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11月17日發布,上海市金山區、 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區、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排查出 非洲豬瘟 疫情。
?
11月17日12時,農業農村部接到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經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確診,鄱陽縣一養殖場、呈貢區一屠宰場、新津縣一養殖場排查出非洲豬瘟疫情。其中,鄱陽縣養殖場存欄生豬150頭,發病10頭,死亡10頭;呈貢區屠宰場共有待宰生豬348頭;新津縣養殖場存欄生豬110頭,發病27頭,死亡13頭。
11月17日16時,農業農村部接到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經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確診,上海市金山區一生豬養殖戶排查出非洲豬瘟疫情。截至目前,該養殖戶存欄生豬314頭,發病50頭,死亡11頭。
連不養豬的上海都出現了非洲豬瘟,我們養豬人到底該怎么辦?
?
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全國生豬銷售價格呈現出近十年來****的混亂狀態。因生豬限制調運,全國性的生豬供求關系已經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省級甚至是地級為獨立單元的供求關系重建。隨著疫情管控工作的持續,各地生豬養殖量變化幅度也將難以估測,全國性的養殖格局或也將重建。
?
國家在2016年發布的“十三五”規劃中對生豬產業發展重點區、潛力區、約束區、適度區的界定,在一些區域里已經失去了指導意義,之前生豬養殖行業的“南豬北養,東豬西進”趨勢將會暫緩;全國性的生豬價格周期或將被地域性價格周期所取代。那么在“后非洲豬瘟時代”的生豬價格走勢將會如何發展呢?中國養殖業格局又將會有哪些變化呢?
?
國內生豬養殖業的三個基本特征
?
**,中國是世界**養殖大國,每年的生豬出欄量占到全球總出欄量的50%以上,豬肉制品消費屬于剛性需求,龐大的消費市場決定了生豬養殖業必定長盛不衰。
?
第二,在過去的30年間,在各類疫情頻發、生豬價格周期性巨幅振蕩、環保嚴管的洗禮下,現在的生豬養殖從業者都是身經百戰而屹立不倒的“老將軍”,心理承受能力,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
?
第三,生豬養殖行業從來都是多災多難的,每年各類疫情不斷,凡是傳播到我國的豬病就很難被根除。雖然非洲豬瘟致死率高,而且尚無有效疫苗,但即便有疫苗的疫病又有哪種被徹底凈化了!
?
綜上看來,這次非洲豬瘟事件本身不會對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事件的核心在于生豬養殖及相關領域從業者對疫病防控重要意義的認知和政府欲嚴肅管理整治生豬屠宰、生豬流通行業的決心!
?
早在今年4月中旬,農業農村部就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號》,公告重點指出:鼓勵畜禽養殖、屠宰加工企業推行“規模養殖、集中屠宰、冷鏈運輸、冷鮮上市”模式;用于飼養的畜禽不得從高風險區調運到低風險區;畜禽屠宰加工企業應當按照《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等法規規章查驗入廠(場畜禽的檢疫證明,不得收購、屠宰未附有效檢疫證明的畜禽。
?
要知道每年私屠濫宰的生豬不在少數,這為泔水豬、生豬走私、病死豬交易提供了滋生的溫床,不僅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也對正規屠宰企業的經營帶來巨大壓力,進而對整個養豬行業的價格體系帶來破壞性影響。不規范生豬販運與生豬屠宰行業,中國的養豬業將永遠疫病橫行,很難得到健康發展。
?
預判行業將有三個變化
?
**,暫時性生豬銷售受阻與疫情撲殺風險將加快小、散戶的退出,按照目前發生疫情的17個省、2個直轄市的存欄量估算,如果未來6個月生豬存欄量有10%的下降,2019年我國生豬供給量將減少約3500萬頭,即減少約300萬噸的豬肉制品供給。目前國內的豬肉消費供求平衡點約為5600萬噸,300萬噸的供給量足以決定價格走向(2016年國內豬肉產量為5299萬噸,2014年為5671萬噸,均不包含進口豬肉制品,供求關系或將在2019年下半年出現逆轉,進而迎來一個生豬價格的高峰時段;
?
第二,由于種豬和苗豬的運輸受阻,以及考慮到運輸過程及豬源地疫情的不確定性,很多養殖場的引種、引苗量大幅下降。對于自繁自養的商品豬場而言,每年要更新約40%的能繁母豬,如果防疫管控在未來6個月內沒有松動跡象,不同地區的能繁母豬存欄量或下降5%-15%,這將嚴重影響明年7月份以后的仔豬存欄數量;而恢復能繁母豬存欄量,進而恢復商品豬供應量需要近13個月的時間,所以預測2020年的生豬價格行情或依然堅挺;
?
第三,由于生豬、種豬銷售受阻,部分豬場資金壓力激增。按照1000頭能繁母豬存欄的自繁自養場估算,每個月的資金耗用量將近200萬元。按照過去兩年行業綜合盈利能力估測,如果銷售持續受阻,且生豬價格持續低于12元/公斤,那么國內多數豬場將在明年5-6月份出現資金鏈斷裂的風險;而在2017-2018年擴大投資的豬場,在今年年底就會面臨巨大資金壓力。黎明前的黑暗就在眼前。
?
給各位同行三條建議
?
**,苦練內功。
?
2015-2018年,國內生豬養殖行業整體水平不斷提高,MSY已經從不到16頭提升到接近18頭;全程平均料肉比已經從約2.8:1下降到2.5:1左右;也就是說*近4年的養殖成本以每年約40元/頭的速度下降。國內**養豬企業的綜合生產成本已經低于11元/公斤,部分高水平養豬企業的綜合生產成本甚至已經低于10元/公斤。對于這些優秀養殖企業而言,眼前的困境恰是他們發展的契機。即便沒有非洲豬瘟事件,養殖生產水平低的養殖場,在未來也注定要被淘汰。
?
第二,產業聯盟。
?
越來越多的養殖場老板已經意識到融入區域生豬產業鏈的重要性。穩定的上、下游資源,公平長久、誠信共贏的合作關系是產業鏈上各環節企業都希望達成的。以歐美養豬行業為例,育種公司、養殖公司、飼料公司、獸藥動保公司、屠宰食品公司之間早已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并普遍存在資本層面的合作。
?
第三,平衡規劃。
?
融資能力與發展節奏要匹配;人才儲備與經營規模要平衡;分享機制與自身權益要設計;資源整合與自身定位要明確。切勿盲目擴張,切勿透支信用,切勿違規經營,切勿輕信專家。
?
行業大勢不會因為我們的意愿而發生變化,我們**能做的就是擁抱變化。正如股神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瘋狂,在別人瘋狂的時候我恐懼”。 每一次危機都是一次機遇,行業新的格局就會產生新的座次,也將在未來催生出更多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