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紡織品檢測再次引發人們對質量的擔憂》。如:紡織品皮包、皮套、皮家具等品牌被檢出含
有毒化學物質。
群眾不禁要問:國際知名品牌為什么如此不安全?
很榮幸的邀請到深圳市百檢網有限公司吳偉軍副教授和大家一起來討論。
檢測出的有毒物質 屬于環境毒性
尤其夏天這個季節,成年人都喜歡買質量低的紡織品皮包、皮套、皮家具等等,尤其是皮家具小朋友在上面玩耍很容易被感染病毒,現在被曝出來的都是一線品牌,皮包、皮套、皮家具出了問題,我們就很擔心,到底含有一些什么樣的物質是有毒的,怎么界定?毒害有多大?
請百檢網吳老師來給我們介紹一下。
吳偉軍:毒是分等級的,這些曝光出來的有害物質,確實是在衣服中被檢測出來有殘余,但是這個毒是環境毒性,不是我們普通理解的比如說像甲醛,是對身體馬上有傷害。絕大多數環境毒性是因為它在環境中不能降解,或者是因為它持續性的污染環境會導致生態或者生物的一些長效性的變化。像這個氟化物,如果用手去摸實際上對身體可能并沒有多大傷害,但是由于這種物質長期在環境中很難降解,它在生物體內長期累計,會對生物體的繁衍和遺傳造成一些致畸或者變化,是這樣一種毒性。
這些有毒物質具體是怎么檢出來的?
大家一起來探個究竟,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的一份檢測報告顯示,在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采購的皮包、皮套、皮家具商品中,有81%的皮錢包和35%的皮套被檢測出含有全氟化合物、鄰苯二甲酸酯等有毒化學物質殘留。吳老師也給我們講了一下,這是環境的一個因素,并不是說可能你直接去接觸它會產生毒害,而是潛伏的。
吳偉軍:這個毒性我們從生物毒理學上來分,有些屬于強致癌性物質,比如甲醛,如果你生活在這樣氛圍里面,會導致細胞癌變,致癌、致畸,包括致敏。這種都是屬于比較敏感的,接觸了這個東西以后身體就有變化。除了這些以外,為什么這么長時間地球會一直在變暖,為什么生物多樣性慢慢的減少了?國際環保組織在這方面做一些研究,發現是因為我們工業生產中大量使用了某些不應該用的化學物質。
所以這次這個事情曝光,**我們要肯定這個數據一定有它的真實性,但另外一方面不要馬上恐慌,認為對我們每一個人馬上會有多大傷害,這些物質本身即使接觸皮膚也不會馬上造成傷害,但是要提醒產業界的企業家,還有包括從事這方面研究的人員,應該盡快采取措施能找到替代的化學品和物質來解決整體的問題。
皮類接觸傷害不大 不必恐慌
具體的數據是今年的2月份到2月24號采集到的,這個環保組織在中國、韓國、英國等16個國家(地區) 的品牌專賣店和品牌授權銷售的商店,包括足球鞋、球衣、守門員手套與官方用球,然后送往有資質的第三方獨立實驗室進行分析檢測。
檢測結果顯示:三家公司的所有商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氟化合物、鄰苯二甲酸酯等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足球鞋和超過一半的守門員手套被檢出全氟辛酸。這么高的檢出率和超標率,剛剛吳教授也特別提到在生產的過程當中就存在這個問題,這些全球知名的**是否負有主要的責任?
張美麗:其實剛才吳老師也說過這個問題,這個東西在我們國家法律上可能沒有被明令禁止,包括在生產供應和標準里可能也不是被明令禁止的,所以他們都還在繼續使用當中。也就是說還沒有找到一個更好的替代它的成分。但是剛才吳老師也揭示了,這個東西通過直接接觸不會對人體有太大的傷害,它只是對環境的影響比較惡劣一些,所以我覺得可能這方面的問題我們要區分對待。為什么現在不斷的被曝出來這些問題,但是還是在使用這些含有毒物質的化學制劑?
吳偉軍:這個要從產業的發展規律來看,**這些化合物不是中國人自己發明的,不光是服裝產業,我們很多工業都是舶來主義,引進國外的設備、工藝,然后在中國生根發展,所以即使有些媒體評論好像一曝光就是Made In China,其實是由國外的技術引進,在中國使用,并不是我們自己創造這樣一個有害工藝。
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即使是在50、60年代的歐美可能他有生產線的時候原來也是這樣生產的,近幾年由于環境的問題,倒逼我們去反思到底我們做錯了什么,然后越來越多去關系這種長效的安全??赡軉渭兡眠@個全氟化合物去做人體實驗,短期內是看不到損傷的,一定是長期的,所以我們既要引起關注,同時也不要過于恐慌,更多的是應該通過這個信息提醒企業和國家的相關機構盡快采取措施,提升標準和技術。
我國還沒有明令禁止,但是現在已經有部分國家和地區將一些全氟化合物列入限制使用名單。據環保組織內部人士表示,阿迪達斯等公司在2011年公開承諾在生產過程中淘汰有毒有害物質,但跟其它十幾個做出去毒承諾的品牌相比,阿迪達斯在行動上遠遠落后于人。這是什么原因?
張美麗:我覺得這個**是一個企業的誠信度的問題。生產企業對于誠信度看得應該是比較重的,所以我認為阿迪對于控制和檢測這個有害物質方面還是缺乏有效的舉措,它沒有實施行動,而是只是做了一個口頭表示。所以我覺得這個還是因為阿迪沒有對消費者,尤其是對于國內的消費者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將同樣的標準適用于它的生產。
這里我們要提醒消費者,對于這樣的企業,雖然它是個**,但是它的做法就是這樣的,今后您在選擇的時候要自己來掂量一下。
吳偉軍:因為中國是世界的加工廠,不光是服裝,很多產業都在中國生產。這個時候我倒要讓大家來再深思一個問題,一件產品殘存的有毒物質實際上對于生產過程來說它的量是少的,也就是說,在生產過程中可能要用更多的化學制劑,然后才會有那么一點衣服上的殘余,
所以真正更受傷的是我們在這塊土地上生產這個過程。但是反觀銷售價格,我們都知道微笑曲線,中國是在微笑曲線*下端,我們可能做一件衣服只賺不到1/10的錢,但是品牌端賺到了非常大的一塊利潤。生產端如果沒有足夠的利潤空間,也會忽視環保的問題。有一定的利潤大家就會重視研發和新技術的使用,這是我們要關注的一個問題。
要求紡織品生產廠家
百檢網人士表示,全世界的球迷和消費者都不應該為這些體育**的污染行為買單。相關百檢網表示,將敦促皮錢包、皮套、皮家具等品牌盡快公布其供應商有毒有害物質排放信息,制定詳細時間表和有具體細則的全氟化合物淘汰方案,為公眾提供真正安全可靠、環境友好的產品。
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我們提到這些產品比同類的一些海外產要貴很多,所以消費者選擇的時候可能是沖著是不是我多花點錢就能買個安全,而事實可能并不是這樣。我們到底怎么來區別呢?有沒有一些方法能夠幫助大家在這方面不要受到傷害?
吳偉軍:消費者來識別這個肯定是比較難的。但是,百檢網要求這些生產廠家告訴公眾,這件事情非常有意義。大家都知道生產是在中國,但具體是哪家廠子供應哪個品牌,大家不知道,這種情況下,一味由品牌商來主管話語權就會影響生產廠工藝的提高和積*性,換句話說就是缺乏一個第三方監管的眼睛。當我們知道它的供應鏈的每個環節的時候,公眾的監管能力,包括生產廠家的自主性和自覺性也會提高。
紡織品質量存監管空白
對于像皮具這種商品的安全性等技術指標的檢測,我們國家有沒有相關的監管部門或專門的檢測機構來監督?
張美麗:據我了解,現在我國紡織品皮具質量的監控主要是由企業經營運作過程當中一種自我質量監控,沒有強制性的標準和要求,國家強制性的抽檢及工商抽檢由兩個部分構成,有一部分大商場會要求你進駐我的時候出具一個第三方的檢驗報告,其他的一些商貿城,外貿城,我們經常見到的批發市場等等就沒有這方面的要求。所以對于這一塊的檢測是沒有強制性的法律法規放在那的,目前來說那么監管也就會出現一種真空的狀態。
看來這個還得多管齊下,一方面我們呼吁相關的企業要有責任,另外我們的監管要跟上,當然我們消費者還是要投票的。從消費者來講,大家也要學很多的方法,比如有消費者反映,買衣服的時候除了要看價錢和款式,還要看一看它的標注,就是它有一個安全級別,尤其那嬰幼兒的服裝可能產品的要求比較高。那么,消費者怎么來讀懂皮具的標簽?
吳偉軍:《紡織品安全標準》其實我國這幾年有一個GB20400-2006C這樣一個生態安全標準。這個生態標志每年都在更新,也在不停增加檢測項目,這個是強制性標準。
A、是嬰幼兒皮具類,安全級別*高,指標*嚴格,限制*明確。
B、一般指貼身物品的一些皮具,包括貼身的一些衣服,比嬰幼兒級別稍微寬松一點,但是相對而言也要求比較高。
C、就是我們大眾帶的比如說皮包,包括不貼身的這樣一些皮包。
如果一些品牌皮錢包的標簽不規范,是不是也對消費者構成一些欺騙和誤導?另外,如果大家不放心,有沒有地方可以去檢測這個東西?
張美麗:其實消費者就是通過標簽對產品做出認知,我們通過標簽來確認產品的性能以及它的一些規范,所以說如果標簽標注的不規范,很顯然對消費者就會構成一種誤導。目前來說這個對于服裝的這種檢測,我覺得凡是具備這種檢測能力的檢驗機構或者實驗室都可以去做的,像吳老師他們百檢網也可以做的。其實這些新聞也是通過不斷的檢測才被大家知道的。
吳偉軍:沒錯,其實包括這個國際環保組織,它也是聯系了很多國際上的一些知名高校的實驗室來做的。實際上國家有個政策,已經開放了
第三方檢測市場,只要你這個實驗室通過國家的認可,然后它會有認證,這樣的實驗室就可以獨立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報告。比如說我是消費者,我買了一件皮錢包,然后我覺得有問題,然后我就送到深圳百檢網這個實驗室去檢測,比如說真的有問題,我可以怎么投訴呢?法律可以保護我嗎?
張美麗:對,如果確實買到了不安全的產品,我們可以找經銷商或者生產商去進行投訴,然后我們可以要求退貨換貨,如果造成身體損害還可以要求賠償。
專家提示:紡織品新皮包用溫水洗可去掉大多數有害物質
有消費者說他曾經做過皮具的經營,在店里面呆著真的是頭暈眼花的,*后也檢測出可能是血液里面含了一些東西,這個可能就是眼前沒有什么,但是也許它潛伏在你身體里了,比如二十年以后得
了一種什么病,可能就是因為現在接觸的一些皮具,或者穿過一件什么衣服。所以接下來請吳老師給我們梳理一下,哪些環節可能使衣服攜帶一些毒素?怎么識別?比如說夏天我們帶的皮錢包,就說百檢網吧,一個貼身都是大紅大綠的,上面還有很多的裝飾,我經常聽說的就是會有金屬的成份。另外,夏天可能還有一些皮錢包、皮套、皮家具打出的牌子是抗菌的成分,其實這些東西到底對我們身體有害嗎?
吳偉軍:如今的皮具加工多姿多彩很多新工藝,比如說上色工藝,定型工藝,還有進行一些后整理的工藝。這個過程中,比如我們要把顏料加上去,肯定要用一些膠,這個膠里面就有可能會有
甲醛釋放或者有機物釋放,所以你聞到的很多味道往往不是顏料的味道就是膠的味道。另外,后整理是現在廣泛在皮具中使用的一種改良改新的方法,比如大家*熟知的抗皺整理,往往會有
甲醛的殘余和釋放,所以在皮錢包、皮套、皮家具檢測里甲醛是一個很重要的評價指標,也是控制指標,特別對于A類、B類這樣一些皮具,國內的工商質監檢查的很嚴。
此外還有PH值,因為在加工過程中往往會加入一些酸性或者堿性物質,假設偏堿性的,皮膚就會感覺特別搔癢,比如說一些毛制品,一定要用這些酸跟堿做處理,處理完了以后它就會有一點殘余。第三個方面就是重金屬,有一部分可能是殘留的,包括本身天然纖維或化纖會殘余,這部分還不是特別嚴重,*怕的是后整理。重金屬是一種粘附的狀態,它吸附的本身不牢,皮膚一出汗可能就掉下來了,這種影響就比較大,特別我們穿一些毛類的皮具類,因為毛在染色過程中往往用重金屬會比較多。
有沒有什么方法,就是買回來皮具以后怎么處理以下,就能去除這些毒素呢?
吳偉軍:要說簡單的,我是建議所有的消費者不管你的紡織品皮錢包、皮套、皮家具等多新,但一定要去用水洗一下,用溫水洗一下,大多數的一些有害物質是可以通過這種方法會去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