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住建部頒布的國家標準《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明確規定,污水管道、雨污合流管道、倒虹吸管及設計要求閉水試驗的其他排水管道及市政管道閉水必須作閉水試驗。
根據市政管道閉水試驗規范,無壓管道的閉水試驗的的規范、管道閉水試驗合格標準、管道閉水試驗具體操作方法、及混凝土結構無壓管道滲水量測方法匯總如下。
?
無壓管道的閉水試驗:1 閉水試驗法應按設計要求和試驗方案進行.
2 試驗管段應按井距分隔,抽樣選取,帶井試驗。
3 無壓管道閉水試驗時,試驗管段應符合下列規定:管道及檢查井外觀質量已驗收合格;管道未回填土且溝槽內無積水;全部預留孔應封堵,不得滲水;管道兩端堵板承載力經核算應大于水壓力的合力;除預留進出水管外,應封堵堅固,不得滲水;頂管施工,其注漿孔封堵且管口按設計要求處理完畢,地下水位于管底以下。
管道閉水試驗應符合下列規定:1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不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管頂內壁加2m計;
2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加2m計;
3計算出的試驗水頭小于10m,但已超過上游檢查井井口時,試驗水頭應以上游檢查井井口高度為準;
4管道閉水試驗應按本規范附錄D(閉水法試驗) 進行。
管道閉水試驗合格標準:管道閉水試驗時,應進行外觀檢查,不得有漏水現象,且符合下列規定時,視為合格:
1實測滲水量小于或等于表《無壓管道閉水試驗允許滲水量》規定的允許滲水量;
2管道內徑大于《無壓管道閉水試驗允許滲水量》規定時,實測滲水量應小于或等于按下式計算的允許滲水量;
3異型截面管道的允許滲水量可按周長折算為圓形管道計;
4化學建材管道的實測滲水量應小于或等于按下式計算的允許滲水量。
《無壓管道閉水試驗允許滲水量》
?
5 管道內徑大于700mm時,可按管道井段數量抽樣選取1/3進行試驗;試驗不合格時,抽樣井段數量應在原抽樣基礎上加倍進行試驗。
6 不開槽施工的內徑大于或等于1500mm鋼筋混凝土管道,設計無要求且地下水位高于管道頂部時,可采用內滲法測滲水量;滲漏水量測方法按附錄F的規定進行,符合下列規定時,則管道抗滲性能滿足要求,不必再進行閉水試驗:
1)管壁不得有線流、滴漏現象;
2)對有水珠、滲水部位應進行抗滲處理;
3)管道內滲水量允許值q≤2[L/(m2·d)]。
管道閉水試驗具體操作方法:附錄D閉水法試驗應符合下列程序:1試驗管段灌滿水后浸泡時間不應少于24h;
2試驗水頭應按本規范第9.3.4條的規定確定;
3試驗水頭達規定水頭時開始計時,觀測管道的滲水量,直至觀測結束時,應不斷地向試驗管段內補水,保持試驗水頭恒定。滲水量的觀測時間不得小于30min;
4實測滲水量應按下式計算:
?
閉水試驗應作記錄,記錄表格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混凝土結構無壓管道滲水量測方法:附錄F混凝土結構無壓管道滲水量測與評定適用于下列條件:1大口徑(D;≥1500mm)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無壓管道;
2地下水位高于管道頂部;
3檢查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的防水等級標準;無設計要求時,不得有滴漏、線流現象。
漏水調查應符合下列規定:1 施工單位應提供管道工程的“管內表面的結構展開圖”;
2“管內表面的結構展開圖”應按下列要求進行詳細標示:
1)檢查中發現的裂縫,并標明其位置、寬度、長度和滲漏水程度;
2)經修補、堵漏的滲漏水部位;
3)有滲漏水,但滿足設計防水等級標準允許滲漏要求而無需修補的部位;
3經檢查、核對標示好的“管內表面的結構展開圖”應納入竣工驗收資料。
滲漏水程度描述使用的術語、定義和標識符號,可按下表采用。
術語 | 定義 | 標識符號 |
濕漬 | 混凝土管道內壁,呈現明顯色澤變化的潮濕斑;在通風條件下潮濕斑可消失,即蒸發量大于滲人量的狀態 | # |
滲水 | 水從混凝土管道內壁滲出,在內壁上可觀察到明顯的流掛水膜范圍;在通風條件下水膜也不會消失,即滲人量大于蒸發量的狀態 | ○ |
水珠 | 懸掛在混凝土管道內壁頂部的水珠、管道內側壁滲漏水用細短棒引流并懸掛在其底部的水珠,其滴落間隔時間超過1min;滲漏水用干棉紗能夠拭干,但短時間內可觀察到擦拭部位從濕潤至水滲出的變化 | ◇ |
滴漏 | 懸掛在混凝土管道內壁頂部的水珠、管道內側璧滲漏水用細短棒引流并懸掛在其底部的水珠,其滴落速度每min至少1滴;滲漏水用干棉紗不易拭干,且短時間內可明顯觀察到擦拭部位有水滲出和集聚的變化 | ▽ |
線流 | 指滲漏水呈線流、流淌或噴水狀態 | ↓ |
管道內有結露現象時,不宜進行滲漏水檢測。
管道內壁表面滲漏水程度宜采用下列檢測方法:濕漬點:用手觸摸濕斑,無水分浸潤感覺;用吸墨紙或報紙貼附,紙不變顏色;檢查時,用粉筆勾劃出施漬范圍,然后用鋼尺測量長寬并計算面積,標示在“管內表面的結構展開圖”;
滲水點: 用手觸摸可感覺到水分浸潤,手上會沾有水分;用吸墨紙或報紙貼附,紙會浸潤變顏色;檢查時,要用粉筆勾劃出滲水范圍,然后用鋼尺測量長寬并計算面積,標示在“管內表面的結構展開圖”;
3水珠、滴漏、線流等漏水點宜采用下列方法檢測:
1)管道頂部可直接用有刻度的容器收集測量;側壁或底部可用帶有密封緣口的規定尺寸方框,安裝在測量的部位,將滲漏水導入量測容器內或直接量測方框內的水位;計算單位時間的滲漏水量(單位為L/min或L/h等),并將每個漏水點位置、單位時間的滲漏水量標示在“管內表面的結構展開圖”;
2)直接檢測有困難時,允許通過目測計取每分鐘或數分鐘內的滴落數目,計算出該點的滲漏量;據實踐經驗:漏水每分鐘滴落速度3~4滴時,24h的滲漏水量為1L;如果滴落速度每分鐘大于300滴,則形成連續細流;
3)應采用國際上通用的L/ (m2 ·d)標準單位;
4)管道內壁表面積等于管道內周長與管道延長的乘積。
管道總滲漏水量的量測可采用下列方法,并應通過計算換算成L/ (m2 ·d)標準單位:
1集水井積水量測法:測量在設定時間內的集水井水位上升數值,通過計算得出滲漏水量;
2管道*低處積水量測法:測量在設定時間內的*低處水位上升數值,通過計算得出滲漏水量;
3有流動水的管道內設量水堰法:量測水堰上開設的V形槽口水流量,然后計算得出滲漏水量;
4通過專用排水泵的運轉,計算專用排水泵的工作時間、排水量,并將排水量換算成滲漏量。
?
?
更多市政管道閉水試驗規范的問題可咨詢百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