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09-29 來源:互聯網
手機、電腦、電磁爐……,現代社會幾乎每時每刻都離不開這些電子產品,由此就引發了很多人對于輻射的關心。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網絡爆文。什么孕婦不能用路由器呀,胎兒會畸形啊。還有用手機殺精等等,各種匪夷所思的言論,那么,輻射真的這么可怕嗎?
**,什么是輻射?
?輻射分為電離輻射(波長<100nm)或非電離輻射(波長>100nm)。電離輻射對生物是危險的,比如 X光射線這種高能量射線。日常生活是很難遇到的,遇到的地方也都有標識。非電離輻射能量比較低,因此并不會使物質原子或分子產生電離。比如紫外線、光線、紅內線、微波及無線電波等。
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比如電腦、手機、路由器等家用電器都屬于非電離輻射。
那么,非電離輻射有沒有危害?
非電離輻射的頻率與能量,都遠不及電離輻射。我們無線通信,就是使用頻率小于1012Hz的電磁波進行通信的一種方式。
圖片來源鮮棗課堂
移動通信屬于無線通信的一種。目前使用的電磁波頻率主要在600M-4000MHz之間。這個頻率,遠不及電離輻射的頻率。
?
面對輻射,即使是非電離輻射,仍舊有不少擔憂,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看看,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電子產品,到底哪些輻射大呢?
**是大家都很擔心的手機。手機電磁輻射比較特別,那就是信號越弱,輻射反而越大。當基站覆蓋信號較弱時,為保證通信正常,手機會加大自身天線的功率,因此輻射也會隨著增強,電量也會消耗得更快。這就是我們的手機到了信號弱的地方,手機電量消耗得更快。
圖片來源于網絡
超低頻家電(額定50赫茲)
?電動剃須刀、洗衣機、電熨斗、加濕器、電吹風、空調、電磁爐、攪拌器、電熱毯、電飯煲、咖啡機、日光燈、吸塵器、電冰箱等
?
這些都屬于非電離輻射產品,一般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但剃須刀、電吹風等這些與人體接觸*為親密的產品還是必須控制接觸時間,越短越好。曾經有實驗表明,電熱毯貼身使用時間較長,會導致人體四肢酸痛、身體乏力等,因此在使用電熱毯時應提前預熱好,使用時關閉電源。
中頻家電(3兆赫以下? 1兆赫=100萬赫茲)
?電視機、電腦
?
電視機的工頻在幾百到幾千赫茲不等,電腦相對較高,特別是臺式機。因此日常在使用這些電器時,至少保持半米的距離,輻射強度在標準范圍內,就不存在問題。臺式機的后、側面的輻射相對較大,而筆記本電腦的輻射則主要集中在鍵盤上方;平板電腦比傳統的CTR電視輻射要小很多,但仍需要保持一定距離使用。
微波頻段(30至3000兆赫)
?手機、微波爐
?
微波爐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認為是輻射很高的家電,它的工作頻率在915到2450兆赫之間,而手機的工作頻率更高,在1800至2000兆赫。
手機在接通電話的瞬間,輻射*強,因此電話接通后再接聽。而電磁爐在使用時人體要距離半米外,微波爐在運行狀態下,距爐門50cm處磁場強度大于20μT(測試頻寬是5Hz-3500MHz)。微波爐的輻射可能會擾亂人體中樞神經系統,造成頭痛、記憶力衰退等。
?
為了加強電磁環境管理,在2014年,我國于2014年通過對《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 8702-88)和《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GB 9175-88)整合修訂,*終出臺了《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行。標準要求,通信頻段功率密度應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在實際情況中,可能考慮到信號疊加,運營商通常會控制在8 微瓦/平方厘米。)而我國這一標準,遠遠低于其它國家或地區。
因此,面對這些日常必需的電子產品,大家也不需要因此在日常使用中有所顧慮,**,任何電子產品在進入市場時,都需要通過國家的電磁輻射防護標準,因此消費者不需要過度恐慌,日常電子產品的輻射劑量大小都處于可控范圍內,正常使用不會產生健康隱患。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