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0-08 來源:互聯網
智能家居是一個很熱門的領域,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都有無數公司相繼進入這一領域并推出相關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智能家居落地進入普通用戶家庭。智能門鎖的出現,是智能家居的又一拓展領域。智能門鎖,就是通過藍牙等無線通訊技術,借助智能手機以及配套應用,直接通過手機開門,與傳統門鎖相比,智能門鎖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智能鎖通過相關權威檢測和認證才能進入市場,需要檢驗智能鎖品質是否合格。那您知道智能鎖檢測都需要檢測哪些項目?有什么標準可以依據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智能鎖檢測標準
目前國內智能鎖標準主要有三個:一、2001年發布的《GA 374-2001電子防盜鎖標準》;二、2007年發布的《GA 701-2007指紋防盜鎖通用技術條件》;三、2012年發布的《JG/T 394-2012建筑智能鎖通用技術條件》。
國內三大智能鎖行業標準
前兩個標準是由公安部起草,業內人士都知道,只要涉及到安全和防盜字眼的標準,一般都是由公安部起草,而目前所說的智能鎖大多使用在防盜門上,所以前兩個標準使用廣泛;
第三個是住建部起草,而且在很多地方都引用了前兩個標準,比如欠壓檢測、技術術語及定義、密鑰量等。
此外,在美國執行的是《ANSI/UL 1034-2004 Burglary-Resistant Electric Locking Mechanisms》(防盜電子鎖機械裝置);在歐洲,有EN2209:2003、EN1906:2002、EN1303:2005等檢測標準。
智能鎖檢測內容和項目
就目前來看,智能鎖的檢測主要內容和項目不外乎有:電氣性能、防盜安全性能、耐久性檢驗、氣候環境適應性、機械環境適應性、電磁兼容性、電氣安全性、密鑰量……
以《GA 374-2001電子防盜鎖標準》為例(目前使用廣泛的標準,只要涉及到防盜,在國內基本上都執行該標準)。**是用戶關注的是智能鎖的功耗問題,因此智能鎖為重要的檢測內容是“欠壓指示”檢測,從標準要求來看,只要通過檢測的智能鎖,更換一次電池至少可以用半年以上,而目前行業的水平是大多智能鎖已完全能使用十個月以上。
5.2.2欠壓指示
當電子防盜鎖的供電電壓低于標準電壓值的80%時,應能給出欠壓指示,給出欠壓指示后的電子防盜鎖應還能正常啟、閉不少于50次。
暴力開啟也是影響智能鎖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鎖殼強度”也是必檢項目,《GA 374-2001電子防盜鎖標準》要求,鎖殼應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和剛度,能夠承受110N的壓力及2.65J的沖擊強度試驗;
5.5.1鎖殼強度
鎖殼應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和剛度,能夠承受110N的壓力及2.56J的沖擊強度試驗,試驗后不應產生永久的變形和損壞。
除了鎖殼外,鎖舌的強度對防暴力開啟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關于相關技術要求:
5.5.2鎖舌(拴)強度
A級電子防盜鎖的主鎖舌(拴)應能承受980N的軸向靜壓力,所產生的縮進不應超過8mm。主鎖舌(拴)承受1470N的側向靜壓力后,鎖應能正常使用。
B級電子防盜鎖的主舌(拴)應能承受3000N的軸向靜壓力,所產生的縮進不應超過8mm、主鎖舌(拴)承受6000N的側向靜壓力后,鎖應能正常使用
除了暴力開啟,人們更關注防技術開啟的性能。《GA 374-2001電子防盜鎖標準》要求,由專業人士采用技術手段實施技術開啟,A級電子防盜鎖在5分鐘內不能被開啟,B級電子防盜鎖在10分鐘內不能被開啟:
5.12防技術開啟要求
5.12.1正常工作的電子防盜鎖在6.11.2規定的強磁場的強電場的作用下,不能出現開啟現象。
5.12.2由專業技術人員采用技術手段實施技術開啟,A級電子防盜鎖在5min內不能被開啟,B級電子防盜鎖在10min內不能開啟。
防破壞報警也是智能鎖檢測的主要內容之一,《GA 374-2001電子防盜鎖標準》要求,當連續三次實施錯誤操作時,電子鎖應能給出聲/光報警指示和報警信號輸出,當防護面遭受外力破壞時,同樣要給出報警指示:
5.13防破壞報警功能
5.13.1當連續三次實施錯誤操作時,電子防盜鎖應能給出聲/光報警指示和/或報警信號輸出。
5.13.2當防護面遭受外力破壞時,電子防盜鎖應能給出聲/光報警指示和/或報警信號輸出。
此外,密鑰量、靜電放電、抗擾度、阻燃、低溫、手動部件強度等也是智能鎖檢測檢驗的重點內容,由于篇幅問題就不再一一贅述。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智能鎖認證檢測的知識或是有疑問和辦理需求可以直接和網站客服人員取得聯系或撥打免費電話:4008 258 120 科學、正規、權威、專業的智能鎖認證百檢網為您提供。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