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09-15 來源:互聯網
幾乎從計算機問世那天起,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就夢想著有朝一日計算機也能像人腦一樣工作。日前,美國密歇根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稱,他們制成了一種模擬大腦突觸的憶阻器電路,證實了此前關于憶阻器能用于電腦神經網絡制作的設想。相關論文發表在較新一期的《納米快報》雜志上。 (科技日報)
突觸是兩個神經元之間或神經元與效應器細胞之間相互接觸并借以傳遞信息的部位。對于中樞神經系統內的大多數神經元來說,突觸是其神經信號的**輸入渠道。中樞神經系統中的神經元都以突觸的形式互聯,繼而形成復雜的神經元網絡。自2008年4月美國惠普實驗室研制出世界**憶阻器,從而證實了“第四種電子元件”憶阻器的存在以來,憶阻器通過簡單封裝即可提供內存與邏輯功能的突出表現受到了科學家的關注,用其模擬大腦神經元突觸就成為了不少科學家奮斗的目標。
研究小組用目前計算機芯片中*為常見的兩種材料――硅和銀作為憶阻器的制作原料。通過在兩個金屬電*的交叉部位填充硅銀混合物的方法來模擬大腦突觸的工作方式:其中的金屬電*相當于兩個神經元,而填充在中間的硅銀混合物則相當于突觸。
該裝置被認為提供了一種讓憶阻器存儲數據的新方法。當兩個電*發出的信號的時間間隔為20毫秒時,電流在兩個電*間受阻的時間就是40毫秒,兩個電*間傳遞的信號可暫存在憶阻器中而不會丟失。這與大腦突觸傳遞信息的方式*為相似。
該研究負責人、密歇根大學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呂煒稱,憶阻器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模擬神經突觸的行為的。雖然該設備目前還處于實驗階段,有著各種各樣的缺憾,但它表明了人類向制造出如大腦一樣工作的計算機又前進了一步。下一步,研究小組計劃以該設備為基礎,制作一個由數以萬計的“憶阻器突觸”構成的電腦神經回路。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