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0-28 來源:互聯網
陽澄湖大閘蟹是市場上較為知名的一個品種,但*近,蘇州市為了保護陽澄湖水質,連年減少陽澄湖中大閘蟹圍網養殖面積的信息,引起了眾多消費者的注意。
生態壓力增大
湖中蟹養殖面積縮減近十倍
陽澄湖鎮位于蘇州城區東北側,地處風光秀麗的陽澄湖畔,這里因盛產陽澄湖大閘蟹而聞名。
陽澄湖的水域面積大約有18萬畝,大閘蟹養殖興起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湖邊祖祖輩輩捕魚的漁民紛紛轉型搞起了大閘蟹養殖。到2000年前后,陽澄湖內,養殖大閘蟹的圍網面積達到了15萬畝。很多蟹農把那時候密密麻麻的圍網,稱為“迷魂陣”,因為圍網太密,即使是老蟹農在湖面的圍網之間穿梭也經常會迷失方向。
江蘇省蘇州市陽澄湖漁政監督支隊支隊長 鐘衛東:2001年時候整個陽澄湖可以說是天羅地網。
伴隨著大閘蟹養殖面積的不斷增多,陽澄湖的富營養化的程度也在不斷加深,為了防范水質變壞、藍藻爆發,當地政府部門從2001年起,開始不斷壓縮大閘蟹養殖的圍網面積,2002年縮減為8.6萬畝,2007年又縮減為3.2萬畝。
2016年初,蘇州市出臺了《蘇州市陽澄湖生態優化行動實施方案》進一步保障飲用水安全,陽澄湖被明確定位為飲用水源地。根據實施方案的要求,當年年底,湖區的圍網養殖面積將又減少一半變為了1.6萬畝。
陽澄湖路邊市場的一位養殖戶告訴記者,*近兩三年,圍網面積還將不斷減少的消息時不時就會傳來,現在養殖戶們都是跟政府簽訂了兩年的合同,兩年之后是否能夠繼續養蟹還得繼續看政府安排。
“圍網面積還將減少”“陽澄湖大閘蟹將越來越少”的傳聞不絕于耳,水產批發市場上,大閘蟹的銷售卻似乎更加火爆。“新蟹王水產批發市場”是陽澄湖周邊出貨量*大的一個市場,記者來到這里發現,整個市場熙熙攘攘,忙忙碌碌,消費者看蟹、買蟹,蟹商將螃蟹打包、發貨,生意看起來格外火爆。
經銷商陳先生在陽澄湖邊養殖大閘蟹已經有十五年,陽澄湖水質的變化,他歷歷在目。
江蘇省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經銷商 陳先生:前幾年養殖大閘蟹的面積大,全部都是藍藻。
藍藻被譽為水質警示燈,是水體富營養化的表現。陽澄湖的部分水域都會爆發藍藻。如今,老陳的大閘蟹養殖圍網面積,已經從*初的80多畝減少到了10多畝,老陳介紹說,*初陽澄湖里養殖的大閘蟹,是以湖里野生的小魚小蝦作為食物,但隨著養殖量不斷增加,湖里的小魚小蝦遠遠不夠吃,蟹農們就開始給湖里的大閘蟹投喂海魚和玉米,一畝地一次要喂30斤帶魚。
在陽澄湖大閘蟹的養殖現場,《經濟半小時》記者親眼見到投喂大閘蟹。養殖戶用鐵鍬將剛剛混合好的帶魚、玉米飼料一次次地拋向水面,十幾分鐘后,360斤的帶魚和玉米就全部被投喂到10畝的水中,有的帶魚塊因為沒有再次攪拌切碎,塊頭還很大,白色的魚肉塊就在綠色的水面上隨風漂浮著。
記者了解到,水產養殖的過程中,以飼料或營養元素的形式投入到養殖水體中的氮和磷,只有一少部分會被魚和螃蟹同化,其余的則會給水體帶來氮、磷、氨等方面的負荷。像這樣大批量的投喂冰帶魚、玉米粒,其實養殖戶和經營商心里也知道肯定會造成污染。養殖戶說,每天投進陽澄湖的帶魚數量差不多24萬斤。
在陽澄湖鎮的一個冰魚經銷點,經銷商稱,這幾天就有二十噸的冰魚被拉運到位于陽澄湖的各個螃蟹養殖區域,而在陽澄湖周邊,這樣的銷售點就有十五家。在石牌鎮的一家農貿市場里,一家冰魚販賣店的老板稱,高峰期的時候,她家**可以賣1萬公斤的冰魚。
江蘇省蘇州市冰魚經銷商:從3月25日開始,一直喂到12月初,賣出一千噸都不止。
塘蟹養殖是湖蟹的四倍以上
陽澄湖環境治理任重道遠
隨著調查的深入,《經濟半小時》記者發現冰魚銷售商們售出冰魚數量,遠遠超過了陽澄湖里圍網養殖大閘蟹的飼養需求。在記者的追問下,一位經銷商說出了一個驚人的答案。原來,*近幾年,陽澄湖周邊村落的村民將自己家農田挖成池塘,引入陽澄湖水,開始做起了大閘蟹養殖的營生。
記者用無人機拍攝發現,陽澄湖鎮的消涇村和周圍的其他村落,被星羅棋布的螃蟹水塘團團包圍,僅這一片區域的螃蟹養殖水塘面積,就至少有近萬畝左右。
陽澄湖目前是蘇州的飲用水源地,但隨著周邊工業、養殖、旅游、房產的不斷發展,陽澄湖所承載的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當地政府已經連續三年公開發布了《陽澄湖水污染及藍藻監測預警工作方案》。眼下,對于陽澄湖流域的大閘蟹養殖,存在著湖蟹上岸養殖的尷尬局面,池塘里的螃蟹同樣是用冰魚和玉米來投喂,池塘里的水是一年一換。養殖完的廢水再回流到湖中,這樣一來,養殖廢水帶來的污染似乎一點也沒減少,還是還給了陽澄湖。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劉雙江:投喂意味著富營養化,因為你加進去的營養氮多、磷多,蟹池總會有一些殘剩的東西排到湖里,或者蟹的排泄物,湖的氮磷很高,富營養化就導致水質惡劣,比方說藻類爆發,還有一些微生物群落失調。
在江蘇省蘇州環境監測中心,記者看到了陽澄湖湖體水質變化表,從2007年,到2019年水質中高錳酸鹽、氨氮、總氮指數都有著非常大的降幅。但記者也同時發現,從2016起,總磷的指數就一直保持在0.06毫克/升左右,四年時間沒有大的變化,總磷指數0.06毫克每升屬于四類水源標準,而四類水源主要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而按照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要求,三類及以上水源才可以作為飲用水源。
陽澄湖是太湖流域重要的水源地,目前是蘇州市工業園區的第二水源地,也是蘇州的備用應急水源地,目前第二水源建設已經接近尾聲,預計到今年年底完工,治理了湖里的螃蟹養殖,但又冒出了岸上的塘蟹養殖。眼下,陽澄湖水質的變化,已經引起了蘇州市生態環境局的注意。
江蘇省蘇州市生態環境局太湖水污染防治處處長 張超:如何保證標準化改造的池塘出水的穩定達標,也是下一步我們跟相關部門協商共同推進的事情,來確保這個污染物的量進一步削減,或者是不造成大的污染。
半小時觀察:
陽澄湖是蘇州飲用水的第二水源地,地方政府為了保護水源,落實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已經將陽澄湖圍網養殖的面積,壓縮到了眼下的1.6萬畝,年產量也只有1300噸左右,這個數字只有陽澄湖養殖*高峰時的1/10。整治的力度不可謂不大,但另一個更嚴峻的事實,是湖里圍網面積減少的同時,陽澄湖沿湖區域建成的養殖池塘面積卻在不斷增加,高達7.48萬畝,這個數字是湖內圍網面積的四倍之多,生產的螃蟹產量更是以萬噸計算。
塘蟹養殖從湖里抽水,養殖螃蟹之后污染的池塘水,一滴不差地再還給陽澄湖,來年生產,這些池塘繼續抽取陽澄湖的水,展開養殖。“螃蟹上岸、污染入湖”,循環往復,陽澄湖是越治理,越污染。
*近,為統籌劃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了“底線思維、保護優先”的基本原則。我們希望地方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要突破生態建設的紅線,如此涸澤而“蟹”,*終毀掉的,不會僅僅只是一只螃蟹的生意。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