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銅板帶箔材采用硬度法測定耐熱性能的試驗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厚度為0.035mm~0.5mm銅及銅合金板帶箔材在指定加熱時間條件下耐熱性能的檢驗。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 4340.1 金屬維氏硬度試驗 第1部分:試驗方法
YS/T 449 銅及銅合金鑄造和加工制品顯黴組織檢驗方法
3 原理
采用相應精度的試驗爐,對銅板帶箔試樣進行指定時間條件下、不同溫度的加熱試驗,通過比較試樣加熱前后硬度及其變化程度,檢驗銅板帶箔的耐熱性能。
4 定義
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
4.1 原有硬度 original hardness
未經加熱試樣的硬度。
4.2 殘余硬度 residual hardness
試樣經加熱后的室溫硬度。
4.3 軟化特性 softening characteristic
銅板帶箔材在一定保溫時間條件下,經不同溫度加熱后室溫機械性能的變化特征。
4.4 軟化特性曲線 softening behavior curve
以殘佘硬度和加熱溫度為縱橫坐標繪制的、用于反映銅板帶箔耐熱性能的曲線。
5 儀器、設備
5.1 精密溫控裝置
5.2 管式試驗爐:試驗爐*高工作溫度應不低于800℃;爐膛中央部位恒溫區長度應不小于40mm;恒溫區溫差應不大于士0.5℃。
5.3 熱電偶:一級工業熱電偶。
5.4 硬度計:維氏硬度計。
6 試樣
6.1 在同一試樣上截取約15mm×40mm小試樣若干個作為本試驗試樣。試樣表面質量應符合GB/T 4340.1 的規定。
6.2 留取一個試樣用于原有硬度試驗,其余每個試樣用較薄純銅板帶箔材嚴密包緊、編號標記,用于加熱試驗。
7 試驗步驟
7.1 編制試驗方案
7.1.1 根據材料基本特性適當選擇試驗溫度區間t1至tn。
7.1.2 試驗溫度間隔推薦采用20℃、10℃或5℃。
7.1.3 按不同試驗目的或要求確定保溫時間。
7.1.4 編制記錄表,見表1。
7.2 加熱試驗
7.2.1 試驗爐升溫
按表1方案設定溫度升溫,并依次在各設定溫度處控溫,爐溫應穩定于設定溫度±0.5℃。
7.2.2 裝爐保溫
打開爐門,將包好的試樣送入爐膛恒溫區,保溫至指定時間后出爐。
7.3 硬度試驗
7.3.1 試樣原有硬度試驗
對未經加熱的試樣進行原有硬度試驗試驗方法按GB/T 4340.1 規定執行,并對每個試樣測定五點硬度值。
7.3.2 試樣殘余硬度試驗
7.3.2.1 將加熱后的試樣取出,并冷卻至室溫。若試樣表面有明顯氧化色,應進行拋光處理。當采用電解拋光處理時,應按YS/T 449-2002 第2.5.2規定的電解拋光裝置及要求進行,試樣經拋光后,其厚度減薄量應不大于5%。
7.3.2.2 對試樣按GB/T 4340.1 規定方法進行殘余硬度試驗,每個試樣應測定五點硬度值。
7.3.3 硬度數據處理
對試樣原有硬度及各試樣殘余硬度的五點硬度值進行處理,去除*高值和*低值,其余三點硬度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試樣硬度,并將結果記入表1。
8 試驗結果
8.1 軟化特性曲線
以加熱溫度為橫坐標、殘余硬度為縱坐標繪制試樣軟化特性曲線。示例見圖1。
更多標準內容點擊以下鏈接獲取標準全文:
下載地址:《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