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6月11日發布的《關于推進 奶業振興保障 乳品 質量安全的意見》明確提出:“按照‘雙隨機、一公開’要求,持續開展 食品 安全生產規范體系 檢查,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要從嚴 處理”。體系檢查緣何發起?檢查達到了怎樣的效果?在“3年全覆蓋”體系檢查初步收官之際,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
6月29日,國家市場 監管總局發布雅士利、飛鶴等9家企業食品安全生產規范體系檢查(以下簡稱“體系檢查”情況的函。至此,為期3年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體系檢查工作基本完成,國內108家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全部接受了檢查,并向社會公布了檢查結果。其中,被責令立即停止生產經營的企業有21家,受行政處罰的企業有11家。
?
****的方式
?
體系檢查這一工作*早的時間節點要追溯到2014年。
?
2013年12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布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對產品配方、產品研發、質量管理等設定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隨后,國家監管部門啟動了對全國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的換證審查和再審核。截至2014年5月底,全國共有82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獲得重新許可,未通過審查、申請延期審查和申請注銷的企業有51家。
?
查閱2014年嬰幼兒配方乳粉監督抽檢情況可知,當年抽檢乳粉共1565批次,檢出不合格樣品48批次,合格率為96.9%。這并不是一個令人滿意的數字。為何重新獲證的企業還會出現質量問題?是否因為企業獲證后未能保持換證時的許可條件?帶著這些疑慮,2014年9月,監管部門啟動了對獲證企業的再審查工作,并在2015年5月將這一工作正式升格為“體系檢查”,成為一項對企業生產許可條件保持情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情況及檢驗能力的全面檢查。
?
體系檢查作為落實“四個*嚴”的重要舉措和全新監管手段,在國內食品安全監管領域是首次實施。據山西省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檢查員弓耀忠介紹,體系檢查啟動之初,**是建立工作制度,按照《 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國家法律法規,制定《體系檢查工作規范》《體系檢查工作技術要點》等指導性文件,規范工作流程。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檢查組還特別建立了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嚴格執行保密責任制——被檢查企業的基本情況、體系檢查工作方案、檢查組專家構成等信息,均在臨行前才告知檢查組專家或相關省級食藥監管局。
?
檢查標準的嚴格程度也是****的。除文件資料、生產記錄以及動態生產現場檢查外,體系檢查還設置了檢驗能力現場考核環節,由檢查組選取符合規定要求的質控樣、標準樣品,對企業采取盲樣測試、(全程、半程加標回收、留樣再測、現場演示等方式,驗證企業檢驗能力。針對檢查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檢查組及時組織專題研討,統一檢查標準,比如,明確益生菌檢測項目要求、硝酸鹽檢測方法適用范圍、食品中硒檢測的再現性偏差等技術問題的判定原則。檢查報告中所列問題均與相應法規標準一一對應,確保檢查結果客觀公正。
?
“敲山震虎”的力量
?
當合水縣古象奶業、雅貝氏(深圳乳業、英博華威乳業由于存在偽造、毀滅材料,欺騙檢查組等嚴重違規行為,*終被立案審查的消息公布后,業界轟動了。“檢查組不是走過場、走形式,而是動真格的。”一位乳粉企業的負責人如是說。
?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體系檢查真正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從企業存在問題數量的變化趨勢,到問題風險等級來看,體系檢查都發揮了明顯的作用。”
?
此前大多數的檢查都是針對某一環節的,不能系統了解企業生產管理體系的情況,企業的整改也是一種碎片式的“修補”。堪稱“麻雀解剖”式的體系檢查提高了企業的“軟件”水平,從開始的應付檢查變為后來的主動自檢,在此過程中,企業逐步建立了更科學、更系統的全鏈條管理體系。
?
企業的整改意識和整改積*性也有所提高。一位全程參與體系檢查工作的檢查員對企業的變化也深有感觸:“企業作為被檢查對象,從被動應付檢查,到主動迎接檢查,從漠不關心檢查結果,到主動收集監管部門對其他企業的檢查公告,并對照自身逐一自查,這個變化反映出企業面對檢查的態度越來越積*,對法律法規、技術規范的理解也進一步提高。”
?
在檢查初期,部分企業因產品抽檢不合格而被多次檢查(*多被體系檢查3次,偶有企業整改意識不強,對于檢查發現的問題不能積*整改到位。隨著檢查的持續深入推進,大部分企業逐漸意識到,積*整改是對產品質量的保障,也是對企業自身形象的維護。一些企業甚至會在檢查組提出問題后當即完成整改,并在檢查結束前請檢查組確認整改效果。
?
推動企業真正主動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這是體系檢查發揮的*大作用。
? ? ? 相關報道: “聚焦奶業振興發展”系列報道之一 開啟中國奶業新的“黃金十年”