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瀘州市疾控中心發布5月突發公共 衛生 事件 風險評估結果。5月,瀘州市重點關注毒蕈 中毒和流行性腮腺炎;持續關注手足口病、麻疹和風疹;一般關 注水痘和 食源性疾病。
?
毒蕈中毒高峰期即將來臨
?
每年5-10月,瀘州市氣候溫暖濕潤,降雨量大,毒蕈中毒和其他有毒植物中毒多發、頻發。從歷年瀘州市毒蕈中毒病例發病特征來看,一般5月開始出現毒蕈中毒病例,6-10月為病例發生高峰期,11月后降低。發生的地區主要為古藺縣、敘永縣、瀘縣、合江縣等邊遠山區及丘陵地區;職業以農民居多,其次為家務待業和學生;毒蕈來源主要為自采自食,其次為農貿市場,往往造成家庭聚集發病。
?
專家建議,敘永縣、古藺縣、合江縣等重點地區要針對重點人群(農民、家務待業及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提醒群眾不采食、不買賣不認識或未吃過的野生蕈及其干品。在食用蕈類后若出現惡心、嘔吐、頭暈、幻視、幻聽等癥狀,應及時尋求救治。同時,加強對街邊、市場銷售點的監管力度,嚴禁農民銷售販賣野生菌,嚴禁銷售點收購農民自行采摘的野生蕈。各級醫療機構要做好毒蕈中毒救治藥品的儲備,提高臨床醫生對毒蕈中毒救治能力,降低毒蕈中毒的病死率。
?
流行性腮腺炎居家隔離治療
?
4月,瀘州市共報告流行性腮腺炎發病141例。從瀘州市近5年流行性腮腺炎發病趨勢來看,5月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發季節,發生的重點場所是學校和幼托機構。
?
專家建議,接種疫苗是預防流行性腮腺炎*有效的方法,兒童應按時完成預防接種,推薦流行性腮腺炎易感者完成第二劑次腮腺炎疫苗接種。各區縣疾控中心和基層醫療機構要指導學校、幼兒園落實晨午檢、因病缺勤缺課追蹤登記報告和患者居家隔離治療等傳染病防控制度,有效防范和及時處置聚集疫情。
?
防麻疹和風疹 接種疫苗*有效
?
目前,瀘州市的麻疹疫情總體平穩,但風疹疫情上升明顯。5月,瀘州市學校、托幼機構存在發生風疹聚集、暴發疫情的風險。
?
專家建議,要加強麻腮風疫苗對麻風疫苗的替代接種,推動免疫規劃外人群風疹疫苗的知情自愿接種,提高含麻風成分疫苗接種率。醫療機構對出疹性疾病病例要及時采樣送檢,提高監測敏感性。如果市民一旦出現發熱、出疹等癥狀,要及時就診。
?
水痘5-19歲人群多發
?
4月,全市報告水痘133例。在瀘州市,水痘有兩個發病高峰,一是5-7月,二是11-12月。發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19歲學齡兒童及青少年。
?
專家稱,5月,瀘州市水痘疫情上升風險增加,尤其是學校和托幼機構。專家建議,各基層醫療機構要做好轄區托幼機構、學校等重點場所的疫情防控指導,要開展水痘疫苗接種,降低發病率。
?
化兒草、馬桑果都會引起中毒
?
監測顯示,4月,瀘州市上報食源性疾病病例148例,可疑暴露食品主要為蔬菜類及其制品39例(其中疑似化兒草9例、涼拌菜10例、肉與肉制品31例(其中涼拌熟肉制品12例、糧食類及其制品11例、蛋與蛋制品8例。
?
專家稱,氣溫逐漸上升,涼拌熟肉制品、皮蛋、涼面等成為食用較頻繁的食物,肉與肉制品、蛋類及其制品由于加工或保存不當易引起細菌性食源性疾病;目前正值化兒草、馬桑果等野生植物成熟季節,誤食此類野生植物發生植物性食源性疾病的風險增高。
?
專家稱,化兒草和血皮菜外形、顏色*為相似,吃多了會產生頭暈、腹瀉等癥狀,嚴重的還會導致食物中毒。化兒草葉子邊上有卷齒,比血皮菜更修長,放在嘴中咀嚼有苦澀味,在民間被稱為見腫消,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
專家建議,不亂采摘食用馬桑果、化兒草等野生植物,各區縣中小學校、幼兒園要開展相關健康教育課,避免兒童誤采誤食馬桑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