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 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日前(21日發布了2018年 消費者權益糾紛案件審理情況,指出“海淘代購”廣受追捧,但商品質量及售后 服務卻難以保證,消費者個人信息遭受侵犯、電子支付缺乏安全保障等問題時有發生,現貨代購模式下“海淘代購者”應符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規定的“經營者”范疇。
?
北京三中院2018年共審結消費者權益糾紛案件634件,包括買賣合同糾紛、網絡購物合同糾紛、侵權責任糾紛及服務合同糾紛四類案由,這些案件全部為二審案件。其中,因消費者購買商品引發的糾紛占比65.9%;因經營者提供服務引發的糾紛占比34.1%。
?
北京三中院民三庭庭長侯軍介紹,從訴訟主體上看,2018年,被起訴的經營者、生產商多集中在電子商務經營者、大型超市、教育培訓機構、美容養生會所、健身機構及旅游服務機構等,其中涉及電子商務經營者的案件166件,反映了電子商務在當前消費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但相關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也較為突出。
?
通過“海淘代購”,消費者可以在世界范圍內挑選商品,此類購物方式為消費者提供了多元化的商品選擇,因受到消費者青睞而發展迅速,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消費方式,跨境電商平臺逐漸崛起。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據廣西電視臺報道,山東濟南的王小姐經朋友介紹,通過法國代購買了一瓶高端**乳液,王小姐拆開快遞后覺得這瓶乳液不對勁,聯系賣家后,更生氣了。王小姐說:“賣家說不同批次本來就有差異,國內外賣的產品也不一樣,賣家說‘如果覺得是假貨,就去投訴我。’我們都是支付寶交易,她叫什么、在哪兒我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到哪里投訴她。”
?
奢侈品代購,用高仿品冒充正品,一些賣家低價購進仿品寄到國外,再直郵客戶,甚至嬰兒食品也造假,一些標榜海外奶粉代購的商家,在國內供貨商處低價進貨,一位在荷蘭兼職代購奶粉的女士向媒體披露,曾經有商家找她洽談合作意向。這位代購女士說:“他微信聯系我說愿意給我供貨,并且能保證外觀是百分之百的一致,即便他們的產品更換包裝也能**時間得知,另外還說不僅代購從他們那里進貨,就連城市的一些母嬰店用的也是他們的貨,還說因為我人在荷蘭有優勢,他們可以從國內發貨,也能提供阿姆斯特丹的直郵憑證,如果出了問題還有售后團隊,讓我放心。”
?
侯軍表示,北京三中院的審判實踐也反映出“海淘代購”的問題,跨境商品涉嫌仿冒、海內外商品版本不一致、商品質量及相關售后服務難以保證,以及消費者個人信息遭受侵犯、電子支付缺乏安全保障等問題的存在,使得跨境電商領域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
?
侯軍進一步分析,跨境電子商務中,現貨代購是指代購者從國外購買商品后將商品再公開對外銷售,此時代購者已經取得了現貨商品的所有權,其公開銷售商品針對的是不特定的多數消費者群體,代購者將商品銷售給購買人的行為實際上是轉賣行為,雙方之間成立買賣合同關系。
?
法院裁判思路認為,跨境電子商務中的現貨代購,不同于先根據購買者指定再為其代為購買特定商品的代理關系。所以在現貨代購模式下,代購者在境內公開銷售現貨商品時,符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規定的“經營者”范疇,根據《 食品安全法》的規定,應當保證其經營的食品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標準。
?
規范經營者行為的同時,也要提醒廣大消費者。當您有海外代購需求時,請盡量選擇正規平臺購買。通過朋友關系、微信群代購的,也要對賣家的真實身份和商品來源細致了解,以免遇到假“代購”。
?
不僅如此,在電商平臺購買商品時,要使用電商平臺提供的聊天系統進行溝通,以便保證購物過程完整記錄,遇到問題方便申訴解決,并且可以有效提示和攔截站外釣魚網站。另外,對于出現商品存在的任何問題一定要通過官方渠道核實。不要隨意點擊陌生鏈接和下載非官方購物平臺提供的APP。*重要的是自己的個人信息不要隨便泄露給陌生人,自己收到的驗證碼是自己財產資金的*后一條防線,一定不要輕易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