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时间:2021-11-15 来源:互联网
近日,有媒體稱,將三只松鼠等品牌的瓜子送交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結果顯示三只松鼠奶油味瓜子(批次為SS2015120122350134819)被檢出甜蜜素含量超標。甜蜜素含量實際檢出值6.7g/kg,高于規定的6.0g/kg。此事件發生近一個月內,三只松鼠官方一直沒有發聲。
3月1日,三只松鼠CEO章燎原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不發聲是害怕事情被惡意炒作,我們更希望通過埋頭做好產品和服務來獲得消費者理解。”
對于一直自稱食品安全把控*嚴的食品企業之一的三只松鼠為何會被曝出食品安全問題,章燎原表示:“既理解也不理解。”
被指微量超標 ? ?
根據相關媒體公布的送檢結果,三只松鼠奶油味瓜子甜蜜素微量超標,國標是6.0g/kg,三只松鼠則是6.7g/kg。雖然超標量并不算多,但如果檢測結果屬實,三只松鼠無疑將承擔相關瓜子產品檢測不合格的責任。
對此,章燎原向記者表示,這樣的檢測結果我們既理解也不理解。理解是因為無論是政府、媒體還是其他機構,對三只松鼠進行監督我們都表示歡迎與理解,同時目前中國的食品環境下,誰也無法杜絕食品安全問題的存在。而不理解則是三只松鼠在食品安全上做了這么多努力后為何還會出現這種情況。
章燎原補充道:“事實上,我們將相應批次產品送蕪湖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送檢后,并未發現有超標。因此,對于相關媒體公布的出現檢測超標的結果我們尚不理解。”
對于此次甜蜜素超標的原因,章燎原表示,**,檢測方法不一樣可能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其次,堅果炒貨傳統工藝中拌料不均也可能導致這樣的情況發生。
甜蜜素是一種食品中常用的添加劑。“如果長期、大量食用過多的甜蜜素,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肝臟和神經系統危害。”華南理工大學食品學院教授陳中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三只松鼠奶油味瓜子事件被曝光后,三只松鼠相關產品曾下架。對此,章燎原表示:“下架是因為三只松鼠公司考慮到可能存在的風險,主動下架處理,等檢測結果合格后,我們將相關產品重新恢復上架,同時,我們將相關媒體送檢產品的同批次所有產品都進行了銷毀。這并不是因為我們認為產品有問題,只是為了避免安全隱患。”
一位堅果炒貨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檢測方非食品安全主管部門值得商榷,雖然媒體有監督責任,但沒有官方委任,難免會有偏頗,特別是涉及食品檢測方面更需要謹慎。當然,不管如何,食品企業必須把食品安全放在**位置,對于市場出現的任何質疑聲音都需要謹慎對待。
代工之禍?
2012年創辦至今不到四年,三只松鼠憑借代工模式、自建的品牌質量管控體系以及獨特的互聯網思維,去年實現年銷售額20億元以上。
對三只松鼠此次爆發的食品完全危機,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對記者表示:“三只松鼠在不到四年內做到了數十億銷售額,無疑是國內發展*快的堅果品牌,此次三只松鼠被檢測出瓜子甜蜜素超標如果屬實,那么可能的原因就是由于發展太快而管理不能及時跟進。此外,三只松鼠還推出松鼠小賤、松鼠小美子品牌,進入茶葉和花茶領域,不排除因為多元化發展而分散企業精力,導致管理出現漏洞。”
一位堅果炒貨行業從業人士坦言:“三只松鼠的產品都是OEM(代工)的,品質保障以駐廠或批次抽檢也不能達到****控制,三只松鼠本身應該不會刻意違規,OEM廠商是否嚴格遵守三只松鼠的產品標準的確值得其重視。”梁銘宣也表示,食品代工能讓企業在短時間內規模迅速擴大,但這種貼牌生產的模式中,企業對產品質量的把控力較弱,安全隱患較高。
對此,章燎原表示:“企業快和慢并不代表我們存在問題,我們雖然發展了很多品類,但每一步都做了充分的準備,特別在食品安全上,三只松鼠做了很大的努力,質量管理采用的是建立圍繞食品安全、品質的全段數據鏈平臺和職能化管理平臺方式進行的,通過對質量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并建立倒逼改善體系,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做好主人、物流、工廠、松鼠伙伴的連接。”
章燎原強調:“我們是目前行業內檢測環節投入*大的企業,我們還建立了食品安全研究院、松鼠云質量系統,通過質量大數據的分析,可實現終端質量問題的追根溯源,質量問題解決進程實時可視化,食品質量安全預警,同時將云質量系統植入上游供應商生產環節,從根源上減少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下一步我們要爭取做到全品類、全批次、全項目檢測。”
章燎原曾總結了三只松鼠的幾種死法:“*大的風險是食品安全,這里面不排除存在一些媒體過度炒作等因素影響,我也認為,導致食品安全的風險在中國沒有人能徹底地解決,但是我希望用互聯網信息化、數據徹底解決,這需要過程。”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①本网注名来源于“互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个月内与本网联系,联系邮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则视为默认百检网有权进行转载。
②本网注名来源于“百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百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转载本网作品,请联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百检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③本网所载作品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百检立场,用户需作出独立判断,如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