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2月14日消息:據《勞動報》報道,對于便利店里的臨保 面包和 三明治等產品,商家究竟是怎么 處理的,如何確保 食品安全呢?本報記者曾就此問題**展開過 調查。近日,記者再次走訪滬上多家便利店發現,在 食品臨保前2小時,所有臨期產品都被工作人員撕開 包裝銷毀。多家便利店也明確表示,會通過多種措施確保食品安全。食品行業專家建議,商家在銷售臨期食品時,還可以進行人性化提醒,讓 消費者確認所購產品的 保質期。
?
當晚到期面包10點全部下架
?
記者近日分別走進了滬上的羅森和全家便利店。下午一點半,在羅森便利店內,記者發現了在10只各色面包中,有2只保質期至當天晚間24時的面包。而在全家便利店內,一排貨架上擺放了20余只面包,其中有兩款共7只保質期至當天晚間24時的面包。這些面包大都擺放在醒目位置,保質期也標注明晰,消費者一眼就能看到。從比例上看,當天到期的面包數量占比大約在2-3成左右。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些面包將會賣到晚上9點左右,剩下的只能銷毀處理。
?
一個工作日的晚間,記者再次走進一家羅森便利店。晚上10點不到,店內的工作人員已經開始檢查面包貨架,并將即將過期的兩只面包挑了出來。在店內的監控下,工作人員打開面包包裝,將食品和包裝分開丟棄入不同的垃圾桶進行銷毀。工作人員介紹說,之所以要先拆包再銷毀,主要是擔心完整包裝會被撿拾后,誤認為是安全食品。
?
同樣的場景也發生了申城其他的便利店里。記者從猩便利了解到,所有的臨期食品都根據要求,提前3小時開始下架并做報廢處理。猩便利相關人士透露,所有報廢產品都在監控攝像下進行,工作人員會先將報廢信息錄入到后臺系統,然后進行拆包分開銷毀。“每天都會按照公司要求對食品進行排查,提前下架臨期商品。”
?
涵蓋所有7天保質期內鮮食
?
除了人工的多次檢查外,智能手段也被應用到報廢食品過程中。此前,全家宣布在全國2500多家門店升級食品效期管理機制,將原本運用于部分鮮食的標簽預警機制,全面擴大至7天以內保質期的所有鮮食商品,比如盒飯、飯團、三明治,面包、甜品、水果、沙拉等。據悉,該標簽預警機制是通過智能化系統,監測商品標簽數據,確保過期商品在門店無法售賣。
?
如此一來,全家在食品效期管控方面,將實行智能化管理和人工檢查“雙管齊下”的模式。據介紹,一些保質期較短的商品如盒飯、飯團等,臨期前一小時,就無法在收銀臺掃碼結賬,不能販售。比如一個保質期至當天下午6點的三明治,工作人員會提前從貨架上撤下該商品,與此同時,POS機端下午5點也會直接鎖定該商品,不能進行銷售。此外,門店也規定每天定時進行人工檢查,并不定時派出督導,抽查門店報廢記錄。尤其針對需要低溫保存的短保質期商品,門店每天至少3次人工檢查。在保留原有人工監管機制基礎上,通過增加技術手段,實現了食品安全的雙重把關。
?
羅森便利的一位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一般商家都會在產品臨保前2小時左右將商品撤柜銷毀,這也是行業內較為普遍的做法。工作人員會提前做好記錄,確保過期產品不會出現在貨架上。
?
建議對臨期食品增設提示
?
勞動報記者此前曾**對便利店銷售臨保食品的問題進行過調查。當時,記者發現,晚間18點后,貨架上當夜過期的面包占比大約在一成左右。這些臨保食品與其他產品放在一起銷售,既無提示也無折扣優惠,直到臨近深夜24時,面包貨架上的商品才更換一新。
?
現今,大部分便利店都會在產品臨保前2小時左右將商品撤柜銷毀,可謂邁出了很大的一步。
?
在此基礎上,市食品協會秘書長高克敏也建議,一方面消費者在選購時要注意具體標識的保質期,另外企業對于消費者購買臨保食品時,也可以人性化地做出適當的提示,讓消費者充分了解所購食品的信息。而消保委則建議,便利店可以在原有貨架布置上,采用“分區擺放”的方式,特設一塊“當日24時到期”的區域,并用醒目標記加以提示,比如字體可以加大加粗等,做一些人性化提示。
?
有消費者也表示,在購買明天食用的面包時,自己往往不會特別注意到保質期,希望能夠得到有效的提示。“如果是臨保的,希望商家能提供一定的折扣,否則就會選擇保質期更長的。”他坦言。
?
確保安全同時減少浪費
?
采訪中,記者也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面包貨架上,一共有3個同款椰絲面包依次排列。其中,*前面的一只保質期顯示為當天24時,后面兩只則顯示為次日24時。業內人士指出,這也是商家的慣常做法,工作人員在整理貨品時,都會這樣操作,目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臨保食品的銷售速度。
?
他同時向記者透露,自有品牌的鮮食產品是便利店的核心競爭力,產品占比達到4成,毛利也超過30%。而這些商品的特色就是保質期不長,消費頻次高、復購率高。對于一些保質期短的商品,商家銷售壓力較大。因此,對于商家而言,一方面要加強監管,確保這些“拳頭產品”的安全,同時,他們希望合理調整鮮食商品的供應品種和數量,減少報廢。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報廢產品前,工作人員都需要在后臺進行數據錄入的原因。
?
猩便利相關人士透露,基于后臺數據,企業會及時調整各個門店的商品配置,*終的報廢率控制在僅1%左右。業內人士坦言:“甚至今后一些即將報廢的鮮食可以提前進行捐贈,避免浪費。不過這些都需要多方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