼近實際;其次,通過布面檢測,紗線的異性纖維特征更加直觀,有助于檢測人員準確統計異性纖維數量,能有效避免清紗器由于清紗界限分辨不清造成的漏切情況,檢測結果更準確。但是,在實際生產中,相同的紗線制成不同結構、不同參數的織物或不同漂白方式漂白的織物,其異性纖維的計數結果也不盡相同,不能夠直接評定異性纖維含量的高低,如果能夠將各種參數標準化,那么其測量結果才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有利于棉紗異性纖維含量評定。經過調查若干企業目前的做法及查閱相關文獻[2-3],對相關方法參數進行探討。
織布法異性纖維檢測技術參數優選
2.1 紗線織造方式
對于將紗線織造成織物,常用的有針織法和機織法。但是機織法織造工序長、原料消耗較大,檢測樣本的制備會造成較大的原料、設備、能源及人力消耗。相比較而言,采用針織機進行織布測試,實施起來比較容易,只需針織圓機即可,可利用針織廠數量較多的針織圓機對待測紗線進行織造,能在較短時間內織成幾十公斤的針織物,織造效率較高,原料制成率高。
由于是制作檢測樣本,為了檢測能夠簡單易行,針織的結構參數要盡量簡單,以基礎組織為佳,針織生產中*簡單、常用的組織是緯平組織,可采用此組織進行織造,選擇機號為26N的針織圓機。
2.2 試驗樣本的制備
由于異性纖維的偶發性,檢驗量太少不能反映出數據的真實水平,檢驗量太多不利于節約試驗原料。為確定合適的棉紗異性纖維質量評價系統,通過調研全國范圍內的近20家針織企業內部異性纖維含量指標規定得出,大部分針織企業在測量針織物異性纖維含量時,所取針織物檢測量在15 kg~25 kg。以此作為參考依據,為了保證檢驗結果,制樣時不少于20 kg。各企業異性纖維控制標準如下。商丘市七彩紡織有限公司:普通針織30個/25 kg;嚴格針織20個/25 kg。安徽阜陽華源紡織有限公司:針織坯10個/(18 kg~20 kg)。鄭州奧特制衣有限公司:普梳40個/(18 kg~20 kg)。宜興新樂祺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漂白坯20個/100 m2;染色坯15個/100 m2。舞鋼市東海紡織科技有限公司:10粒/卷。新野紡織有限公司:30處/25 kg。尉氏宏達紡織有限公司:不超過30處/卷。虞城辰龍紡織有限公司:精梳10個/卷;普梳30個/卷。鄭州**紡織有限公司:針織漂白坯20個/25 kg;針織染色坯40個/25 kg。河南永安紡織有限公司:普梳30粒/卷;精梳10粒/卷。寧波百隆紡織有限公司:針織坯5個/25 kg ~6個/25 kg。新鄉市互利紡織品有限公司:印花布40粒/卷;漂白坯10粒/卷。項城紡織有限公司:精梳紗20個/10 kg;普梳紗40個/10 kg。中山市利達針織制衣廠有限公司:20處/25 kg。駐馬店南方中天紡織有限公司:針織布30處/卷。河南福甬集團:針織漂白坯8個/25 kg;針織染色坯20個/25 kg。此外,企業生產針織布每卷質量大概在15 kg~25 kg。
為了保證制樣的隨機性,從每批棉紗中選取3包,然后從每包均勻選取,總數不少于32個筒子紗,按照織造參數進行織造,制備試驗樣本。
2.3 坯布漂白工藝
由于坯布經漂白處理后其布面色澤會發生變化,部分異性纖維比如彩色縫紉線、棉色紗等在布面上也會發生改變,影響人眼對異性纖維的計數結果,所以在檢測中要統一樣本,可使用坯布或漂白布進行檢驗,由于漂白布對布面質量如布面異性纖維含量、布面色澤等方面要求更高,采用漂白布檢測更能準確反映棉紗異性纖維含量情況,有利于全面評定棉紗質量。使用漂白布進行檢驗,不同的漂白工藝所對應的漂白效果也不盡相同,通過查閱相關文獻[4-6]和調研目前針織廠通常使用的漂白工藝,確定棉針織物漂白工藝選用傳統漂白工藝中應用較多的氧漂法,工藝參數如下:35% H2O2 4%(owf),Na2SiO3 3.5%(owf),Na2CO3 1%(owf),NaOH 1%(owf),時間1 h,溫度90 ℃,浴比20∶1,pH值9.5~10.5。漂白后針織布去掉頭尾端各1 m,用磅秤稱重(精確到0.01 kg),作為試驗樣本。
2.4 檢驗方法
根據目前大多數企業對于織物檢驗的做法,檢驗時將漂白布置于驗布機上,打開上日光燈,使試樣一端處于驗布臺上,兩名檢驗人員對布面進行目光檢驗。驗布機走布速度不高于5 m/min。對漂白布的一面進行目光檢驗,發現疵點停機,對疵點性質進行辨認,確定為異性纖維的發現一個計一處。至整匹漂白布檢驗完畢,統計整匹漂白布上異性纖維處數。針織漂白布的檢測量為不少于20 kg,質量大于20 kg時折算成20 kg的異性纖維含量。
棉紗異性纖維樣品檢測及評定
3.1 棉紗制樣及異性纖維含量檢測
對同一批次棉紗采用上述抽樣辦法抽取紗樣,按照上述針織工藝、漂白方法制作15個樣本,使用上述異性纖維檢測方法進行重復性檢驗。
3.2 棉紗異性纖維含量檢測結果不確定度評定
3.2.1 A類不確定度
A類不確定度是由測試過程隨機效應導致的不確定度,是在重復性條件或復現性條件下對觀測結果進行統計計算所得出的,根據JJF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標示》,進行A類不確定度判定[7-8]。在重復性條件下得n個觀測結果,當n≥6時用公式1計算試驗標準偏差S,A類不確定度μA按照公式2計算,自由度v按照公式3計算。
式中:n為測量次數;Xi為每次測量值;為樣本平均值。經計算,樣本平均值9.38個/20 kg,試驗標準偏差1.343 3,A類不確定度0.346 8,自由度14。
3.2.2 B類不確定度
B類不確定度是基于以前的觀測數據、對測量儀器特性的了解和經驗、校準證書、檢定證書等提供的數據、準確度的等別或級別等信息來源,計算而得出的估計方差。其只涉及磅秤對質量測定的影響,其遠小于A類不確定度的1/3,因此忽略不計,即μB≈0。
3.2.3 相對合成不確定度
對于棉紗針織坯布重復性異性纖維含量測定來說,合成不確定度
相對擴展不確定度U通過使用包含因子2計算得到。U=μ×2=0.346 8×2=0.693 6。
3.3 測量不確定度
測量平均數據為9.38個/20 kg,擴展不確定度為0.693 6,故棉紗異性纖維含量為(9.38±0.693 6)個/20 kg。
結語
目前棉紗中異性纖維檢測存在檢測不便、代表性不足的問題。通過企業調研分析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棉紗中異性纖維含量的檢測方法。制樣方法為每批棉紗中隨機抽取3包,然后從每包中均勻選取筒子,筒子數不少于32個,使用26N針織圓機將紗線織造成緯平針織物,針織物數量不少于20 kg,對所織造針織物按照指定氧漂工藝進行漂白,得到漂白試樣。檢測方法為將漂白試樣置于驗布機上,由兩名檢驗人員對漂白布的一面進行目光檢驗。驗布機走布速度不高于5 m/min,統計整匹漂白布上異性纖維個數,并折合為20 kg重紗線的異性纖維個數。使用上述方法對一批棉紗進行重復性檢測,共計檢測15次,對檢測結果進行不確定度評定,*終作為棉紗異性纖維含量指標。該法能更準確、全面、直觀地反映出紗線異性纖維情況,更貼近實際,具有較好的使用價值。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雙宮絲綿纖維檢測》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