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個超市 豬肉產品被曝檢出 非洲豬瘟 病毒 核酸陽性,引起關注。隨之如何切實防治非洲豬瘟 疫情,也進入公眾視野。
?
自從2018年8月以來,非洲豬瘟疫情在我國來勢洶洶,盡管我國政府采取了嚴厲措施予以防控,但疫情仍在持續發酵中。
?
針對被爆出的在水餃、香腸等豬 肉制品中發現非洲豬瘟病毒一事,2月17日農業農村部有關人士對**財經記者回應稱:已經注意到此事,正在處置。
?
事實上,在整個產業鏈中,從生豬養殖到餐桌,要切實防控疫情,涉及到眾多監管部門,離不開多方的群策群力,單靠一個農業農村部是無法解決全程問題的。
流入餐桌的“帶病”水餃
?
近日,一份下發給湖南省湘西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督辦函”在網上流傳。該“督辦函”稱,瀘溪縣兩家超市的“三全灌湯水餃”3份樣品檢測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
?
據界面新聞報道,湘西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證實該信息屬實,由河南三全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批次為20190113H的三全灌湯水餃3份樣品確實存在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目前還無法估量該批次產品的數量,還在做進一步檢查”。
?
與此同時,包括三全、鄭榮、科迪、金鑼等在內的11個廠家的40批次產品的83個樣品,也在網上被爆被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據新京報報道,2月15日,甘肅省農業農村廳證實了這一消息,網上曝光的照片為初步檢測結果,省廳還在進一步排查,*終結果尚未出來,也未通知相關企業。
?
在此之前,1月22日,上市公司安井食品也發布公告稱,旗下子公司泰州安井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批次為2018112450T的撒尿肉丸疑似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該批產品被發現疑似非洲豬瘟病毒,是甘肅省慶城縣在對非洲豬瘟疫情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的。
?
根據農業農村部的通報,盡管“我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所有已發疫情均已得到及時有效處置,目前疫情呈點狀發生,總體可控”,但也承認“非洲豬瘟病毒在我國已形成了一定污染面,傳統的生產、流通、消費方式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疫情傳播途徑錯綜復雜,風險難以完全阻斷,且目前尚無有效疫苗,以上因素共同決定了防控工作的復雜性和長期性”。
?
正如安井食品所聲明的內容:“公司所處行業對非洲豬瘟檢測能力存在不足,即便豬產品原料的采購全部來自非疫區且索證齊全,也可能存在原料已被污染的情況。”
?
值得注意的是,被涉及的產品為水餃、肉丸、培根、香腸、火腿腸等。
?
業內多位受訪專家表示,速凍食品中餃子餡的肉,本身就是生肉,而培根、香腸都是“沒有經過高溫處理的肉制品”,容易遭受來自上游原料污染的影響。盡管豬瘟不會傳染給人,并且經過高溫可以有效殺滅病毒,但超市豬肉產品檢出非洲豬瘟病毒,依然會對消費者產生影響。對此必須嚴加監管。
?
檢測是為防止“帶病”豬肉制品再次擴散到生豬環節
?
有人或有疑問,既然高溫可以殺死病毒,且非洲豬瘟不會感染人,那為什么執法部門還去檢測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這一項呢?
?
布瑞克農信集團研究總監林國發對**財經記者表示,高溫可有效殺死非洲豬瘟病毒,非洲豬瘟疫情自從1921年在肯尼亞首次報道以來,迄今已經接近100年,家豬及野豬仍是其**宿主,未出現過疫情傳染給人的案例。非洲豬瘟病毒對豬具有發病急、傳染性強、死亡率*高等特點,其傳播途徑中通過飼料/豬食概率大。
?
他分析稱,肉丸及水餃在加工過程中,更多的是把豬肉攪碎,并未對豬肉進行高溫處理。如果豬肉中含有該病毒,且*后以廚余飼料喂豬或者進入飼料渠道,很容易再次造成非洲豬瘟疫情的傳播擴散。比如,春節前后,廣東省農業部門就在重要的交通口設置返鄉豬肉制品檢查,對沒有有效檢驗檢疫且無進行高溫處理的豬肉制品進行收繳無害化處理,主要就是為了防止可能攜帶非洲豬瘟病毒的豬肉制品流入廣東,造成疫情的擴散。
?
林國發稱,從某個角度來看,豬肉制品檢測與食品安全沒有明顯關聯,更多的是為了避免因攜帶有非洲豬瘟病毒的豬肉制品,通過其他渠道再次擴散到生豬環節。
防治疫情離不開聯合執法
?
在整個產業鏈中,從生豬養殖到餐桌,要切實防控非洲豬瘟疫情,涉及到眾多監管部門,離不開多方的群策群力,單靠一個農業農村部是無法解決所有問題的。
?
林國發解釋稱,生豬養殖、活豬流通、屠宰及鮮凍肉流通歸口農業農村部主管,含豬肉食品進入市場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務院機構改革,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職責并入主管。此外,發現疫情后撲殺生豬,對養殖戶及企業進行補償,需要協同財政部。在全國開展打擊私屠濫宰,防控非洲豬瘟,保證生豬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治理,還需要公安部的介入。活豬儲備和凍肉儲備歸口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主管。生豬運輸車輛備案等監管需要交通運輸部協同。還有,餐飲廚余的處理也需要生態環境部承擔責任。
?
他認為,生豬養殖-屠宰-流通-含豬肉制品,“帶病”肉制品流入餐桌的過程,產業鏈長、環節多,單純由農業農村部一個部委來管理的確很難做好閉環監管。建議成立專項督查部門聯合執法。
?
有業內人士稱,從目前來看,主要防控辦法還是發現疫情后及時撲殺、隔離、區域性禁止調運、有效消毒。目前看來急需進一步加強對廚余喂豬的監管,并在屠宰過程中加強檢驗檢疫。并且,也要考慮在生豬屠宰后,排酸結束時進行復檢,及時發現在屠宰過程中是處于非洲豬瘟病毒潛伏期的情況。
?
進口豬肉“搶手” 出現買貨難
?
鑒于疫情傳播的復雜性,當前,大型屠宰場在屠宰過程中有檢疫部門進行實時檢測,但這仍不能完全排除屠宰的生豬中沒有攜帶非洲豬瘟病毒。
?
一方面屠宰企業擔心屠宰的生豬中攜帶病毒,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的持續影響,生豬存欄下降,2019年,豬肉上漲的概率*大,且可能上漲幅度明顯,這兩個原因促使屠宰場不愿增加庫存和銷售遠期凍肉。
?
林國發稱,基于這兩方面的考慮,如果企業要銷售遠期合同的話,會把定價標高。目前,5~6月份合同銷售價格已經較現貨價格高出3000元/噸左右。
?
值得關注的是,非洲豬瘟疫情爆發后,由于進口豬肉流通不受影響,終端企業更愿意使用進口豬肉,特別是華東和華南地區。受疫情影響,活豬調運不順,導致地區豬價強勢,進口豬肉盈利良好。
?
春節前后,國內豬價出現反彈,市場擔心夏季豬肉供應不足,且擔心國內非洲豬瘟疫情持續,于是,進口夏季到港豬肉的意愿大增,特別是豬肉制品企業。這直接推高了夏季到港豬肉的價格,短短半個月內,較年前普遍上調了800~1000元/噸,且出現買貨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