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0-27 來源:互聯網
隨著外貿形勢變化發展,國家質檢總局啟動“公益實驗室”改革,目的是讓有限的檢測資源在“政府公益”和“經營服務”兩條主線上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更好地服務于民生。但由于歷史原因,檢驗檢疫實驗室在管理模式、業務資源上與長期立足于市場化的外資和民營檢測機構存在較大差異,“公益二類”改革進程難以一蹴而就。機遇與挑戰并存將成為一段時間內檢驗檢疫技術機構改革的主旋律。
1998年三檢合一以來,檢驗檢疫系統逐漸界定了行政執法機構與技術機構之間的職責分工,形成了實驗室為行政執法提供技術支撐的格局。隨著外貿經濟的蓬勃發展,檢驗檢疫實驗室依托法定檢驗業務的增長快速壯大,但同時,從2001年加入WTO以來,我國的檢驗檢測市場也吸引了外來檢驗認證機構的激烈競爭,客觀上形成了政府實驗室主導法定質檢需求,民營實驗室和外資實驗室主導市場質檢需求的三分天下。
隨著外貿形勢變化發展,國家質檢總局啟動“公益實驗室”改革,目的是讓有限的檢測資源在“政府公益”和“經營服務”兩條主線上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更好地服務于民生。但由于歷史原因,檢驗檢疫實驗室在管理模式、業務資源上與長期立足于市場化的外資和民營檢測機構存在較大差異,“公益二類”改革進程難以一蹴而就。機遇與挑戰并存將成為一段時間內檢驗檢疫技術機構改革的主旋律。
“政府公益”和“服務經營”是檢驗檢疫實驗室改革穩步推進的兩大立足點。其中,市場化的成功與否無疑是檢驗檢疫實驗室是否能夠加快完成公益二類改革的關鍵。但整體上,檢驗檢疫實驗室目前在市場化的探索和發展進程中仍面臨較大挑戰。
從進展步伐來看,雖然改革啟動已有一定時間,各地檢驗檢疫技術機構已開展了大量準備和摸索。然時至今日,不少實驗室特別是分支局實驗室仍依賴各類法定檢驗、官方抽檢等業務生存,在市場化改革方面依然呈現出競爭不強、發展不快、熱情不足的狀況,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管理思維長期封閉在行政框架內,改革相對滯后,責任、權利、利益機制模糊人才使用方式不清晰,檢測、科研工作區分不明。各機構雖具有事業單位獨立法人身份,但自主性不強,同時,又受事業單位體制沿襲下來的傳統運行模式制約,形成了組織結構性矛盾,由此導致自主經營的能力和主動競爭的意識薄弱。
從市場占有率來看,據專業機構測算,目前國有檢測機構占據約56%的市場份額,外資機構占31%左右;民營機構占比約13%。一方面,德國TUV、英國ITS、瑞士SGS、美國UL、法國BV等國際檢測品牌憑借自身的國際化品牌,在我國對外貿易的檢測領域占據**優勢,并且通過和國內機構的合作,分割市場的勢頭強勁。隨著發達國家檢測市場的不斷飽和,國際主要企業的市場將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而中國更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檢驗檢測市場。而華測等國內的民營檢測機構近年來異軍突起,憑借速度快、價格低、接地氣等優勢,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另一方面,從國有檢測機構來看,已有不少市場化成功的成果,各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下屬的計量檢測中心,環保局下屬的環境檢測監測中心以及衛生防疫部門下屬的各類檢測中心等機構依托相關主管部門的優勢,在食品、化妝品、化礦、輕工、機電等主要檢測領域上也已占據一定優勢。而檢驗檢疫內部的不少實驗室雖然在系統內具有較強的知名度,也不乏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但市場化起步晚,品牌效應不足,綜合競爭力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從現有的市場布局來看,檢驗檢疫實驗室的改革壓力也不容忽視。根據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檢驗檢測機構認可分析報告》,截至今年6月30日,CNAS累計認可檢驗檢測機構8865家,同比增長12.1%。僅今年上半年,檢驗檢測機構提交的初次認可申請就達700份,同比增長30.1%。在機構林立,競爭激烈的背景下,目前檢驗檢疫技術機構分類定位不清,行政性、公益性和經營性界限模糊等問題比較突出。一方面存在不少附屬于行政體制的事業單位性質的技術機構,在業務布局和資源調配上沒有主動權,另一方面各地又紛紛成立依附在事業單位上的企業性質檢測公司,導致機構布局雜亂,設置重疊,效率不高,甚至出現直屬技術中心與分支局實驗室在業務上 “搶飯吃”等現象,嚴重制約了實驗室的市場化動能。此外,檢驗檢疫的內部技術機構普遍缺乏國際公認的第三方檢測資質認定,特別是在法檢目錄大幅削減后,相關檢測報告的認可優勢也受到*大影響,市場競爭力比起外資和民營質量檢測機構明顯偏弱。
雖然市場化基礎的薄弱在一定時期內難以克服,但同時,作為長期耕耘政府業務的部門,也具備較強的自身優勢,充分發掘自身潛力對于公益二類改革將有*大的裨益。
從技術實力和資源來看,檢驗檢疫系統內的實驗室有大量***重點實驗室,擁有一批高學歷、高素質、高技術的專業技術隊伍,設備資源和后勤服務相對完善,人才隊伍相對穩定,技術研發也成果豐碩。在承擔進出口法定檢驗技術支撐的發展過程中,對進出口商品的質檢把關有豐富的經驗積累,在開展進出口檢驗檢測的市場營銷上也有自身的特定優勢,完全可以勝任“政府業務”和“市場業務”并舉的發展模式。
從自身的特有屬性來看,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承擔著守護經濟**、護航國際貿易的質量把關重任,作為技術支撐的檢驗檢疫實驗室長期以來也成為檢驗檢疫部門對外進行技術交流溝通的重要渠道。雖然目前世界范圍內的檢測格局還是歐美的檢測機構為主導,但在新興市場,中國和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發展已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在推進“公益二類”改革的進程中,檢驗檢疫實驗室可以依托自身的影響力,尋求與CPSC、FDA等國際官方機構的業務聯系,獲取國外官方或官方認可機構的認證認可,逐步超越其他機構在這一領域的優勢,在進口和出口兩大檢測市場上大有可為。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檢驗檢疫實驗室長期服務于法定檢檢驗為主,但在推進改革進程中,強化服務意識已經成為各地相關機構的共識,并逐步成為實驗室市場化的重要保障。正確的定價以及符合客戶預期的周期成為檢驗檢疫實驗室獨特的市場化優勢,以寧波檢驗檢疫局紡織品檢測中心為例,該中心通過多年耕耘,已成功形成一套快速高效的市場化檢測機制,在電商、國抽地抽等領域取得較大的收獲,業務范圍甚至涵蓋多個外地省市。
近年來,市場對于“消費質量”的要求和意識不斷增強,作為重要消費平臺的各類電商檢測業務發展迅猛,電商檢測業務屬于新興市場,有望成為“公益二類”改革的市場業務來源。
寧波檢驗檢疫局紡織品檢測中心在開拓電子商務檢測業務上就頗有收獲,2014年到2016年三年間檢測量達83000多批次。而比起經濟效益的收獲,更重要的是電商領域的檢測業務讓檢驗檢疫實驗室能夠真正和外資、民營檢測機構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公平競爭,也為檢驗檢疫實驗室參與到國內流通領域檢測市場帶來契機。隨著線上線下質量監管的接軌,電子商務這塊市場仍大有可為,檢驗檢疫實驗室還可以通過獲取淘寶等官方指定質檢機構,以自身的服務效率和專業屬性來爭取和吸引大量供應商客戶。
而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也將不斷拓寬“公益二類”的改革平臺。供給側改革的一塊重要內容就是供給側的質量提升,而作為具有官方屬性的“公益二類”實驗室,檢驗檢疫技術機構在市場和行業中具有較強的公正性和權威性的形象,無疑將迎來廣闊的市場機遇。據國家認監委測算,2013年檢驗檢測市場規模1678億,2015年達到2500億,且始終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因此,實驗室應把握行業產業質量發展趨勢,在強化市場化能力的同時,要充分發掘自身的官方屬性優勢,拓展政府投標、電子商務、委托大客戶等營銷路線。持續開展“消費者進實驗室”、“實驗室進社區”等實驗室開放活動,擴大自身的社會影響力。例如實驗室近年來通過品牌宣傳,在寧波及國內的紡織品檢測領域形成了一定知名度,其出具的檢測報告也多次幫助消費者成功維權。
此外,對外經濟合作深化也將助力檢驗檢疫實驗室的“國際化”。我國與國外雙邊、多邊自貿協定不斷增加,“一帶一路”倡議持續發展,其中作為重要課題的“貿易便利化”將為檢驗檢疫實驗室與國外官方實驗室或其授權、認可機構的業務交聯帶來契機。通過結果互認、相互授權等途徑,有望為檢驗檢疫實驗室推進公益二類實驗室改革創造機遇,不僅可以帶來特定領域商品的檢驗檢測業務,更重要的是將為檢驗檢疫實驗室品牌走出**拓寬道路,甚至逐步打入當地市場。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