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09-30 來源:互聯網
服裝質檢不能僅靠企業自覺
“輔料同樣是組成服裝的一部分,為什么不送檢,它的安全性到底該由誰來保障?”這應該是大部分消費者在**次聽到皮爾卡丹女裝中國總代理說“主料送檢是行業慣例,企業們都這么做”的**反應。
是啊,輔料安全到底由誰保障?更令人不解的是,隨著調查的深入,質檢部門給出的回應是,服裝送檢由企業自主決定,而這一紙質檢部門的檢驗報告,也僅是在“進商場,或者配合市場監督”等一些必須程序才會派上用場,尤其,來自監管部門的介紹“企業是否委托相關權威機構進行檢驗,是企業自主行為。至于選擇哪些材料及指標進行檢驗,也是由企業選擇”的言論則更讓消費者心里一驚,“憑企業良心,憑偶爾的監管部門質檢保障服裝安全,真的可行嗎”無數的問號撲來。
隨著公眾對服裝安全認識的提升,曾經的“粗放式、總抱有僥幸心理”的生產方式顯然已經很難適應市場規則。從現實情況看,近幾年在服裝領域的國家法律法規、行業規則確實在不斷更新,但即便是過萬條的標準,還是不乏有漏洞,而這次“輔料送檢”則正是待解決的服裝質檢問題的冰山一角。
憑借一紙標準,后續服裝安全工作僅憑企業自覺,靠譜嗎?質檢部門屢查屢現的服裝質量問題正說明了這種模式的欠缺性。然而,所有服裝都由質檢部門一一把控顯然并不現實,尤其現在質檢部門在人員配置上還有所不足。所以,監管末端上就應增加懲罰力度,尤其還要防止地方保護對企業責任感的進一步侵蝕,“出了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較弱的懲罰力度,往往助長了企業蒙混過關的心理”。
但是,企業也有無奈,面對比罰款還要高的檢驗費用,他們不惜鋌而走險,大不了,*后遭殃,損失可能也不大。可見,從政策層面,除了要進一步梳理法律法規,增加“輔料送檢”等必要行業標準,提高監管及懲罰力度之外,還應該給企業的檢驗環節發個綠色通行證,例如降低檢驗費用等。
此外,從消費者角度講,其維權意識的提高,對企業的生產行為也會產生*大的督促作用。無論是正常維權,還是知假買假,消費者站出來對于企業都會有非常大的震懾作用,按照書本式的說法,“全民維權可以實現有效的市場監督,有利于實現其公平價值和秩序價值”。但至于索賠,并非越多越好,自然也要有度。
而這一切動作的推進,正是讓生產端在感受到兩面夾擊壓力的同時,可以切實地增強對服裝安全性的重視。
不可否認,中國服裝安全保障之路還很長,正如《論語》中的一句話:“任重而道遠。”
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稱,產品質量是由企業負責。“廠家必須保證出廠的產品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及行業標準,這是法定義務。企業如果自己具有檢驗能力,可以自己進行,如果沒有檢驗能力,可以交由法定的檢驗機構進行。”該負責人表示,“至于企業是否必須將產品送至相關機構進行檢驗,并沒有法定要求。”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