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色、香、味俱全一直是人們對食物的追求,顏色鮮艷的食物總能從視覺上給人們帶來感官刺激增加購買和食用的欲望。但是,在被這些鮮艷亮麗的顏色誘惑時,可想過美麗的外表下是否存在著安全隱患呢?
下面就介紹一下食物色彩斑斕的來源——食用色素。
什么是食用色素?
食用色素:是色素的一種,即能被人適量食用的可使食物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原有顏色的食品添加劑。
食用色素的分類有哪些?
食用色素按其性質和來源可以分為天然食用色素和有機合成食用色素兩大類。
天然食用色素
天然食用色素:指從動物、植物組織以及礦物中所提取的微生物色素,植物性色素以及礦物性色素等可供食用的天然色素。
常見的有:姜黃素、蟲膠色素、紅花黃色素、番茄紅素、胡蘿卜素、辣椒紅素、甜菜紅、沙棘黃等。
這類食用色素由于來源于天然的動物、植物、微生物成分,因此添入食品中后顏色不鮮艷,遇到水或者油容易褪色,對光、酸、堿、熱等條件都比較敏感,且價格較為昂貴。
有機合成食用色素
有機合成食用色素:多以煤焦油中分離出來的苯、甲苯、萘等為原料而制成的。
其常見的種類有:莧菜紅、胭脂紅、檸檬黃、日落黃、亮藍、誘惑紅、赤蘚紅、新紅、酸性紅、靛藍等,其中前五種合成色素*為常見(下圖依次是亮藍、胭脂紅、莧菜紅、檸檬黃、日落黃)。
這類食用色素加入食品中顏色鮮艷,著色力強,調色容易,性質相對穩定,且成本低廉,在食品工業中被廣泛應用。
從原料和加工制作工藝來講,人工有機合成的食用色素較天然食用色素而言,對人們的健康有更大的安全隱患。
一方面,以煤焦油和苯胺為原料不僅沒有任何營養價值,而且絕大多數對人體有致毒致癌作用。
另一方面,磺化、硝化、偶氮化一系列的有機反應,也會生成一系列的如苯環、氧雜蒽結構的復雜化合物,如若處理不當,則會隨著含合成色素食品的攝入,從而對身體產生毒性。長期低劑量食用含有有機合成色素的食物甚至可能會致畸、致癌。
大家也不要聽到色素就害怕!
在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對不同食品中合成色素的使用有明確的限量,通過限定合成著色劑在各種食品中的*大使用量,進行有效的監管和控制。
科普
食用色素的測方法
在GB/T 5009.35-2003 《食品中合成著色劑的測定》標準中:
用6:4的甲醇-甲酸溶液即可洗去食品中吸附在聚酰胺粉上的天然食用色素;用乙醇-氨水-水(7:2:1)能對合成著色劑(檸檬黃、日落黃、莧菜紅、胭脂紅和亮藍五種合成著色劑)進行有效解析,這利用的是這五種合成色素在酸性條件下較天然色素更穩定。
面對色彩斑斕的食品,該作何選擇?
01正確的認識使用色素,并不是所有的食用色素對人體都有危害。
天然食用色素本身來源于天然的動物、植物、微生物,來源安全,且部分帶有原料自身的營養成分,加入食品可增加其營養價值,有益于健康。
合成色素成本低廉,著色力強,可增加食品的色澤和外觀,是一種應用廣泛的食品添加劑。雖然長期大量的食用合成色素對人體會有一定的危害,但是在合理控制食用量的情況下,并不會危言聳聽的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明顯的影響,因此不必要為此而人心惶惶,甚至刻意夸大其危害。
02嚴格控制合成色素的食用量,對于小孩更要減少食用含有人工合成色素的食物。
>>需要消費者善于辨別哪些食物含有人工合成色素,對常見的合成著色劑如:檸檬黃、日落黃、莧菜紅、胭脂紅、亮藍、靚藍、誘惑紅、赤蘚紅、新紅、酸性紅等要比較熟悉。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