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0-26 來源:互聯網
你知道微塑料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一份名為《飲用水中的微塑料》的分析報告中表明,微塑料在環境中無處不在,在海水、廢水、淡水、食物、空氣、瓶裝水和自來水等來源中都檢測到不同濃度的塑料微粒。呼吁對自然環境中的微塑料及其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開展更多深入研究,同時還呼吁減少塑料污染。
報告指出,雖然人體不大可能吸收粒徑大于150微米的微塑料,估計對較小顆粒的吸收也有限,但對納米顆粒等*小塑料微粒的吸收率可能較高,只是這方面數據目前還*其有限。
因此,世衛組織呼吁深入研究微塑料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如開發檢測水中微塑料的標準方法,以進一步確定淡水中塑料微粒的來源,以及不同處理方法的效果。
在目前相關研究有限的情況下,世衛組織建議供水部門等機構優先采取措施清除那些已知有健康風險的微生物病原體和化學物質,相關措施對于清除微塑料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比如,廢水處理措施可以去除廢水中90%以上的微塑料。此外,政策制定者和公眾也應采取措施,盡量更好地管理塑料和減少使用塑料。
微塑料被稱為“海洋中的PM2.5”。
其實不止海洋,從海洋到陸地、赤道到兩*,無論土壤、水系、空氣,或魚類、貝類等食物和飲用水,都有微塑料被檢出。
目前,凡是尺寸小于5毫米的塑料纖維、顆?;虮∧ぜ纯杀徽J定為微塑料。微塑料對海洋生物影響和危害研究直接推動“禁止向化妝品中添加塑料微珠”等法規的出臺。
我國于2007年起組織開展全國海洋垃圾污染監測工作,并于2016年開展了微塑料試點監測。近幾年,我國海洋微塑料研究進展加快。不過,針對微塑料這一新興環境事物,分布范圍到底有多廣?對人體影響究竟有多大?目前相關研究和數據*其有限。
微塑料問題備受關注
1、來自何處?
一部分是原生微塑料。主要來源于合成紡織纖維脫落、合成橡膠磨損、道路標記材料、日用化學品塑料微珠等。
另一部分是次生微塑料,是較大的塑料垃圾分解形成的小塊塑料。其中80%來源于陸地,如垃圾填埋場管理不善、污水排放、塑料加工生產和運輸、農用薄膜等;海洋來源主要包括漁業和水產養殖活動的廢棄漁具,船舶、海上作業平臺的生活垃圾等。
目前研究分析顯示,微塑料普遍存在于哪些食物中?量有多大?
相關發言人稱,啤酒、食鹽、蜂蜜和海產品中微塑料被普遍檢出。每千克海鹽含微塑料顆粒*高為681個,德國的啤酒中微塑料含量高達150個/升,每千克蜂蜜中微塑料含量*高達400個。而中國微塑料污染屬于中低水平。
2、微塑料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影響?危害多大?
其表示,微塑料因粒徑小、比表面積大,可能吸附大量的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被浮游動物、底棲動物、魚類攝食后,隨著食物鏈傳遞到更高的營養層級,進而影響到其他各類海洋生物,并可能危害到人體健康。但人體攝入的微塑料進入消化系統后會很快排出體外,目前科學上尚無證據表明微塑料會對人體健康產生直接危害,但其潛在影響不容忽視。
百檢網是一家專業的三方檢測機構,百檢網服務熱線:400-101-7153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