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 ? ?質量管理“體檢證”、市場經濟“信用證”、國際貿易“通行證”……伴隨改革開放大潮應運而生的中國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為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積*貢獻,市場化、國際化的制度優勢日益突出,“傳遞信任,服務發展”的作用成效日益彰顯。
40年風雨歷程,40年砥礪奮進。中國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與時代同行,譜寫了不平凡的光輝篇章。
走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中國認證認可檢驗檢測使命更加光榮,責任更加重大。圍繞大市場綜合監管的新格局,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將煥發新的生機活力,為加強市場監管、優化市場環境提供有力支撐,在服務高質量發展、推動高水平開放中展現新作為!
綜述
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具有市場化、國際化的特點,世界各國普遍采用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方式來加強市場監管、促進經濟貿易發展,被稱為質量管理的“體檢證”、市場經濟的“信用證”、國際貿易的“通行證”。
今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認監委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7年度全國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服務業統計信息和認證認可強國建設有關情況。
截至2017年底,我國共有各類認證認可機構(含子公司470家、檢驗檢測機構36327家,認證機構累計頒發各類有效認證證書175.33萬張,全年出具檢驗檢測報告3.76億份,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服務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632.52億元,產業規模位居世界**;參與并跟蹤37個認證認可國際組織,簽署14份多邊互認協議和121份雙邊合作互認協議,加入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全部4個合格評定互認體系和國際認可論壇、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所有互認安排……認證認可檢驗檢測促進國民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作用進一步顯現。
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具有市場化、國際化的特點,世界各國普遍采用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方式來加強市場監管、促進經濟貿易發展,被稱為質量管理的“體檢證”、市場經濟的“信用證”、國際貿易的“通行證”。
1981年~2000年:20年發展初露鋒芒
由國家認監委編著的《“認”重道遠》一書中記載,1981年4月,我國建立**個產品質量認證機構——中國電子元器件質量認證委員會(QCCECC;1984年,成立中國電工產品認證委員會(CCEE,這兩個委員會相繼成為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相應機構的全權成員和委員會成員,標志著認證認可開啟了在中國的發展之路。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我國開始在更廣泛的領域推行認證制度,相繼建立了對家用電器、電子娛樂設備、醫療器械、汽車、食品等眾多產品認證制度,涉及進出口商品檢驗、技術監督、環保、公安、信息產業和宏觀政策調控等眾多政府管理部門。
2001年~2011年:統一管理造就認證認可大國
認證認可進入我國以后的20年間,我國一直存在兩套認證制度:進出口商品檢驗和質量技術監督,前者為了嚴把**,對進口商品推行“CCIB標志”認證;后者為了加強質量管理,對國產商品推行“長城標志(CCEE”認證。兩套認證制度的并存,既不符合WTO的國民待遇原則,又增加了國內市場的準入成本,曾成為我國“入世”談判的焦點。
為適應我國“入世”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2001年8月,國務院在批準成立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同時,批準成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認監委,授權其統一管理、監督和綜合協調全國的認證認可工作。
光陰流轉,歲月如梭。2011年,由國家認監委組織的“認證認可十件大事評選”揭曉:
2001年12月,我國開始實施統一的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制度。
2002年4月,全國認證認可部際聯席會議暨**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成為各有關部門共同推動認證認可工作開展的重要平臺。
2002年8月,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成立,我國建立了集中統一的國家認可體系。
2003年9月,《認證認可條例》頒布施行。
2006年2月,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認證認可工作首次被寫入國家科技戰略發展規劃。
2009年6月,《食品安全法》頒布施行,明確規定,建立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制度,對進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實施注冊(備案管理制度。
2011年3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公布,首次將認證認可及檢驗檢測列為現代化服務業的重要門類……
這些大事,展示著國家認監委成立10年來,我國認證認可檢測工作取得的累累碩果。
2012年~2018年:由認證認可大國邁向認證認可強國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召開。此后的5年間,我國認證認可事業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和變革。認證認可工作在國家大局中地位作用不斷提升,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工具。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相繼寫入國家多部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規,應用領域從傳統質量拓展到網絡安全、節能環保、氣候變化、精準扶貧等國家治理新領域,成為廣大企業、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的有效管理工具,并作為政府質量工作考核、國家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重要內容。
認證認可制度體系在深化改革中更加完善定型,基礎作用更加顯現,成為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支撐。按照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國家認監委在認證認可領域實施了159項改革舉措,順利推進了完善認證機構審批、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統一綠色產品認證標識等中央及國家重點改革任務,全面開展了強制性產品認證、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認可和人員注冊制度等制度改革,行政管理效能明顯提升,行業發展活力顯著增強,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更加完善。
認證認可服務水平在創新發展中顯著提升,供給質量顯著優化,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門類,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營業總收入2017年末已突破2600億元,成為全球增長*快、潛力*大的檢驗檢測認證市場。
認證認可工作得到了我國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2017年9月,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第185次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推進質量認證體系建設;2018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將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作出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明確了總體要求、工作任務和保障措施,為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工作指明方向。認證認可事業發展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
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國家認監委扎實推進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綠色產品認證標識、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轉產品認證管理等中央重點改革任務,放寬檢驗檢測認證市場準入,改革完善認證機構審批、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強制性產品認證等制度,有效激活了市場發展活力。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作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戰略部署,將完善市場監管體制作為重大改革舉措,組建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明確將國家認監委職責劃入市場監管總局(對外保留牌子,統一管理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工作。日前,市場監管總局新設立的認證監管司、認可與檢驗檢測監管司已經組建成立,我國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工作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未來,國家認監委將圍繞“堅持政治導向,加強黨的領導;堅持需求導向,提升供給質量;堅持問題導向,深化改革創新;堅持共治導向,完善工作機制;堅持結果導向,構建評價體系”的工作方針,以深化改革總攬工作全局,全面提升認證認可檢驗檢測供給水平,更好服務于市場監管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著力優化市場準入,激發檢驗檢測認證市場活力。進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化認證機構準入制度改革,推進認證機構審批“證照合一”改革試點;深化檢驗檢測機構準入制度改革,推進資質認定“減證便民”服務;深化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改革,推進“目錄瘦身,簡化程序,減輕負擔”,全面優化檢驗檢測認證市場準入環境。
——著力加強執法監管,不斷提升認證認可公正性。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和社會共治機制為根本,深入開展“認證亂象”專項整治行動,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整頓和規范檢驗檢測認證行為,加強高風險對象監管,建立失信懲戒機制,切實維護認證認可的公正性,優化市場環境。
——著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提高市場供給質量。圍繞實施質量強國戰略,深入開展認證認可助力質量提升行動,提升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能力和水平,通過百萬企業認證升級、高端認證質量惠民、認證服務地方行業等行動,充分發揮認證認可保底線、拉高線、加強全面質量管理的特有作用,促進產品、服務和行業、區域質量水平全面提升。
——著力深化認證認可國際合作,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深入開展“中國認證,全球認可”行動,構建“一帶一路”認證認可合作機制,推進跨境監管和民間機構國際合作,加快國際合作互認步伐,為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貿易便利化工具,提升我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話語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