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0-28 來源:互聯網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爆料,有騙子冒充儀器公司的維修人員以檢修的名義在實驗室行騙,已經有多個實驗室中招。
套路并不復雜,騙子行騙的手段主要有3種:
1.謊稱自己是進口設備的廠家工程師,以保養為名故意弄壞儀器,再配合相應話術收取維修費用;
2.將名片貼在機器上,讓實驗室人員誤以為他是廠家工程師,實驗室人員未經核實誤聯系騙子,就在上門維修時小病大修;
3.趁老師們不注意,私拆設備貴重配件。
根據該網友的爆料,這名騙子系慣犯,已經故意搞壞了好幾個實驗室的PCR儀,但惡心的是,因為缺乏證據,該爆料者報警后并未解決問題,騙子被短暫拘留后放出,還換了個科研單位繼續行騙。
一方面臨床實驗室里面有著大量的儀器設備,廠家來源五花八門。廠家的工程師也是經常會上門服務,對于不熟悉的工程師,普通的工作人員并不一定能分辨真假。
另外如果騙子對實驗室情況比較了解,挑上午檢驗科*忙的時候上門,檢驗工作者更沒有精力去核實。
而且就安保措施而言,科研機構的實驗室并不比普通檢驗科差,門禁指紋這些一般都有,但還是會被騙子混進去,正應了那句老話:“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提高警惕,實驗室制定相應的流程制度才是防范類似事件發生的根本所在。
當然,對于這種行騙方式,只要注意防范,上當的概率并不高,對于臨床實驗室而言,假工程師的危害遠比不上假試劑。
2000年,北京某二甲醫院被曝出用假試劑為患者做檢查。該醫院檢驗科使用醫藥代表提供的沒有生產企業、批準文號、產品批號,只有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的“三無試劑”長達一年之久。后經過北京市藥監局的執法人員突擊檢查,在該院的檢驗科里,查抄到8種40多件可疑試劑,其中4種試劑為“三無”試劑。
2020年,澎湃新聞曝出網售“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真假調查;以“新冠病毒、檢測”為關鍵詞,有人在個別電商平臺和微信朋友圈叫賣“新冠病毒檢測試劑”。
該賣家稱,這是一套“資質*全的試劑盒”,一盒50套,每套35元,國內20盒起訂,國外200盒起訂。
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廣州市達瑞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還曾經專門“辟謠”:“達瑞生物”從未授權給任何個人和公司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體檢測試劑盒”系列產品在網絡平臺上進行銷售。
這些所謂“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不僅賣家的代理身份存疑,而且該產品沒有經過藥監部門的注冊審批,涉嫌造假售假!類似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作為實驗室一定要注意,要從正規渠道采購儀器或試劑,畢竟檢驗質量的基礎建立在正規靠譜的儀器和試劑上。
如果說檢驗科購買或使用假試劑在醫院管理制度愈發完善的今天已經*其罕見,那么檢驗科因為各種原因使用過期試劑被查被處罰的事情則是層出不窮。
2021年7月,山西省運城市婦幼保健院因使用檢測試劑等多種過期器械被罰13萬。
2021年6月,青島城陽瑪麗醫院被發現冷藏的2種檢驗試劑已過有效期,被沒收已過期試劑并處30000元罰款。
2021年5月,泰安永福醫院因使用超過有效期的尿酸檢測試劑、胃幽門螺旋桿菌1gG抗體醫療器械被行政處罰。
2019年5月,開江縣某醫院檢驗科因冷藏柜內以及檢驗科生化分析儀上正在使用試劑盒均已超過保質期,被處沒收過期醫療器械并處罰款3萬余元。
以上檢驗科因使用過期檢測試劑頻頻暴雷與醫院監管不嚴,檢驗科試劑管理制度不明確、存在管理漏洞,工作人員疏忽大意等原因脫不開關系。
檢驗科管理者以及工作人員都應高度重視相關問題,科室通過完善和規范試劑管理制度,采用試劑管理系統實現試劑的科學化、信息化管理等措施保證了試劑質量,既節約了檢驗成本,又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浪費,提高了試劑管理工作效率。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