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工商、質監、食藥監三部門合一,是國家機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市場監管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這一整合不是簡單的三合一,而是完全打破原來的部門格局,重新進行職能、機構的設置與分配,重塑一個新的市場監督管理局。廣東、山西、安徽、山東、浙江、上海等多地都在推行工商、質監、食藥監等部門的合并。各地具體的操作情況都不完全一樣,全國目前也沒有統一要求。
一、工商、質監、食藥監三大部門如何從“前世”的三局“平行線”,到“今生”的“交叉線”,再到“未來”的“一條線”
1、工商
1978年,縣級以上設工商行政管理局;
1998年,省級以下實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垂直管理;
2012年,工商系統劃歸地方政府分級管理。
2、質監
1986年,縣級以上設標準計量局;
1990年,標準計量局改為“技術監督局”;
1999年,質監系統實行省級以下垂直管理;
2000年,技術監督局改為“質量技術監督局”;
2012年,質監系統劃歸地方政府分級管理。
3、食藥監
食藥監1998年,組建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2000年,藥品系統實行省級以下垂直管理;
2003年,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08年,食品藥品監管機構實行地方政府分級監管;
2013年,改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二、前世——平行線上的尷尬
表面上看,工商、質監、食藥三部在監管上各司其責,但在監管實踐中部門間往往職能交叉,容易發生“錯位”現象。有人曾“追蹤”一只雞的監管鏈條——如果是進口雞,涉及檢驗檢疫和海關部門;如果是國內雞,則要分成兩種情況:野雞呢,是林業部門的事情;若是飼養雞,就是農業部門的事情。進入生產環節,是質檢部門的范圍;進入流通環節,又歸工商部門管。到餐飲環節,如在賓館、景區,還涉及旅游局,僅在一般的餐館飯店,就要找衛生部門了。
三、今生交叉線的變遷
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市場監管體系,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的部署,2014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監管有力的現代市場體系”。工商、質監、食藥監三大職能部門正式告別“平行線”,開始走向合并的“交叉線”。
“您好!我在武清區一家小店花7.5元買了瓶白酒,還沒開封就發現有異物,您看該找誰?”2014年9月,在新成立的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督投訴舉報中心,12315熱線接到了一位居民的投訴。
幾天后,辦件單出爐:雙方就賠償達成協議,酒廠承諾要注意產品質量,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以前遇到這種投訴,我們會告訴消費者重新撥打質監部門的熱線。”監督投訴舉報中心籌備組負責人胡津康說,過去工作人員經常說“這個問題請您撥打”,如今則是“不解釋、馬上辦”。投訴舉報中心的30個坐席被設計成“九宮格”,來自工商、質監和食藥三個部門的接聽人員間隔落座,遇到需要轉交的專業問題,一個轉身就能交辦。
2014年7月30日,天津市將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三個部門“三合一”,成立了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這樣一來,原來分屬不同部門的“12315”“12365”“12331”三個投訴受理平臺也整合成了一個。
天津市市場監管委主任林立軍介紹說,新成立的市場監管委承擔25項職責任務,食品生產、經營、消費等環節的多部門管理變為統一管理,不存在職能交叉等“錯位”問題;監管環節不再分段監管,而是統一為全過程監管,再加上檢驗檢測技術資源、執法隊伍等實現統籌整合,有望填補監管空白,改變“缺位”問題;行政審批將由原來的三個部門分別受理改為統一受理,實現“一個窗口辦事”,市場主體準入門檻大為降低,有望改變“越位”問題。
四、“一個部門管市場”,各地逐步開始行動。
此前,深圳特區、上海浦東新區、浙江舟山市等地也探索建立了市場監管局。截至2017年4月,江西省已在100個縣(市、區實行工商、質監、食藥監三局合一。
記者了解到,四川“三局合一”的步伐也在不斷加速。2015年4月,成都諸多區(市縣已經啟動或即將啟動機構改革,將原有的工商局、質監局、食藥監局撤銷,組建市場監督管理局,成都郫縣、崇州、青白江、蒲江、新津、邛崍、都江堰7個區(市縣已陸續成立市場監管局。
五、未來——“融合”定成敗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5月底,全國共有1個直轄市、5個副省級城市、94個地市以及2088個縣區實行綜合執法。縣區采取工商、質監、食藥“三合一”整合的有1502個,因此60%縣區不再單設食品藥品監管機構。
然而,改革也有爭議。三年的磨合、運行過程中也發現不少問題。
“*大的問題是,‘三局合一’是一個自下而上的改革,而非自上而下,使得日常工作的上下對接非常復雜繁瑣。”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曾經這樣提到,以前是垂直管理,比如區工商局就主要對應市工商局,只有一個“婆婆”。但現在區市場監管局一下子有了四個“婆婆”,除了因改為屬地管理要聽區政府的,也要聽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和市食藥監局的。有時市里幾個局要同時開會,區市場監管局對應的科室負責人都忙不過來。現在區市場監管局還沒有新的統一內網,以前3個局的內網得同時用。
而僅就機構名稱而言,天津、江西叫“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河北叫“食品和市場監督管理局”,安徽叫“工商行政和質量技術監督”,更多地方叫“市場監督管理局”。與之相關的是,執法依據不統一、執法程序不統一、法律文書不統一等問題影響監管效率。
據統計,2012年底,原全國食藥監管系統人員數量為10.36萬。到2015年底,人員編制、監管經費、執法裝備、辦公場地等均有所增加。
但同期,全國查處食品藥品違法案件數量卻大幅下降,如藥品案件數量從2012年的17萬件驟降到2015年的9萬件。推行“多合一”改革的地區,其食品藥品投訴舉報處理、大案要案辦理等情況也落后于單設機構地區,與問題導向的監管思路嚴重不符。
讓人困惑的是,目前,成都、廣東、山西、安徽、山東、浙江、上海等多地都在推行工商、質監、食藥監等部門的合并,各地具體的操作情況都不完全一樣,全國目前也沒有統一要求。
六、“三合一”的路,到底應該怎么走?
有專家坦言,政府機構改革就是要解決問題,梳理弊端,為改革找到方向。“三局合一”并不是簡單的改個名字、換個牌子,有針對性地解決影響履行職能、滯緩辦事效率的梗阻問題,更為重要,更加艱巨,也更需要下長期的功夫。
比如,合為一家后,三局原本互不統屬的市場監管信息庫,要盡快連為一體,形成共用信息平臺;內設機構必須按照數量更簡、效率更優的原則,大幅度地整合壓縮;把原來習慣于坐辦公室的機關干部,更多地充實下沉到執法一線,既要讓人“下得去”,更要讓積*性“上得來”;此外,由于管理架構的變化,三局合一后,在辦事流程、監管體系、乃至內部工作機制上也要大刀闊斧改革,更好地適應市場監管一體化的新形勢,以及市民和企業的辦事需求。
應當看到,“三局合一”掛牌,只是改革邁出的**步。外地先行地區在這方面,有很多機制制度性經驗可供參照;可以預見,始終以問題為標靶,以改革為動力,從相加到相融,“三局合一”就能發揮出應有的工作效能,產生“大于3”的改革效應。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