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記者:剛才您提到,去年一年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增長9.44%,是否與落實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有關?請問近年來國家認監委“放、管、服”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果?
國家認監委副主任董樂群:
機構數量的增長,是國家認監委落實國務院“放、管、服”改革成效的生動體現。
近年來,國家認監委堅決貫徹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斷優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市場營商環境,有效激發了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服務業的發展活力。認證機構資質審批時間縮短至35日,比改革前縮短了一半;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減程序、減環節、減時間、減收費、減申請材料,許可有效期延長一倍;強制性產品認證推動“目錄瘦身”,對部分產品采取企業自我承諾認證模式,全面改革3C標志管理。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后產生了顯著效果,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從業機構快速增長,市場活力顯著增強。在“放”的同時,國家認監委不斷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組織開展了“認證亂象”專項整治行動,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進一步加大對涉及消費者人身健康安全的3C獲證產品的專項監督抽查,強化風險預警,不斷凈化認證市場環境。同時,國家認監委持續優化政府服務,全面開展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升級活動;推動與消費者密切相關的綠色產品認證整合;大力推行消費領域高端品質認證;推進食品農產品認證和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記者:請問國家認監委在強化認證市場監管、打擊“認證亂象”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在認證執法監管方面將采取哪些措施??
國家認監委政策與法律事務部主任劉仲書:
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國認證認可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我國正在由認證認可大國邁向認證認可強國行列。機遇****,挑戰也更加嚴峻。一些認證領域仍然存在違法操作、買證賣證、虛假認證等認證亂象問題,嚴重損害了認證認可的公信力。近年來,國家認監委持續推進監管方式改革和創新,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不斷加大認證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認證違法行為,2017年以來共撤銷了8家認證機構的批準資質和4名認證人員的執業資格,責令1家認證機構停業整頓6個月,行政警告了29家違規認證機構,并向社會公布了對違法機構、人員和相關證書的處理結果,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有力震懾了違法行為,警示了不法機構。*近,我們剛剛出臺了《認證機構及認證人員失信管理暫行規定》,認證機構、認證人員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發生嚴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行為的,將被列入失信名錄,給予一系列懲戒措施。下一步,在國家新型市場監管體制下,國家認監委將繼續加強認證執法監管能力建設,鞏固前期的整治結果,保持監管高壓態勢,堅決打贏治理“認證亂象”攻堅戰。同時將不斷完善認證失信懲戒機制,提高違法失信成本,著力引導認證機構回歸本源、誠信經營、穩健發展,營造認證行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提升認證行業服務能力與供給質量。
記者:我國檢驗檢測行業目前發展迅速,請介紹一下外資檢驗檢測機構在華發展情況如何? 國家認監委將采取哪些措施,進一步擴大檢驗檢測市場對外開放??
國家認監委實驗室與檢測監管部主任喬東:
外資檢驗檢測機構作為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腳步共同成長。?
一、外商投資檢驗檢測機構準入限制放開,享受“國民待遇”。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始終堅持對國內外檢驗檢測機構一視同仁,同等保護,《國家認監委關于實施<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的若干意見》中取消“在華設立外資檢驗檢測機構的外方投資者,需要具有3年以上檢驗檢測從業經歷”的準入規定,外資機構在華享受國民待遇。
二、外資檢驗檢測機構發展效益穩步提升。截至2017年底,在華外資檢驗檢測機構取得資質認定的有301家,且大部分集聚在東部地區,營業收入199.36億元,同比增長20.06%。平均每家機構取得營業收入6623.3萬元,遠高于國內檢驗檢測機構的平均水平(654萬。人均產值50.44萬,是全行業的2.35倍。規上企業平均收入規模達到1.44億元,同比增長7.46%;營收前100名中有21家是外資機構。21家外資檢測機構的營收規模占營收前100名的檢測機構總規模的31.99%,比去年外資機構占比提高2.56了個百分點,外資規模和實力在逐步提升。
三、國外知名檢測集團紛紛布局中國市場。國外知名檢測集團幾乎都在中國設立有公司,其分公司、子公司的數量在數家到數十家不等,檢驗檢測業績發展迅速,從事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很多知名公司單個分公司年收入在數億元以上,是中國檢驗檢測市場中的巨頭。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