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5日訊 近日,媒體報道 三全 食品生產的灌湯 水餃在湖南湘西、甘肅酒泉兩市 抽檢出疑似 非洲豬瘟 病毒 核酸陽性。此消息一經爆出,三全很快被輿論推向風口浪尖。
?
事件爆出后,三全連發兩道聲明,但被輿論質疑為“甩鍋”。而就在22日,據媒體報道,三全高管團隊又發布了一封內部信稱,作為下游企業,三全保證對原料豬肉索票索證,并針對瘦肉精、微生物、重金屬等多方面指標進行驗收檢測,并會積*承擔更多社會責任。雖然公司遭受巨大損失,但員工無錯,不該擔責,績效工資依舊會全額發放。
針對該事件,果殼網科普作者鐘凱博士在微博中表示“三全發了個內部信,我覺得有個細節其實很重要。他們已經買了羅氏的PCR儀,專門送人去培訓,建專用配套實驗室(有生物安全防護要求。加上日常運維,這個投入不低。對三全這種規模的公司來說,還能承受,小企業根本玩不起啊。所以重點還是前端檢驗檢疫,讓末端來干防疫的事情,太勞民傷財了!”
?
多項舉措應對非洲豬瘟 ?將對所有原料二次復檢
?
在此前的聲明中,三全多次強調,所用原料豬肉均來自優質合規供應商,且每批到貨原料豬肉均嚴格驗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等合格證明,保證索證索票齊全。
?
而在這封內部信中提到,在應對非洲豬瘟方面,三全對內部人員進行非洲豬瘟防控專業培訓、邀請防控防疫專家到企業進行非洲豬瘟風險評估、將原料豬肉和成品送有關檢驗機構進行非洲豬瘟檢測等等舉措,并采購了羅氏LightCycler96的熒光定量PCR儀器,并已經啟動建設非洲豬瘟檢驗實驗室。
?
目前,三全專業檢測人員已經通過了農村農業部的專業檢測培訓,將對所有原料豬肉入廠后進行非洲豬瘟二次復檢,做到“批批檢測”,*大程度對消費者負責。此外還提到,2019年2月和3月份一線員工的績效工資中與收入和利潤相關部分全額發放。
?
強調索證索票齊全原因:疫情防治一直以來在前端環節
?
值得注意的是,為什么三全要再三強調自己已經按照要求索證索票齊全?內部信中解釋到,在動物的疫病防治這個領域,一直以來是在養殖、屠宰環節管控。
?
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2月18日發布的公告中提到,“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已派出聯合督查組調查核實相關情況,要求豬肉制品生產企業進一步加強對豬肉原料的管控,落實檢驗檢疫票證查驗規定,完善非洲豬瘟檢測和復核制度,防止染疫豬肉原料進入食品加工環節?!睆闹胁浑y看出,國家法規并無要求食品加工環節對非洲豬瘟這一項進行檢測。
?
這樣做的原因,一是因為在養殖、屠宰環節對非洲豬瘟進行管控范圍小,效果好;二是成本低。鐘凱曾對此指出,對非洲豬瘟的監測重點應該放在前段養殖環節,后端加工環節的重復檢測、重復管理只會徒增成本。
?
“加工企業只能做到批批檢,不可能每頭豬都檢,而且即使檢測結果陰性也不能****保證這頭豬沒有攜帶病毒。所以批批檢合格的豬肉進入生產線,終產品依然可能檢出陽性。”鐘凱這樣說。
?
而對于非洲豬瘟病毒是否對人體有害的問題,此前農業農村部相關專家已做出回應稱,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會感染人,同時它也不會感染除了豬之外的其他動物,不影響食品安全,大家可以放心地消費食用經過檢疫的豬肉。
?
此外,專家還表示,非洲豬瘟不是食品安全問題,是豬的防疫問題。經過高溫70度10分鐘后,是非洲豬瘟病菌被殺死了,是為了保護豬的,這樣不會再傳染豬。
?
阻擊非洲豬瘟或需行業共治
?
據科技日報報道,原國家首席獸醫師張仲秋表示,非洲豬瘟的潛伏期可達3周,初期沒有臨床癥狀,很難在**時間發現和確認,可能存在健康豬處于潛伏期攜帶病毒的情況。如果處于潛伏期的生豬進入屠宰環節,食品加工企業使用了相關的原料進行加工,不排除會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
?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8月10日至2019年1月29日,農業農村部累計發布將近20個文件控制非洲豬瘟、涉及飼料、養殖、物流、屠宰、流通、防疫、檢測等各個領域。阻擊非洲豬瘟這場攻堅戰,已經成為行業共同目標。此次三全危機,也為行業內的“三全們”敲響了警鐘。在這場戰役中,找對主戰場,行業共治打殲滅戰,是以*小代價贏得*大*快勝利的關鍵,根據已根除非洲豬瘟國家的經驗來看,這個主戰場就在源頭。
?
對此布瑞克農信集團研究總監林國發認為,從生豬養殖、屠宰、流通到制成含豬肉制品,“帶病”肉制品流入餐桌的過程產業鏈長、環節多,建議成立專項督查部門聯合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