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 糧食安全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城市發展、工業生產帶來的污染使土壤保護問題凸顯,這會影響糧食安全嗎?
?
近日,珠江科學大講堂第53講在 廣州洛溪新城中學舉行。 中國科協土壤環境科學傳播專家團隊首席專家陳能場博士帶來了一場關于土壤污染和糧食安全的 科普課堂。
?
1
土壤污染關鍵因素在鎘超標
?
認識土壤污染及糧食安全問題,需著重關注重金屬“鎘”。
?
據陳能場介紹,重金屬的毒性與物質存在形式及價態有關,對人體危害較大的5種重金屬是:鉛、汞、鉻、砷、鎘。其中,鎘主要通過食物攝入和香煙吸入的途徑進入人體,且通過尿液途徑排出速度*慢,*長可在人體內存留數十年,從土壤污染的角度看,鎘是食物鏈攝入的影響人體健康*主要的重金屬元素。
?
陳能場指出,鎘的化學性質與鋅相似,都是土壤污染物中常見的重金屬,其中鎘會通過電鍍、大氣沉降等方式形成土壤鎘污染。
?
那么,中國目前土壤的鎘安全性如何?
?
據《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2010年我國有2186噸鎘排到大氣中,1417噸進入農田里面,近13%經土壤排走,87%滯留在土壤里。以耕層20cm、土壤容重為1.15g/cm進行計算,土壤鎘含量年增0.004mg/kg,按照這個速度,從1990年的土壤背景值起算,50年內我國土壤或面臨鎘污染超標問題。
?
2
“問題糧”還可能源于“酸土壤”
?
重金屬含量不超標的土壤,也會出現糧食安全問題,這可能是“酸”在作祟。
?
陳能場表示,他曾在被稱為“癌癥村”的上壩村進行實地調查,發現當地土壤重金屬含量并未超標,然而土壤中PH值可達7點多,呈酸性狀態,在這種條件下土壤很容易吸收重金屬,影響糧食安全。他援引一篇學術文章的說法稱:30年里中國土壤酸度增加了近6倍。
?
據介紹,采礦等人為作用帶來了大量污染源,單純檢測土壤的鎘安全性,可能符合國家標準,但受到外來因素影響,土壤或越變越“酸”。陳能場指出,在土壤受污染程度不高的情況下稻米中鎘含量卻超標,從土壤的角度看,土壤退化(酸化或是主要因素之一。
?
3
雜交水稻或更易產生“鎘大米”
?
南方雜交水稻會否更容易吸收鎘?
?
據介紹,日本曾做過一個實驗,在同一片污染田里種植粳稻、秈稻、秈粳雜交,*后發現雜交稻的鎘含量*高,達4.31ppm,而粳稻僅為0.66ppm。陳能場表示,南方種植的雜交水稻品種相對而言更容易吸收鎘。稻米中的鎘主要源于后期因素。水稻在生產過程中,后期容易缺水,水分管理不到位,會導致土壤鎘有效性提高。從土壤—水稻生產系統來看,稻米鎘超標問題,秈稻/雜交稻吸收能力強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
廣州地區的土壤污染及糧食安全情況如何?陳能場指出,廣東部分地區可能工業污染相對較多,但污染途徑以外來因素居多,重金屬污染有效性較低。比如西江流域的鎘含量比東江流域高,鎘在自西向東的環境下有效性會降低,對于廣州等地區的糧食安全影響并不大。另外,廣州人非常注重飲食養生,營養攝入多樣均衡,這也提高了身體本身抗重金屬污染的能力。
4
重霾地區糧食容易吸收重金屬
?
除了土壤,大氣污染也是導致糧食重金屬含量超標的重要因素。重霾地區的葉子更“吃”金(屬——這是陳能場在2014年提出的觀點。從土壤—水稻—大氣系統來看,在一些土壤潔凈或輕微污染而鎘沉降量大的地方,葉片的鎘(重金屬吸收也是不可忽視的途徑。
?
陳能場表示,水稻葉孔多,每平方毫米就有約634個。一項研究表明,葉片中的鉛72.2%來自懸浮顆粒(含鉛96.5±63.5納克/立方米,葉孔易吸收重金屬,大氣污染對水稻重金屬含量有較大影響。
?
陳能場說,他曾在做調查時發現一個現象:某村2012年稻米鉛超標23倍,到了2015年降至5倍,其間并沒有采取治理措施,這是為什么?原來,2013年后,稻田旁邊的道路不走礦石車了,空氣狀況明顯改善。
?
酸雨也是一個問題,陳能場總結為“酸雨效應”:大氣污染增加葉片的重金屬吸收,再加上酸雨,無疑“雪上加霜”。
?
支招
營養膳食均衡 構筑抗鎘防線
?
人的抗重金屬能力與體內營養息息相關。
?
活動中,陳能場展示的一張新西蘭和日本兩地人體身形對比圖,引起了現場熱烈討論。在吸收鎘含量大致相當的前提下,新西蘭人經常每天攝取生蠔和牛奶等食物,各項指標表明該地區居民非常健康;而在日本,不少人易患與鎘中毒密切相關的“痛痛病”。
?
此外,有研究顯示,“痛痛病”患者中98.42%為女性,男性僅占1.58%。鎘主要通過食物和抽煙兩個渠道進入人體,相對于女性,男性抽煙人數較多,為何“痛痛病”患者男女比例卻相反且如此懸殊?陳能場解釋,女性鎘攝取量雖少,但女性容易缺鐵、鋅、鈣,尤其女性生育后身體鈣流失明顯,這種情況下鎘容易進入身體中,所以女性體內鎘相對較多。男性雖然攝取鎘比女性多,但其身體中鈣、鐵、鋅含量相對較高,所以排泄鎘也較快。據介紹,女性鎘排泄率為90%左右,男性可達到99%。
?
新西蘭、日本兩地居民健康情況,以及“痛痛病”男女患病差異都表明,身體內營養可大大提高抗鎘能力,膳食營養為身體構筑抗金屬的*后一道防線。
?
陳能場提醒,日常需注意這些膳食習慣:中國人多以米飯為主食,要認識到糙米在變成白米的過程中,鎘含量仍留有90%,所以要注意選擇產地安全的大米,且避免長期食用同一品種;瓜果類重金屬含量一般較低,產自新疆或寧夏的瓜果更為安全;動物內臟重金屬含量偏高,吃魚頭要注意剔除魚鰓部分……整體而言,飲食需保證多樣化和均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