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浙江一7歲女孩因吃了浸泡兩天兩夜的 黑木耳 中毒,出現多器官衰竭,住進ICU一事引發廣泛關注。據了解,除了黑 木耳,苦瓠子、半生不熟的 四季豆、泡發過久的 銀耳、生 豆漿、發芽的 土豆等都會引發舌尖上的“危險”。昨日,合肥市一院急診部副主任醫師朱毅提醒,出現 食物中毒癥狀后應大量 飲水、催吐,并及時就醫,“舌尖上的‘毒物’有不少,市民們在‘大快朵頤’前,一定要多加小心。”
?
一碟涼拌木耳“撂倒”五口人
?
提起黑木耳浸泡過久引發中毒一事,合肥市一院急診部副主任醫師朱毅表示,他曾接診過好幾例類似病例,“印象*深的便是其中一家三代五口人。”
?
據介紹,這家老人一大早起床后,便開始泡發黑木耳,并在當天晚上做了一碟涼拌木耳,“小夫妻倆和孩子特別喜歡吃,所以吃了很多,老兩口吃得少。”當晚,一家五口便出現中毒癥狀,并一起掛急診就醫。
?
“兩位老人中毒輕微,小夫妻和孩子情況比較嚴重。”慶幸的是,經過輸液等治療后,一家五口轉危為安,“黑木耳長泡發,會導致其中產生一種椰毒假單胞菌,這種菌體會產生一種米酵菌酸,其具有較強的毒性。其實除了黑木耳,我們常吃的銀耳也不能泡發時間過久。”
?
一口自制藥酒,差點要了大媽命
?
泡藥酒受到不少中老年人的追捧,40多歲的吳大媽患有風濕性關節炎,她聽說喝藥酒可以除血化瘀,于是便精心炮制了一瓶藥酒,除了生草烏等中藥外,她還在酒里放了毒蛇、蝎子、蜈蚣等毒物。
?
可她怎么也沒想到,只喝了**口,便住進了醫院,她不僅出現了胸悶、嘔吐等中毒反應,還引發惡性心律失常、血壓低,休克,性命危在旦夕。*終,經過長達一個多小時的緊急搶救,吳大媽才轉危為安。
?
據了解,這是烏頭堿“作祟”,生草烏中含有烏頭堿成分,有的地方有用生草烏泡酒治療風濕及疼痛的傳統,但烏頭堿易溶于乙醇,因此特別容易中毒。誤服外用的草烏藥酒,只需要一小口(10毫升就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
?
朱毅提醒,藥酒有強身健體的功效,很多人都喜歡喝藥酒來養生。不過,是藥三分毒,自制藥酒、飲用藥酒,務必小心謹慎對待。
?
苦瓠子釀禍,老人常中招
?
“瓠子吃起來有點苦而已,誰知道會有毒。”71歲的朱奶奶后悔不已,前兩天,她在菜市場買了一根瓠子,并精心烹制了一道瓠子燒肉,“我嘗了一口有點苦,心想應該沒什么大問題。”
?
本著不能浪費食物的原則,朱奶奶和老伴把一大碗瓠子燒肉吃得干干凈凈,“可吃完飯后,我和老伴便出現了上吐下瀉的癥狀。”子女們聞訊后,將他們送往醫院。仔細詢問情況后,醫生推測,應該是苦瓠子惹禍。經治療后,朱奶奶和老伴身體狀況趨于平穩。
?
據了解,苦瓠子含有的毒素其毒性不亞于砒霜,這種毒素即使通過高溫也難以溶解。而且,苦瓠子和可食用瓠子從外形上又很難辨別,因此吃瓠子前,*好用舌頭舔一下去皮的瓠子肉,若有苦味,則不宜食用。
?
朱毅回憶,自己曾接診過好幾例因苦瓠子引發中毒的患者,患者大多為老人,“除了苦瓠子外,因食用未炒熟的四季豆而中毒的患者也大有人在,未炒熟的四季豆中含有皂甙,人食用后會中毒,炒熟的四季豆則無毒。”
?
大熱天是食物中毒高發期
?
記者從省城多家醫院急診科獲悉,大熱天是食物中毒的高發季,就診量比冬季要多3倍,這是因為氣溫高,食物容易變質,加上不少人喜歡吃生冷食物,甚至直接從冰箱里取食存放過長時間的食物,*易誘發食物中毒等。
?
據了解,食物中毒就診高峰多在晚上,這是因為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大多數人選擇晚上聚會聚餐,大快朵頤,因此,晚飯后和夜間就診患者比較多。
?
在熱天理,人們喜歡吃燒烤、龍蝦、冰啤酒,這些除了容易刺激腸胃,導致急性腸胃炎等,還容易因食物不潔、變質誘發食物中毒。
?
而冬季的食物中毒多因河豚所致,因為冬季是河豚*為鮮美的季節,備受食客追捧。據了解,河豚肉質鮮美,但具有很強的毒性,其肌肉、內臟、卵都含有毒素,經過炒煮、鹽腌、日曬、高壓高溫也不能使毒性消除。使人中毒的主要成分是河豚毒素及河豚酸等。
?
朱毅提醒,一旦發現自己出現食物中毒的癥狀,**要大量飲水,對毒素進行稀釋,也可以喝些淡鹽水,補充電解質;可以借助喝進去的水進行催吐,用手指進行催吐;及時去醫院就診或撥打120。
?
“一旦發覺中毒之后,一定要盡早救治,以免時間拖得太長對生命造成危險,時間一長,毒素會進入血液,治療起來更加困難。”朱毅還提醒,冰箱不是萬能的,任何食物放冰箱的時間都不能太長,剩飯剩菜放冰箱后再拿出來吃時,一定要煮熟煮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