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时间:2021-10-27 来源:互联网
大力度授權放權,國企市場化改革邁出關鍵一步;工資、考核等領域新政策接連出臺,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激發內在活力;第四批混改試點敲定,“南北船”謀劃戰略重組,熱點領域動作不斷??今年上半年,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中,我國國有企業穩健運行,各項改革跑出了“加速度”。
今年4月,《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出臺,提出了優化出資人代表機構履職方式、分類開展授權放權、加強企業行權能力建設以及完善監督監管體系等要求。
作為落實這一重磅文件的舉措,國務院國資委隨即公布了2019年版授權放權清單,重點選取了5大類、35項授權放權事項。
不少央企表示,清單聚焦企業關切,放權力度很大,在主業管理、產業進退、資本運作、中長期激勵機制建設等一系列改革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上,為中央企業進一步“松綁”,無疑將對企業未來發展發揮促進作用。
“過去華潤在香港的投資被視為境外投資,審批程序比較復雜,不符合現實情況,也不利于華潤發揮‘本地’優勢。”華潤集團總經理王祥明表示,清單明確對集團總部在港澳地區的央企在本地區的投資,可視同境內投資進行管理,將有助企業提高決策效率,把握投資機會。
值得關注的是,此輪放權不僅僅停留在企業集團總部層面,而是將“層層松綁”,要求把授權放權落實到各級子企業或管理主體上。
專家表示,隨著方案與清單出臺,央企尤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試點企業,在子公司混改、上市公司股權轉讓、內部業務板塊整合、選聘職業經理人、完善工資與激勵機制等方面權限有所增加,這意味著下一步相關改革有望加快節奏。
企業沒有活力就無法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增強活力的關鍵在于充分激發企業家和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性。
今年以來,圍繞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引導高質量發展,一系列新的政策文件相繼“出爐”——
《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劍指”目前央企工資分配制度存在的難點痛點,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把內部分配權交給企業,有助于打破部分企業存在的“大鍋飯”現象。
新修訂的央企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突出“正向激勵”,適當提高考核A級企業負責人的績效年薪掛鉤系數,并明確企業因實施重大科技創新、發展前瞻性戰略性產業等,對業績產生重大影響的,要按照“三個區分開來”原則在考核上不做負向評價。
各種形式的中長期激勵機制也在不斷完善。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此前表示,今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覆蓋面將力爭新增30戶左右,尚未嘗試實施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的央企,原則上在年內都要求實現“破冰”。
此外,國資委還將結合科創板改革推進情況,研究出臺科創板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政策措施,明確業績考核及收益方面的支持政策。
日前,中船科技、中船防務等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接到控股股東、實控人通知,中船集團正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籌劃戰略性重組。盡管有關方案尚未確定,方案也還需獲主管部門批準,但這個消息使資本市場對央企并購重組的關注度再度升溫。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推進資源整合、減少同質化競爭是一個“必選項”。“我們將按照市場化原則,成熟一戶、推動一戶,積*穩妥地做好央企重組整合的工作,推動企業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競爭力。”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彭華崗此前表示。
分析人士認為,除了船舶領域外,裝備制造、化工等領域的企業戰略性重組,以及電力、有色金屬、鋼鐵、海工裝備、環保、免稅品等方面的專業化整合,可能是未來國資布局結構調整的工作重點。
此外,國企混改第四批試點名單近日已經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共有160家企業,資產總量超過2.5萬億元,分布于傳統制造業以及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和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混’是**步,‘改’才是真正要做的工作。”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麗莎表示,四批試點漸次展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改革試點不斷推進,未來混改將以轉換內部經營機制為重點向更深層次發展。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①本网注名来源于“互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个月内与本网联系,联系邮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则视为默认百检网有权进行转载。
②本网注名来源于“百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百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转载本网作品,请联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百检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③本网所载作品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百检立场,用户需作出独立判断,如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