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國標委官網發布了《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網上監測規范》國家標準征求意見,這是我國首次發布電商產品質量監測國家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網上監測的主要程序及其相關要求,以及實施產品質量網上監測的相關保障和能力支持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行業協會和其他第三方機構實施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網上監測活動;也適用于政府相關部門對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的網上監測。
引??? 言
0.1?總則
對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進行網上監測是預防和控制電子商務產品質量風險的基礎,是促進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本標準用于為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網上監測提供過程管理要求。
0.2?過程方法
本標準采用過程方法,即遵循“策劃-實施-檢查-處置”(PDCA循環。PDCA循環確保了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網上監測過程得到充分的資源配置和管理,確定改進機會并采取行動,以促進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網上監測活動的持續改進。圖1表明了本標準的第5章至第11章是如何構成PDCA循環的。
注:數字表示本標準相應的章。
圖1? ?本標準的結構與PDCA循環的關系
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網上監測規范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網上監測的主要程序及其相關要求,以及實施產品質量網上監測的相關保障和能力支持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行業協會和其他第三方機構實施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網上監測活動;也適用于政府相關部門對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的網上監測。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35408-2018??電子商務質量管理 術語
GB/T 27921-2011??風險管理 風險評估技術
GB/T 22080-2008??信息安全管理體系 要求
3 術語和定義
GB/T 35408-2018中界定的以及下面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電子商務交易產品 E-commerce transacting Commodity
交易當事人或參與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絡(包括互聯網、移動網絡或其他信息網絡以電子方式進行交易的有形產品。
3.2
質量監測?Quality monitoring
包括產品質量信息的采集、質量風險分析、產品抽樣及采樣、產品檢驗、質量風險判定等一系列活動。
3.3
產品質量風險?Produce qualityrisk
指由于產品設計考慮不周、生產技術水平不夠、生產過程把關不嚴等原因所造成的質量不確定性風險。
3.4
質量信息庫?Qualityinformation database
對政府發布或掌握的質量信息、消費者反饋的質量信息,平臺、協會或第三方機構等掌握的質量信息,國內其他組織發布或掌握的質量信息,境外信息,媒體網絡信息等進行實時、系統、有效收集、整理而形成的質量信息池或平臺。
3.5
抽樣?Sampling
抽取或組成樣本的行動。
3.6
網上采樣?Onlinesampling
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獲取抽樣對象的過程。
3.7
采樣人?Samplingperson
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獲取抽樣對象的人員。
4 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網上監測流程
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網上監測主要流程包括質量風險確認、質量監測計劃、網上采樣、樣品檢驗、質量監測結果評價與處理、監測管理評價與改進,各環節間的輸入輸出關系以及輸出結果見圖2所示。
圖2 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網上監測流程
5 質量風險確認
5.1 總則
5.1.1 應建立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信息庫,實時收集內外部質量風險信息,包括監測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數據、資料和報告。
5.1.2 應實時對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信息庫中的各類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和匯總,確定適宜、有效的方法對質量信息進行分析和評估,進行質量風險確認,形成評估報告。
5.1.3 質量風險確認包括質量信息處理、質量信息分析、質量風險評估和質量風險確認,其過程及各環節輸出的結果見圖3。
注:菱形框中為輸出結果。
圖3 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風險確認流程
?
5.2 質量信息采集
5.2.1 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信息來源包括但不限于政府發布或掌握的風險信息,消費者反饋的信息,平臺、協會或第三方機構等掌握的風險信息,國內其他組織發布或掌握的風險信息,境外信息,媒體網絡信息等。常見的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信息來源及渠道參見附錄A。
5.2.2 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信息采集方法可包括調查采集法、工具采集法、定向采集法。常見的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信息采集方法參見附錄A。
5.3 質量信息處理
5.3.1 應對采集到的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信息進行處理,一般包括信息清洗和要素提取。應進行缺失值處理和異常數據處理,剔除重復信息、不相關的信息以及虛假信息,并對所有質量信息進行信息識別與分析處理,提取出核心要素。
5.3.2 質量信息處理方法可包括粗糙集、數據標準化、主成分分析、相關分析等,以實現數據降維、消除噪音,提高信息質量。
5.4 質量信息分析
5.4.1 應對處理后的質量信息進行分析,挖掘質量信息的內在特征和規律,并對信息分析結果進行存儲。
5.4.2 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信息分析可利用一些常見的統計分析方法,也可利用數據挖掘算法實現。常見的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信息處理和分析方法參見附錄B。
5.5 質量風險評估
5.5.1 選擇或確定質量風險評估準則,定期或在需要時對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風險進行評估。
5.5.2 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風險評估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評估三個步驟:
a)??風險識別。進行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風險識別,生成風險列表。風險列表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風險源、影響范圍、事件及其原因、潛在的后果及風險責任方。
b)??風險分析。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風險分析包括考慮所識別風險發生后將導致的潛在影響以及這些風險發生的現實可能性,進而確定風險級別(見表1。
表1 風險級別
風險等級 | 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 | 表示 |
重大風險 | 可能性大,損失大, | S |
較大風險 | 可能性較大,或者損失較大 | H |
一般風險 | 可能性不大,或者損失不大 | M |
較小風險 | 可能性較小,或者損失較小 | L |
微小風險 | 可能性很小,且損失較小 | N |
?
c)??風險評估。將風險分析結果與建立的風險準則進行比較;確定實施風險處理的優先級。
5.5.3 應選擇適宜、有效的質量風險評估技術。常見的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風險評估技術和方法參見附錄C。
5.6 質量風險確認
根據質量風險評估結果,應將重大風險和較大風險列入質量網上監測范圍,對于一般風險可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確認,形成風險確認報告。
6 質量監測計劃
6.1 監測計劃基本內容
監測計劃應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a)??監測目標;
b)??監測范圍;
c)??監測周期;
d)??職責分工;
e)??進度安排;
f)??抽樣計劃;
g)??檢驗機構
h)??經費預算;
i)??監測數據分析方法;
j)??風險嚴重程度評估;
k)??監測報告;
l)??信息發布。
6.2 抽樣計劃
6.2.1 監測過程中,需要對5.6中已確認存在質量風險的產品進行抽樣檢驗。
6.2.2 抽樣計劃應包括以下內容:
-抽樣方法;
-抽查對象,應明確抽查產品類目、店鋪類型、產品品牌、規格型號要求等。除電子商務企業平臺內部抽樣外,應明確涉及的電子商務平臺;
-檢驗項目;
-檢驗方法;
-檢驗標準;
-進度安排。
6.2.3 采樣方式包括神秘顧客購買、第三方機構采樣等多種方式。所選擇的采用方式應確保:
-采樣人熟悉和掌握樣品采樣、儲運等相關技術要求;
-樣品符合抽樣方案的要求;
-樣品信息完整;
-工作保密要求。
6.3 質量監測結果風險等級
根據質量監測計劃實施網上監測,應對質量監測結果進行風險等級界定,界定標準參見表2:
表2 質量監測結果的風險等級界定
風險等級 | 嚴重程度 | 特征描述 |
重大風險(S | 非常嚴重 | 產品質量*端低劣,會導致災難性的傷害??蓪е滤劳?、身體殘疾等,或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或產生重大的社會經濟損失和嚴重的社會負面影響。 |
較大風險(H | 較為嚴重 | 產品主要性能和指標中有部分未能達到質量要求,導致產品無法正常使用,或對人體造成一些不可逆轉的傷害,產生一定的經濟損失,對社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
一般風險(M | 一般 | 產品基本能夠達到質量要求,但部分質量性能和指標尚有一定的差距,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影響程度以及社會經濟損失一般。 |
較小風險(L) | 較小 | 產品的性能和指標達到質量要求,但部分功能與描述有差距。可能對人體造成某種程度的不舒適感,或與顧客期望有差距,影響較輕,一般不會造成社會影響。 |
微小風險(N) | 微弱 | 產品滿足質量要求,幾乎沒有傷害,也未有社會經濟損失。 |
7 保障和能力支持
7.1 人員
應確定并配備所需的人員,以確保有效實施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網上監測的策劃、運行及管理,必要時可設置單獨的部門以系統地開展工作。
7.2 資金
應提供產品質量網上監測所必需的資金,必要時可編制資金預算。
7.3 基礎設施
應確定、提供并維護所需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應包括但不限于:
a樣品存放場所;
b計算機設備;
c軟件;
d網絡及通信設備;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