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作為統防統治重點。 ?
小麥赤霉病危害人畜健康 2019年流行風險高
?
赤霉病是小麥和大麥的重要病害,遍及全國,一直是淮河以南及長江中下游麥區發生*嚴重的病害之一,在大流行年份,產量損失可達10%-40%。近年來,在黃淮海平原麥區、西北麥區和東北春麥也多次發生大流行,造成很大損失。赤霉病不僅造成麥類產量的減少,而且商品價值也低,病粒失去種用和工業價值。同時,由于病菌的低謝產物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還會中毒。
?
根據農業農村部通報,2019年我國小麥重大病蟲害發生程度將重于常年,特別是小麥赤霉病在黃淮南部偏重流行風險高,將對我省夏糧生產構成直接威脅。
?
通知要求,各地要把小麥赤霉病預防作為統防統治工作的重點,嚴格按照政策要求、技術規范開展統防統治工作,赤霉病統防統治要實現全覆蓋,防治效果達80%以上。
?
通知要求,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保障小麥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所需資金。中央財政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資金、植保社會化服務項目資金,要全部用于小麥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不得擠占挪用。同時,要整合其他涉農資金,采取政府購買植保社會化服務、實行統防統治服務補貼等方式,全面推進小麥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
?
各地要強化小麥重大病蟲害尤其是小麥赤霉病的監測預警,全面掌握苗情、墑情、菌情,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會商研判病害發生趨勢,明確重點防控區域、關鍵防治田塊和*佳防控時間,準確發布預報預警信息。
?
抓住揚花期及時用藥 做到“四個堅持”
?
小麥赤霉病如何防控?
?
記者從農村農業部獲悉,在科學肥水管理、清溝理墑等農業防控措施基礎上,抓住關鍵時期及時噴施對路藥劑預防是控制當季小麥赤霉病發生、降低毒素污染的重要措施。
?
為了提高預防控制效果,要努力做到“四個堅持”。
?
堅持適期用藥。
?
小麥齊穗至揚花初期是預防控制小麥赤霉病發生的*佳時期。
?
長江流域、江淮、黃淮南部等常發區,全面落實“見花打藥”藥劑預防措施,如遇連陰雨、長時間結露等適宜病害流行天氣,應在**次用藥后5-7天再次施藥,進行第二次防治。
?
黃淮北部、華北等偶發區,一旦遇適宜病害發生的氣候條件,應抓住小麥揚花期,及時用藥預防。
?
堅持合理選藥。
?
選用對路的藥劑種類、足夠的有效劑量,是保證預防控制效果的關鍵。
?
應優先選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鮮胺等藥劑及其復配制劑,尤其是長江中下游、江淮、黃淮局部等赤霉病菌已對多菌靈產生抗藥性的地區,必須慎用多菌靈及其復配制劑。
?
劑型上盡可能選用耐雨水沖刷的超微粉、膠懸劑等。同時,注意輪換用藥,第二次防治應選用與**次防治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品種,以延緩抗藥性產生、提高防治效果、減輕真菌毒素污染。
?
(三堅持科學施藥。
?
選用高效的施藥器械、適宜的助劑和穩定劑,是保障預防控制效果的基礎。
?
推薦使用自走式寬幅施藥機械、熱霧機、機動彌霧機、電動噴霧器、無人機等施藥機械,應盡量避免使用擔架式噴霧機。
?
盡可能選用小孔徑噴頭噴霧,添加相應的功能助劑,保證適宜的霧滴大小和藥液均勻展布性能。
?
機動彌霧機噴霧,出液量應控制在2/3以內;熱霧機防治,應配合穩定劑使用;無人機尤其是多旋翼無人機作業,應添加沉降劑。
?
(四堅持一噴多效。
?
小麥穗期是小麥多種病蟲盛發期,各地應以小麥赤霉病預防控制為重點,因地制宜,合理選用和科學混配防控藥劑,兼顧做好條銹病、白粉病、吸漿蟲、蚜蟲等重大病蟲害防控。同時,注重防病治蟲和控旺防衰相結合,推行藥肥混用、促進保粒增重。
?
此外,小麥成熟期要及時收獲、晾曬烘干,避免麥粒受水分過高或濕度過大影響,致使病菌再次繁殖、產生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