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智慧手段,讓 食品藥品安全 監管從重頻次轉向重實效,從倚重人力到注重科技,從“單純靠自己”到“善于借外力”,記者從近日召開的上海市 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會議上獲悉,絕大多數食品依賴外省市供應的上海,正在探索 超大型城市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特色路徑。
?
法治先行,瞄準痼疾
?
上海是擁有2000多萬人的超大型城市,人口多、密度高,食品藥品安全責任重于泰山。上海市副市長許昆林說,上海正從嚴監管筑牢安全底線,推進食品企業風險分級管理,建立集約化事中事后綜合監管平臺,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推動政企合作形成監管合力。
?
近年來,上海先行先試、銳意探索,食品藥品治理水平能力持續提升。要做到真正把食品藥品安全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必須嚴字當頭,抓住責任落實這個“牛鼻子”。
?
落實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關鍵是“強法治”。2017年3月20日,上海在全國**實施《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以*嚴謹的標準、*嚴格的監管、*嚴厲的處罰、*嚴肅的問責的制度保障,被稱為“史上*嚴地方立法”。此次會議上再次強調,要嚴格執法,對突破道德底線、昧著良心制假售假的,不管是誰都要依法嚴肅追究責任。
?
落實政府的監管責任,關鍵是“提效能”。上海正進一步擴大“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應用,注重運用智能化等科技手段,善于發揮第三方專業力量作用。
?
上海徐匯區委書記鮑炳章說,監管部門把業態規模和日常檢查結果作為橫坐標和豎坐標,形成“九宮格”,按照風險大小實施不同頻次的監管,問題發現率和整改率持續提升;同時實施“全項查”深度體檢,整合全區7家行政部門職能,制定場景式監管清單。
?
智慧手段,科技強力
?
每秒鐘有數千公斤農產品被消費,絕大多數來自外省份供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偏差,都容易埋下隱患。對于這件事關群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的大事,僅靠“人海”戰術靠不住,必須依靠科技強力、專業給力,實現智慧監管。
?
一段時間以來,雖然政府千方百計加大監管力度,全流程、廣覆蓋,但工作成效和百姓感受還有“溫差”。這一方面是因為市民群眾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追求不斷提升,但另一方面也確實存在執法手段“不夠用”、解決問題“不夠準”、處罰金額“不夠狠”等問題。
?
堅持問題導向,回應百姓期待,上海提出要實現三個轉變:
?
監管模式上,從“重頻次”向“重實效”轉變。比如在源頭監管方面,不僅要強化督查力度,更要靠針對性的執法,以萬無一失的高標準,重防嚴守。在法治框架內,該頂格的絕不手軟,該召回的立即召回,該吊銷執照的堅決吊銷……
?
監管手段上,從“倚重人力”向“注重科技”轉變。食品藥品安全涉及因素量大面廣,必須要用科技手段,做到精準高效。集聚數以千計的藥品企業、百余個醫藥平臺和數十個研發總部的浦東,**進行藥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同時,引入“互聯網+大數據”監管;**綜合性的智能監管平臺在閔行試點運行,“市場大腦”為食品藥品監管的數字化轉型,探索標準化、可復制的路徑。
?
監管力量上,從“單純靠自己”向“善于借外力”轉變,調動社會力量。在松江,為期4個月的社會第三方評估工作,向食品生產企業開出了長長的隱患“清單”,全部具體到整改建議。第三方評估在短短4個月時間內,發現問題數為全年監管發現問題數的650%。
?
全員參與,精細治理
?
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不是一家的事。記者從會議上獲悉,除了要不斷提高監管隊伍專業化水平,努力打造一支高效、專業的監管隊伍,上海還將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把監督網絡延伸到基層和社會公眾中去,增強網格發現功能,強化精細治理,讓隱患盡收眼底。
?
近年來,網絡訂餐、海淘食品等業態蓬勃發展,提高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上海也在探索監管新途徑。
?
上海是*早一批出臺外賣送餐從業標準等一系列規章指南的城市;2018年6月起,浦東、普陀和長寧三區還**試點用淋膜紙碗替代塑料餐盒,減少塑料垃圾;針對網絡訂餐監管難點,線上線下聯動,徐匯創新設計防拆卸的“食安鎖”,為外賣食品安全“上鎖”;徐匯還引導外賣小哥主動舉報無證餐飲,目前40名外賣小哥志愿者已提供了線索30余條。
?
“上海曾*早一批啟動食品藥品領域的綜合執法改革。”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局長陳學軍說,新的市場監管局成立后,會承擔更多職責,市場檢查將更加體現綜合監管,切實防范化解食品藥品領域重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