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1 范圍
本規范適用于超聲硬度計(以下簡稱硬度計)的校準。
2 引用文件
本規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G 144—2007 標準測力儀
JJG 148—2006 標準維氏硬度塊
GB/T 12604.1—2005 無損檢測術語超聲檢測(IS05577:2000)
JB/T 9377—2010 超聲硬度計技術條件
ASTM A1038—2005使用超聲接觸阻抗法進行便攜式硬度測試的標準試驗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portable hardness testing by the ultrasonic contact impedance method)
DIN 50159-2 金屬材料超聲UCI硬度檢測 第2部分:硬度檢測儀的檢測和校準(metallic materials--Hardness testing with the UCI method--Part 2 Verification and calibration of the testing devices)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規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規范。
3 概述
超聲硬度計是利用UCⅠI法(超聲接觸阻抗法)進行測量的儀器。基本原理是將焊有金剛石棱錐體壓頭的振動桿,激勵到其自由振蕩頻率,當壓頭以恒定載荷與被測物垂直接觸時產生共振,并利用該諧振頻率計算出被測物的硬度值。即頻率變化值可以通過壓電陶瓷轉換成電壓信號,再根據材料的彈性模量,算出被測物的硬度值,并可換算其他硬度。
硬度按式(1)計算:
式中:
A——壓痕面積;
Eeff——彈性模量;
△f——頻率變化量;
f——函數符號;
HV—維氏硬度;
a——壓頭相對面夾角136°;
F—試驗力。
4 計量特性
4.1 硬度計的分辨力
硬度計的硬度示值*小分辨力:數字式指示裝置不大于1HV,模擬式指示裝置不大于20HV。
4.2 硬度計的試驗力
傳感器套筒在規定行程內,由彈簧施加在壓頭的作用力。
硬度計的試驗力應在(1~98)N范圍內,各級試驗力的*大允許偏差為±8%,重復性不大于3%。
4.3 硬度計的示值誤差及重復性
硬度計的示值誤差是指硬度計5次測量的平均值與硬度塊標稱值之差,或它們之間的**誤差與標稱值之比;示值重復性是指5次測量中*大與*小值之差或它們之間的差值與5點平均值之比。其指標由相關文件規定
4.4 硬度計示值的漂移
指硬度計前后2次測量的平均值之差。
5 校準條件
5.1 環境溫度為(23±10)℃,相對濕度不大于85%。
5.2 使用交流電源時,電源電壓的波動在(220±22)V范圍內。使用直流電源時,電池組電壓不低于額定電壓的85%。
5.3 周圍環境應無振動,無強磁干擾和腐蝕性介質。
5.4 校準前硬度計及使用的計量器具,應在同一環境條件下放置至少1h。
6 校準項目及校準方法
校準項目及使用儀器見表1。
6.1 試驗力的校準
使用準確度不低于0.3級的測力儀進行測量。卸下壓頭定位套,將測量壓頭安裝在測量臺架上,將測力儀置于壓頭下方,下降壓頭或上升工作臺,緩慢施加試驗力,測量壓頭施加到測力儀上的試驗力。測量結果應符合4.2的規定。測量重復3次,測量的平均值f按式(2)計算:
更多標準內容點擊以下鏈接獲取標準全文:
下載地址:《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