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0-28 來源:互聯網
“標準是質量的技術基礎,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鋼鐵行業亟需制定清晰的標準化戰略,完善的標準化體系,這或將成為鋼鐵業實現減量、提質以及低碳綠色發展的關鍵。”
9月25日,在由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和工信部鋼鐵行業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標準化工作組聯合主辦的2021(第三屆)中國鋼鐵高質量發展標準化論壇上,來自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產業基礎專家委員會、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等部門的專家、學者以及近150家鋼鐵企業代表,共同研究探討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如何以標準化**、支撐我國鋼鐵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共享鋼鐵企業標準化工作與高質量發展的有益實踐,共謀全行業“十四五”標準化發展大計。
中國作為世界上*大鋼鐵生產國,粗鋼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的一半以上,碳排放量占全球鋼鐵碳排放總量的60%以上,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是我國碳減排的重中之重。如何選擇適合我國國情的低碳冶金發展路徑,答好“綠色低碳發展”這道必答題?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我國鋼鐵工業低碳發展亟需標準支撐。”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總工程師李新創表示,碳達峰目標將對中國鋼鐵行業、企業形成強烈的倒逼機制,而從中遠期來看,碳中和愿景將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鋼鐵行業產生變革性影響。目前,鋼鐵行業已專門成立低碳工作推進委員會,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作為低碳發展研究工作組和低碳標準研究工作組組長單位,正在支撐研究鋼鐵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和鋼鐵行業低碳標準體系建設方案。
在當日的論壇上,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前主席、星閃聯盟理事長張曉剛以被視為金屬制品中生產難度*大的產品——鋼簾線為例,分析了中國鋼鐵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他說,中國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應著力解決產業技術基礎問題,這就需要依靠行業頭部企業的原始創新,甚至是顛覆式創新;另一方面應重點解決產業質量技術基礎問題,即科學實驗驗證能力問題。從具體解決方案來看,一是用標準+檢驗檢測結合數字技術,實現產品質量均等化,從而實現數據互認;二是用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實現產品質量保證體系化。總之,需在數字技術應用中實現數據互認、標準互認,認可互認是解決鋼鐵行業產業質量技術基礎的關鍵。
面對標準迭代升級的緊迫需求,原國務院參事,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產業基礎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張綱指出,在標準供給側結構性深刻變革中,團體標準將扮演重要角色,需加快推進政府頒布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二元體系的形成;需以標準為牽引,統籌布局質量基礎設施(NQI)一體化建設,促進NQI集成服務與產業價值鏈的深度融合。
標準的精髓在于使用。國際貿易中,如何確保合格評定機構具備相應能力并值得信任?市場監管總局認可檢測司司長董樂群認為,這同樣依靠標準。“合格評定在我國鋼鐵行業實際應用中,不僅能夠推動質量提升,推動質量、安全、環境三大管理體系認證,還可以推動節能減排。”
鋼鐵號稱是“工業的糧食”。產量連續25年世界居首,中國鋼鐵業面臨諸多挑戰。工信部原材料司一級巡視員呂桂新分析稱,鋼鐵行業作為能源消耗密集型產業,是工業領域碳排放大戶,面臨碳達峰、碳減排嚴峻挑戰,應進一步提高政策站位,持續鞏固鋼鐵行業去產能成果,積*穩妥做好粗鋼限產工作,全面提升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水平,切實增強鐵礦資源保障能力。
“今年前8個月粗鋼產量同比增幅呈現前高后低的態勢,粗鋼產量過快增長的趨勢得到遏制。鋼鐵全行業營業收入繼續保持了大幅增長,利潤總額成倍增長,達到了歷史同期*好水平。”呂桂新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