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稱, 綠茶和 紅酒中的某些成分可阻止有毒 代謝物形成,未來有望用于治療苯 丙酮尿癥等遺 傳代謝性疾病。
?
該團隊用綠茶中的多酚類活性成分(EGCG和紅酒中的丹寧酸測試了苯丙酮尿癥等遺傳代謝疾病中的代謝物,這些代謝物與毒性淀粉樣 蛋白的形成有關。結果顯示,EGCG和丹寧酸都能有效阻斷此類蛋白形成。“與源頭治療不同,綠茶和紅酒中的成分是中和掉了被檢測到的旁路代謝產物。如果提煉出這些成分并將其變成藥物,前景很值得期待。”北京友誼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丁瑛雪對科技日報實習記者解釋稱。
?
基因突變引起蛋白質結構改變
?
1908年,英國阿奇博爾德·加洛德首次提出遺傳代謝性疾病。該疾病因基因突變引起蛋白質分子結構和功能的改變,導致酶、受體或載體等缺陷,使機體的生化反應和代謝出現異常,反應底物或者中間代謝產物大量蓄積,引起一系列臨床表現。這類疾病包括氨基酸、有機酸、脂肪酸、糖和激素等物質的代謝異常。
?
“我國每年新生兒數量約為1500萬至2500萬,目前遺傳代謝性疾病的總發病率為千分之三左右。這只是估算數據,不同區域發病率有差異。”丁瑛雪稱。
?
上世紀80年代以前,人們對遺傳代謝病的認識寥寥無幾,一些稀奇古怪的病名很難被記住。1981年我國開始進行苯丙酮尿癥篩查,加之串聯質譜和氣相色譜-質譜檢測技術在我國的應用,甲基丙二酸血癥、楓糖尿癥、丙酸血癥等疾病相繼被篩查和診斷。
?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兒童醫院消化科郭紅梅指出,當遇到原因不明的運動、智力發育落后、抽搐等神經系統表現,或者有黃疸、嘔吐、喂養困難等多臟器損害的癥狀體征,應考慮到遺傳代謝疾病的可能。丁瑛雪對記者說道:“當新生兒出現嘔吐、腹瀉、貧血、拒食等消化系統非特異性癥狀或者因肝功能受累及出現黃疸、轉氨酶增高等癥狀。除肝病體征外,早期喂養困難、發育遲緩、易激惹、驚厥、昏迷等神經系統癥狀并伴有嚴重內環境紊亂時,臨床醫生會考慮要不要做遺傳代謝疾病篩查。但遺傳代謝病總體發病率還是非常低的,大多數遺傳代謝病被認為是罕見病。”
?
基因檢測提供更多疾病信息
?
苯丙酮尿癥系因肝臟苯丙氨酸羥化酶先天性缺陷或突變而導致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由挪威科學家佛倫于1934年首次發現,1937年被命名為PKU。由于苯丙氨酸代謝存在障礙,患者無法將攝入的苯丙氨酸分解為酪氨酸等生理活性物質,導致苯丙氨酸在患者體內蓄積從而損害大腦。旁路代謝產物苯丙酮酸等則大部分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導致患者尿液中此類代謝產物是正常兒的幾十或幾百倍。PKU臨床表現為智力低下、自閉癥、癲癇等。
?
“苯丙酮尿癥和甲狀腺功能減低癥,這兩種疾病在遺傳代謝疾病中發病率較高,同時篩查技術較簡單,發現后及時治療,一般都能很好控制,減少不良預后,提高生存質量。”丁瑛雪解釋道。2018年5月,國家衛健委、科技部等五部門聯合下發通知,將苯丙酮尿癥等納入首批國家版罕見病目錄。
?
據悉,常規的PKU篩查方法有兩種:測定血清中苯丙氨酸和賴氨酸的濃度;測定尿液中苯丙氨酸的旁路代謝產物。前一種*常用的是串聯質譜法,但質譜儀價格貴難以普及。“串聯質譜技術可以查出好幾百種遺傳代謝疾病,但篩查項目越多費用越高”。
?
目前,PKU療法主要有飲食療法、糖巨肽法、補充四氫生物蝶呤法等,還有酶替代療法和基因療法。牛瑞青等人指出,限制苯丙氨酸攝入的療法結合新方法取得了巨大進展,但研究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仍任重道遠。丁瑛雪認為,基因檢測相比以往單一的生物篩查技術令人憧憬,會給遺傳代謝疾病篩查和治療帶來顛覆性影響,“通過大量的基因數據可以得到更多疾病信息,但數據量太大分析起來會很困難”。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