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外觀裝扮得酷似藥品,誘導顧客買“藥”,指導顧客用“藥”,此類侵害 消費者行為隱蔽性*強,群眾 投訴時有發生。14日,武漢市市場 監督 管理局、市 衛生健康委員會,以及市、區衛生計生執法督察大隊聯合執法,突擊 檢查了“姬氏堂鼻炎館”“陳一堂康膚館”等兩家涉嫌非法行醫的經營機構。
?
1月8日起,武漢集中開展聯合整治“ 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嚴厲查處以“保健”為名開展的非法行醫行為。要求“重點查處以中醫藥‘養生'’保健‘’治未病‘等為名,或假借醫學理論和術語欺騙、誘使、強迫消費者接受非法診療、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市衛生計生執法督察大隊黨委書記、總隊長王濱介紹: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全市衛生監督機構開展打擊無證行醫專項整治行動,檢查449家機構,立案查處16件,擬罰款共計6.6萬元,擬沒收違法所得共計20.78萬元,接受并辦結無證行醫投訴舉報60件,全部獲得舉報人滿意評價。
?
14日,位于江岸區育才街的”姬氏堂鼻炎館“正在營業,高高的牌匾冠以”百年“二字,大門右側赫然掛著”北京百年姬氏堂鼻炎專科中醫藥研究院花橋分院“的招牌,十分吸引眼球。貨架上的產品琳瑯滿目,看起來與藥品毫無二致,每一盒上面都寫著消費者的名字,可見生意不差。市、區衛生計生執法督察大隊仔細檢查這些藥膏,發現其準字號認證為”消“字號,準確理解應是” 消毒品“,該店營業執照經營范圍中也清晰注明消毒用品、保健用品,并明令”不含診療服務“。但是營業員對顧客的推銷語是”上到鼻子里,就可以起到消炎、排毒、修復粘膜的作用。執法人員稱:如果銷售人員為顧客做檢查,并自稱其消毒產品有治療作用,甚至“指導用藥”,則此類營銷行為涉嫌非法診療。
?
緊接著,執法隊伍來到位于江岸區江大路105號的“陳一唐膚康館”,標注“創始于1577”,“傳承400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療效顯著”。店內的九塊銅牌宣告來自于國家、省部級各種“授牌”,令人一時真假莫辨。店門口的大幅廣告宣稱“專業解決各類皮膚頑疾”“三步拔毒 一招見效”,夸張宣傳十分明顯。店內這些“克銀舒膚膏”“清濕化毒膏”等10種產品,背面同樣注明的是“消”字號。店堂內一面“藥到病除”的錦旗,也暴露了店主非法行醫的事實。當天,市民李先生就曾在“陳一康膚康館”接受過皮膚病的治療,店員說他病情嚴重向他推銷昂貴的藥膏。
?
經執法人員認定,上述兩家機構不具備診斷治療鼻炎或皮膚病等疾病的資質,也未能提供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報告或批件,大量存在涉嫌夸大宣傳治療疾病和療效的圖片和廣告牌。執法人員現場拆除違規廣告,責令其在取得執業許可之前不得開展診療服務,同時要求兩家機構法人進一步配合接受調查。
?
近年來,細心的市民會發現街頭一陣風似地冒出各種鼻炎館,高價販賣鼻炎膏。這些鼻炎館很多都處罰或取締。2018年1月,安徽宣城中級法院通過民事公益訴訟的形式宣判“濞舒朗抑菌膏”“扈氏鼻炎膏”欺詐消費者,存在非法行醫行為,應依法接受處理。
?
市衛生計生執法督察大隊副總隊長劉建安提醒市民:要看清產品包裝,“健”字號、“消”字號、“械”字號都不能當藥品買回家;不管穿不穿白大褂,沒有執業醫師資格證來給你“看病”,教你用藥都是違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