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1. 習近平考察東北三省 強調要端穩自己飯碗
?
2018年9月25—28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東北三省,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做出了新的全面部署。建三江地處三江平原腹地,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習近平來到北大荒精準農業農機中心,聽取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糧食生產、“三江連通”水資源綜合利用等情況介紹。習近平步入正在收割的地塊,察看水稻收獲情況。在展示大廳,當地出產的米油豆奶等各類農產品琳瑯滿目,習近平逐一察看,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他雙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長地說道:“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習近平還來到吉林省松原市,乘船沿途察看查干湖南湖生態環境。
?
點評:飯碗要端在自己手里
?
東北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是我國農業資源稟賦*好、糧食增產潛力*大的地區,擁有不可替代的糧食生產優勢。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北大荒發生了滄桑巨變,這片黑土地成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為中國人解決溫飽問題發揮了巨大作用,也為我國糧食自給自足、飯碗端在自己手里做出了重要貢獻。
?
不僅是大糧倉,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振興東北的優勢之一。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優先位置,堅持綠色發展,讓其成為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習近平總書記為東北指明方向、擘畫藍圖,必將激發開創東北振興、改革發展的蓬勃活力。
?
2. 全國兩會習近平重要論述引發熱烈反響 食業人回應高質量發展宏大命題
?
2018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下團組參加審議時,多次提及“高質量發展”這一關鍵詞。在內蒙古團強調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發揮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作用,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和生產力空間布局,走集中集聚集約發展的路子,形成有競爭力的增長*;在廣東團叮囑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面開放,以優質的制度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和完備的市場體系,增強發展環境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提高綠色發展水平;在山東團強調要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要加快建設世界**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做出貢獻……高質量發展的未來圖景愈發清晰。這些圍繞高質量發展的論述同樣引發了食業人士的熱烈回應。食業多位代表委員、行業協會代表、企業家及專家學者場上共同熱議,場下積*發聲,共同奏響食業高質量發展*強音。
?
點評: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
?
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正如史詩般展開。不難發現,很多政策都圍繞一個目標: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淡化經濟增速,強化高質量發展、就業和民生,新時代中國經濟政策的頂層設計日漸明朗。過去,依靠勞動力優勢、密集資本、改革開放紅利,中國成功解決了“有沒有”“富不富”的問題。如今,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著眼點則在于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解決日益凸顯的“好不好”“強不強”的問題。而作為食品行業,在推動自身向高質量發展前進的道路上,更要主動作為、乘勢而上,緊抓這一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
3.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出臺 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國務院不再保留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藥監總局,將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這是我國重塑市場監管格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管、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推出的新舉措。2018年4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掛牌。
?
點評:一支隊伍管市場
?
黨的十八大以來,基層市場監管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時仍然存在分散化、相互重復、交叉、執法空白等問題,此次機構改革也是對基層經驗的有效總結。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改革市場監管體系,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是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的關鍵環節,將從根本上解決原有市場監管體制與新時代強化市場監管不相匹配的問題,為強化政府治理和市場監管發揮重要作用。
?
4. 我國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 各地歡度**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
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2018年9月23日,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在全國開展,除在北京設立1個主會場外,浙江安吉余村、陜西楊凌、安徽滁州、黑龍江綏化、四川成都都江堰、廣東梅州等地還有6個分會場。各地連日舉辦了100多個特色系列活動,循著豐收節的鼓點,大江南北共慶豐收、分享喜悅。
?
點評:向農民致敬 為豐收禮贊
?
我國是農業大國,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農民是中國人口的*大多數,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發展的脊梁。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有利于進一步彰顯“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有利于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
?
如今,“豐收”二字已經不局限于量的豐產,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則是“豐收”新的內涵。豐收節還給農民帶來了客流、廣告效應和品牌價值,為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建立可持續關系夯實了基礎。
?
5. 奶業新政發布 九部門發文合力推動奶業振興
?
2018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全面部署加快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工作。2018年12月26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要以實現奶業全面振興為目標,優化奶業生產布局,創新奶業發展方式,建立完善以奶農規模化養殖為基礎的生產經營體系,密切產業鏈各環節利益聯結,提振乳制品消費信心,力爭到2025年全國奶類產量達到4500萬噸,切實提升我國奶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此外,意見明確了包括加快確立奶農規模化養殖的基礎性地位,降低奶牛飼養成本,提高奶牛生產效率等主要任務和工作措施。
?
點評:中國奶業進入全面振興新時代
?
近年來,我國奶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斷向奶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方向邁進,揭開了全面振興新時代的序幕。如今,中國奶業和10年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發展空間廣闊,但全產業鏈的布局依然存在問題。以乳鐵蛋白為例,數據顯示,中國奶粉生產所需乳鐵蛋白嚴重依賴進口,進口份額達98%。除此之外,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也基本依賴進口。中國奶業應加快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奶業振興還需全面發力。
?
6. 辣條等2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通過審議
?
2018年11月29日,**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第十四次主任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2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含修改單,包括《辣條》等1項食品產品標準;《食品添加劑食用單寧》等2項食品添加劑標準;《即食鮮切蔬果生產衛生規范》等3項生產經營規范標準;《食品理化檢驗方法總則》等2項檢驗方法標準;《食品中農藥殘留*大限量》及2項農藥殘留限量檢驗方法標準;《動物性食品中獸藥*大殘留限量》及9項獸藥殘留限量檢驗方法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第1號修改單、《運動營養食品通則》(GB 24154-2015第1號修改單。
?
點評:食品安全標準要與時俱進
?
近年來,我國已完成5000項食品安全標準的清理整合,發布了1224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正持續完善。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藥、獸藥殘留限量檢驗方法標準、食品添加劑標準、生產經營規范標準等還有較大不足。我國首次以標準形式制定和發布食品中獸藥殘留限量,并即將發布一批相配套的檢驗方法標準,改變了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中缺乏獸藥殘留限量標準的現狀。
?
食品生產成分復雜,安全存在質量拷問,需要標準的與時俱進,科學規范行業生產。食品相關標準的制定同時應體現權威性、引導性和前瞻性,反映時代和科技進步的要求,反映社會公眾的需求。
?
7.《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發布
?
為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中共中央、國務院2018年9月20日發布《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
?
近年來,我國在擴大消費規模、提高消費水平、改善消費結構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要看到,當前制約消費擴大和升級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突出。重點領域消費市場還不能有效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監管體制尚不適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迅速發展,質量和標準體系仍滯后于消費提質擴容需要,信用體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還未能有效發揮作用,消費政策體系尚難以有效支撐居民消費能力提升和預期改善。
?
點評:共同助力消費升級
?
消費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也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黨中央和國務院印發的意見及其三年實施方案,對相關工作進行專門部署,旨在進一步釋放新消費紅利,為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消費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間,消費升級過程有待展開,農村和中西部地區消費仍有巨大潛力,這些因素的釋放都有賴于相關體制機制的進一步完善。下一步,應大力推動意見和實施方案落地見效,特別是在促進消費者“能消費”“愿消費”“敢消費”上面下工夫。
?
8. 各地抗擊非洲豬瘟 多部委聯動建立豬肉供應保障體系
?
2018年8月1日,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某養殖戶的生豬發生疑似非洲豬瘟疫情,8月3日11時,經國家參考實驗室確診,為中國首次發現該疫情。據農業農村部數據,截至2018年11月22日,共有20個省份的47個市(區、盟發生了73起家豬疫情、1起野豬疫情,累計撲殺生豬60萬頭。
?
農業農村部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監測排查。同時,及時采取禁止發生疫情省份及相鄰省份生豬跨省外調,關閉生豬交易市場,對生豬運輸車輛實行備案,禁止餐廚剩余物喂豬等措施。疫情傳播勢頭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18年12月4日,已有8個省的35個疫區按規定解除封鎖。2018年12月18日,農業農村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決定從2018年12月到2019年5月,在全國開展打擊私屠濫宰,防控非洲豬瘟,保證生豬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治理行動。
?
點評:防疫情保供應兩手都要硬
?
2018年下半年以來,受到非洲豬瘟疫情等因素的影響,豬肉價格出現較大波動,豬肉供應市場不穩定,一方面影響了人們的“菜籃子”,另一方面也對生豬養殖產業鏈產生了不利影響。多個部委聯動對生產端進行規范,同時利用中央儲備,在著力加強疫情控制的同時,加快建立豬肉市場穩定供應保障體系,加強了市場的應急能力,有利于市場供應和產業健康發展。
?
9.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積*推動食品行業發展 第二屆中國食品產業發展大會在京舉行
?
2018年11月29日,由中輕食品工業管理中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食品產業發展大會暨中輕食品工業管理中心技術專家委員會年會在北京舉行。
?
近年來,我國食品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10萬億元,占輕工全行業的43%;利潤總額超7000億元,占比44%。食品工業更加適應新時代市場需求,產銷率近98%。食品安全持續向好,2017年行業抽檢合格率97.6%,比上一年提高0.8個百分點。
?
點評:以高標準**食業高質量發展
?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食品行業從市場匱乏到物質豐富,從品種單一到特色頻出,產品產量*大增長,許多新品填補空白。食品科技創新層出不窮,成為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全新動能,并在向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領域進軍。食品安全形勢也在不斷向好。
?
大國輕工舉足輕重。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新時代輕工業轉型升級的主題詞。隨著“三品”專項行動、消費品質量提升、“一帶一路”建設、傳統工藝振興等一系列國家戰略逐漸深入實施,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交織背景下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正在同步推動輕工業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輕工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也迎來歷史性機遇。安全化、營養化、功能化、便捷化、個性化和精致化的食品正走進千家萬戶,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
10. 權健涉嫌傳銷和虛假廣告犯罪被立案
?
2018年12月25日,網絡自媒體“丁香醫生”發布《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一文,對權健公司的火療、鞋墊、本草清液等產品提出質疑。2018年12月27日,天津市委、市政府責成天津市市場監管委、市衛健委和武清區等相關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展開調查核實。經過初步核查,天津權健公司部分產品涉嫌存在夸大宣傳問題。2019年1月1日,公安機關對權健公司涉嫌傳銷犯罪和涉嫌虛假廣告犯罪進行立案偵查。截至1月7日,已對束某某(男,51歲,權健公司實際控制人等18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刑事拘留,對另2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取保候審。相關工作正在開展中。
?
點評:“權健事件”觸及行業痛點
?
“權健事件”暴露出兩大核心問題——虛假廣告宣傳為何屢禁不止、直銷傳銷為何真假難辨。保健行業與百姓健康息息相關,一些人為牟取暴利,把普通產品吹得神乎其神,打著直銷的旗號,干著傳銷的勾當。種種亂象不僅嚴重侵害消費者利益,而且危及生命健康。嚴厲打擊和查處違法行為是當務之急,但更應加強平時的監管,凈化行業生態,及時清除害群之馬。同時,還應提升公眾科學健康素養,提高公眾自我保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